10.12 五年時間,天府新區已將“未來之城”的大門緩緩叩開!

晉《華陽國志》記載,蜀地“水旱從人,不知饑饉,食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成都,自古以來便被譽為“天府”。如今,“天府”被賦予了時代的新內涵,公園城市的設想,在這片國家級新區——天府新區的土地上深深紮根、發榮滋長。

公園城市

“未來之城”長啥樣?

天府新區或許就是一個範本

自2014年設區以來,天府新區一直在“公園城市”的道路上奮勇向前。如今,更是牢記囑託,探索把生態價值考慮進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長極,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奮力建設新時代公園城市,勇擔高質量建設國家級新區的時代責任。

五年時間,天府新區已將“未來之城”的大門緩緩叩開!

當今世界飛速發展,新區如果不竭盡全力地奔跑,就會被遠遠地甩在後面。5年來,天府新區馬力全開,啟動“二次創業”,揚帆立潮頭,為建設新時代公園城市交上了一份優秀答卷。

“藍綠”天際線

描繪城市生態之變

“世界最長中軸線”天府大道的東側,一汪4000多畝的碧水靜如玉盤,將岸邊鱗次櫛比的建築倒映成對稱的鏡像。紅底步道在灌木、森林、飛鳥、游魚中恣意伸展,現代化都市與自然野趣融為一幅和諧的山水畫卷。

五年時間,天府新區已將“未來之城”的大門緩緩叩開!

興隆湖,被譽為新區的“生態之腎”,是集觀光、休閒、防洪、灌溉、生態於一身的綜合性生態湖區。從規劃之初,天府新區便確定了以生態環境為基礎的發展底圖,“藍綠空間”佔比超過70%。藍天碧水青山成為天府新區鮮明的城市“底色”,山水綠脈在這裡自然延伸。

五年時間,天府新區已將“未來之城”的大門緩緩叩開!

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景觀設計院院長程銳認為,“公園城市”的目標就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其策略是公共底板下的生態、生活和生產,而生態則是載體。把“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的理念,深深刻入新區的肌理中。

五年時間,天府新區已將“未來之城”的大門緩緩叩開!

“天地為廬,天人合一”,自古以來,我們的人居理念總是離不開山水與城的良性關係。在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何昉看來,綠道秉承“天人合一”理念,是連接山水與城鄉的綠色廊道。“綠道切開了‘城市大餅’,修復了與自然的隔閡,並與城市發展概念相契合。”

五年時間,天府新區已將“未來之城”的大門緩緩叩開!

在天府新區,綠道的打開方式在不斷刷新。今年早些時候,首個天府綠道全球設計方案徵集大賽在天府新區啟動。天府新區堅持 “景區化、景觀化、可進入、可參與”的規劃理念,以錦江、鹿溪河為重點構建“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城市綠地系統,形成“一谷兩脊三廊四河”的綠道結構,規劃建設區域級綠道187公里、城區級綠道210公里、社區級綠道803公里,到2035年將形成全域1200公里三級綠道體系。

正在織線成網的天府綠道,將珍珠般散落城市的綠色開敞空間串珠成鏈,續寫大美城市生態詩篇。

組團式發展

探索城市格局之變

當城市的邊界無限向外延伸,是否就意味著城市在“茁壯成長”?當道路越修越多,是否就意味著交通一定便捷?當城市的發展模式處於一種“攤大餅”的發展狀態中,“城市病”便開始萌芽。

城市規模的擴張會帶來新的問題,“組團式發展”是天府新區的解題法。

五年時間,天府新區已將“未來之城”的大門緩緩叩開!

“建設鹿溪智谷的時候,我們保留了鹿溪河的老河道,並以鹿溪河為紐帶,串聯白沙湖、興隆湖、籍田湖,形成‘一河連三湖’的生態體系。”據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規劃建設國土局PPP項目管理中心副主任邱偉介紹,鹿溪智谷和其他城市建設最大的不同,就是從沿路建設變成了擁水擁綠髮展,從而形成一個城市小組團。

五年時間,天府新區已將“未來之城”的大門緩緩叩開!

面積125平方公里的成都科學城位於天府新區核心區域。其中佈局了6大產業社區,成為天府新區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參與國家創新體系構建和全球科技競爭的核心承載地。目前科學城引入了國家級創新平臺12個、中科院系統11家機構;累計簽約項目315個,協議總投資2256.73億元。

五年時間,天府新區已將“未來之城”的大門緩緩叩開!

組團式空間格局,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的城市發展法則。邱偉稱,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在城市空間形態上,將傳統的城市格局劃分成5至30平方公里不等的組團,組團之間通過生態用地隔離,綠道遊走於生態和城市組團之間,讓城市與生態更好地融合發展,達成城綠相融的空間格局形態。

按照這種發展理念,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的核心區域成都科學城,一共規劃了12個小組團,這些小的城市組團與面積約4平方公里的興隆湖區域良好生態環境交融,形成了產業、城市、綠色生態相融合的規劃佈局。

“人城境業”融合

實現發展邏輯之變

公園城市,是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發展高級形態。如何推進“人城境業”融合,推動城市發展從工業邏輯迴歸人本邏輯,是天府新區需要回答的考題。

五年時間,天府新區已將“未來之城”的大門緩緩叩開!

公園城市不是公園與城市的簡單相加。“公園城市建設並不只是指建公園,而是一個城市發展階段或者發展模式上的一個創新。”天府新區規劃建設國土局城鄉規劃處相關負責人表示,為踐行公園城市建設理念,天府新區開展了公園城市系列重大課題研究,如何繼續提高生態價值轉化是當前正在進行的一個重要課題。

五年時間,天府新區已將“未來之城”的大門緩緩叩開!

2018年5月,天府公園城市研究院掛牌成立,圍繞公園城市理論內涵、指標體系、生態價值、表達方式等方面開展理論系統研究。7月,天府公園城市建設局掛牌成立,探索生態價值轉化通道,培育高品質生活消費新場景,釋放生態紅利,探索生態投入產出可持續發展新模式。

五年時間,天府新區已將“未來之城”的大門緩緩叩開!

新經濟發展也成為天府新區的發展亮點之一。優化天府中央商務區、西部博覽城、成都科學城、天府文創城功能佈局,加快天府中央商務區總部基地、成都科學城起步區建設,啟動獨角獸島、天府海創園建設。簽約引進華為鯤鵬、安謀中國、商湯科技、寶馬出行、埃頓“一帶一路”商務中心等重大項目。截至2018年底,天府新區累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05萬億元、年均增長9.4%,累計引進重大產業項目590餘個、協議總投資突破1萬億元。其中,僅2018年就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714.1億元,經濟總量在19個國家級新區中排名第五。

公園城市

天府新區是國家批准設立的第11個國家級新區,是努力建設全面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現代化公園城市。如今,新區的建設迎來5週年。5年來,這座“未來之城”加快形成“一心三城”功能佈局,探索城市格局之“變”;聚集發展新經濟、會展經濟、文創經濟,推動產業之“變”;深入實施“放管服”改革,打造營商環境之“變”;打造“人城境業”高度融合的公園城市,實現城市發展邏輯之“變”。

五年時間,天府新區已將“未來之城”的大門緩緩叩開!

從理念到落地

“公園城市”的美好願景具象為三步走戰略

到2020年

加快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公園城市特點初步顯現

到2035年

基本建成美麗宜居公園城市,開創生態文明引領城市發展的新模式

到2050年

全面建成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這樣的發展速度

這樣的蝶變新生

正是新中國發展鉅變的生動呈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