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漳州東山:“谷公:岱南村百姓永遠懷念您!”

又到清明時節。4月2日,坐落在東山縣赤山林場小山上的谷文昌陵園人頭攢動。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前樓鎮岱南村“兩委”幹部帶領老人協會的20多名老人和部分小學生,懷著感恩和崇敬之情,早上7時許就趕到陵園,向“谷公”塑像敬獻花籃、默哀和三鞠躬,寄託無限哀思。

漳州東山:“谷公:岱南村百姓永遠懷念您!”

“飲水思源。當年‘谷公’不讓一個岱南村村民餓肚子。如今,每逢清明節,我們更加懷念谷文昌!”岱南村老人協會會長林來成滿懷深情地說,1963年東山島出現歷史上罕見的大旱災,連續241天沒有下過一場透雨,池塘、水井榦涸,各種農作物絕收,人畜飲水發生困難。災情時刻牽動著縣委書記谷文昌的心絃。當年6月,谷文昌帶著其妻子史英萍(時任縣婦聯主任),還有縣委組織部幹事林木喜、縣委辦幹事林澤傳等人組成的工作隊,選擇到旱情最嚴重、擁有3200多人的岱南大隊蹲點一個多月,一日三餐與村民吃在一起,白天和群眾勞動,晚上共商抗旱和恢復發展生產大計。

面對乾枯的農作物和滿臉憂愁的農民,谷書記多次鼓勵說,“我們決不能讓一個群眾餓肚子!”他提出“戰天鬥地,奪取一季糧食超全年”的口號和6條舉措,帶領群眾地面無水向地下進軍,打大井、塘中套井,取水培育番薯苗,大種番薯等,並利用他1958年至1960年帶領岱南村幹部群眾建成的深泉頭水庫和柱泉水庫,指導村民們在兩座水庫底下挖掘深約20米、直徑15米的大井,築壩修渠,再用抽水機抽出泉水流到山下澆灌番薯苗,確保番薯苗百分之百成活。

正是谷文昌言傳身教,一心為民解憂難,激發了全村人“天大旱,人大幹”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當年1500多畝旱地全部種上了半冬番薯,4個多月後喜獲豐收,實現一季糧食超全年,全村人非常高興。谷書記聞訊,又及時組織全縣生產隊長以上幹部到岱南大隊參觀,召開現場會,推廣其抗旱奪豐收的先進經驗。

“谷書記,多麼好的人啊!”現年87歲的岱南村村民謝安福腿腳曾動過大手術,走路困難,可聽說要到谷文昌陵園祭奠,早上5點多就起床趕到村部候車。“如果沒來參加,我就愧對谷書記的恩情啊!”

谷文昌陵園旁邊,當年谷文昌親手種植的兩棵木麻黃樹綠葉蒼蒼,高大挺拔。岱南小學50多名高年級學生在綠蔭下,聆聽岱南村退休教師林梅嬌講述谷文昌為岱南人民群眾造福的幾個感人肺腑的故事。同學們表示會永遠記住谷文昌爺爺的恩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