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學習歷史?

堵慊ZatS4627


老跨鬥直白說:

我從小就是電影迷

後來有了電視劇了

也愛看電視劇

我看書少,大家可以批!!

我從春秋戰國一直到民國的大部分歷史劇都看遍了,有的看了不只一遍。

我覺得

普通老百姓

可能很難有精力、毅力去打開、閱讀那些非常古板的歷史書,比如明史、清史……

費那麼大的勁兒讀史

究竟有多大用

還不是該咋活還是咋活

但是

改編以後的影視作品

把古板的歷史題材打開了

生動了

比如播《康熙王朝》時

家家戶戶看

我們這兒修鞋的農村的李師傅一邊修鞋一邊看

以後

大家再到李師傅這裡修鞋、下棋時

李師傅說話的語氣都有所改變了

所以

我的心得是:

沒有精力、毅力去讀歷史的話

可以看歷史劇

這也是一種學習

而且這種學習很具有普遍性

也希望懂歷史的磚家們多創作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好作品

不要老坐在書齋裡悶頭寫文章

然後只發到專業期刊上

那樣

老百姓看不到,也看不懂


老跨鬥


每個學生對所學的課程興趣點不同,有的語文好、有的數學好、有的歷史好等。學生和老師都會發現這種現象:也沒發現某某同學對某一科下多大勁、花多少時間啊,怎麼TA的某一科成績那麼好的呢?其實這裡面既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興趣。

對於老師來說,課堂教學不只是完成教學任務、傳授知識,最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對學生來說首先要拋棄急功近利思想,多數人對歷史學習時不大重視的,每週也就兩節課,認為平時上課把書上知識點畫畫、考前突擊背背,偶爾也能考個八、九十分,於是就認為歷史沒什麼難學的。對於沒考好的學生,老師問TA怎麼沒考好時總是說自己“沒好好背”,讓老師很無語。

現在的中學生在高考、中考指揮棒的作用下不敢輕視任何一個學科,對每一學科都得拼命學,如果出現某一科“瘸腿”總分就會被拉下來。儘管努力學了但於對這門課感興趣的學生還是有差距的。因此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歷史屬於文科知識範圍,學好歷史最主要要對歷史知識感興趣。就目前學生的學習情況看對歷史知識感興趣的不多,多數學生都是在課堂上按老師的要求學習的,一節課、一章節、一單元等這樣按部就班進行下去,然後學完一本書。能夠按老師要求按部就班的學下來,完成相應的練習作業,考試前再突擊背背,一般情況下成績不會差,但也可能不是出類拔萃的。因為主動學和被動學、感興趣和不感興趣結果是不一樣的。

培養對歷史學習興趣是從認真上好每節課開始的而不是從考高分開始的。從每節課開始,一個月、一學期、一學年,堅持下來,興趣是慢慢培養起來的。我們平時課堂教學常常看到這樣現象:上歷史課時學生歷史書下面是語數外作業,這樣怎能學好歷史呢?上課哪門課都要專心致志而不能三心二意,更不能認為哪門課重要哪門課不重要而急功近利。

完成相應的作業和練習、鞏固所學知識是歷史學習的重要環節。歷史課一般每週兩節,課後必須複習鞏固,否則等上下節課時上一節課所學的只是可能早忘了。從平時教學來看,很多學生上完一節課後書本合上到下節課再拿出來,其間沒有任何複習鞏固,甚至有學生連課本都找不到,你想這樣的學生歷史成績能好嗎?

其實學好歷史真的不是難事,俗話說“歷史一條線”,按年代順序,經濟、政治、文化、外交等幾方面,重大歷史事件有背景、原因和影響以及如何評價。認真上好每節課、認真複習鞏固,掌握學習方法,堅持下來,這就是所謂的積累。


宏江評論


1 根據現有的幾本教科書做出一定的規劃,可以給自己安排一個任務量,按照歷史書的大綱來背,歷史書的前幾頁會有個梗概,這個大家都應該是知道的,就按著那個,找老師畫畫重點,例如《南京條約》什麼的,有了一個這個,你得知道它的背景,事件,簽訂的影響,意義等,聯繫著捆綁成一串串,一起背起來,每個章節都可以按照這樣背起來,或許背的多了,你就會多思考,漸漸的就有了興趣。


2 還有就是不要老想著做題啥的,歷史題做不做的沒啥大意思,你背會了就能做對,不會做蒙對了,下回你也記不住,還有就是不要糾結做筆記,你不做筆記,可以藉藉好學生的筆記,書是死的,人是活的,多想想就好了。
希望給個關注。


老爹aaa


我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

我不是歷史老師,我只是一箇中國曆史愛好者。我從識字開始就接觸了中國的歷史。我剛開始讀的是拼音版的《中國上下三千年》。從這本書開始,我開始接觸到了奧妙無邊引人入勝的中國歷史。

我曾經有過一個狂想,就是對從中國的三皇五帝一直到中華民國的成立為止的這段歷史,從頭到尾全面細緻的瞭解。現在在想起這個狂想,我對自己感到又可笑又可佩。中國的歷史就像一座地下宮殿,無論你走進哪一間房屋,都夠你研究一輩子的,何況我要把整個地下宮殿都看一遍呢。

可惜的是當年那股熱情勁兒,如今在我身上所剩無幾了。如果當年有高人指點我,我相信我或許會在歷史這塊園地上培植出幾朵花草出來也說不定。

這麼多年過去了,歷史教給了我許多能力,也培養了我的情操,擴充了我的眼界。

我想從我的個人經歷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怎樣學歷史的(當然是業餘的)。

首先我不是歷史老師,所以我不是針對正在上學的學生來講的,我是針對歷史愛好者來分享的。

想學好歷史,必須要專注一個點。比如說,專注一個朝代或者政治啦外交啦軍事啦某一個方面。如果你喜歡唐朝的歷史,那就把《唐史》這本書啃一遍。每一點都不要放鬆,每一個字都不要遺漏。

然後在此基礎上,再把這個點細分一下。可以分為政治、經濟、民俗、軍制等等。在這裡我們可以借鑑蘇東坡的八面受敵讀書法。就好像你的腦子是一個歷史知識小櫥櫃。其中每一個小抽屜裡,都貼著政治,經濟,民俗,軍事等等小標籤。在你每次讀書甚至看電視電影的時候,遇到唐朝史實的一些信息,我們就可以把這些相關的信息分門別類的存檔到這些相應的小抽屜裡。

比如說經濟這個小抽屜。你接觸到的與唐朝經濟相關的一些史料,都可以吸納進來。這也是培養我們建立系統化知識體系的一個方法。

然後,相關的野史,唐朝的一些詩詞文章,我們也要大致的看一下。因為當時人所寫的東西是相對最真實的。它能暴露出一些當時的真實情況。

最後,我們要隨時寫歷史札記。闡述你的心得體會。這是輸出,便於我們總結經驗,使我們更好的輸入。

只要這麼多了,請各位同仁不吝賜教。






遊逛歷史村


首先要感興趣才行,怎麼樣感興趣呢?比如從最簡單的歷史漫畫開始,我覺得混子曰歷史這本漫畫就特別好!培養興趣以及好奇心!如果直接給你一本全是字的書死記硬背去,別說興趣了,頭都大了!我舉個例子來說,剛開始接觸歷史,朝代對不上號,人物誰跟誰以及朝代都對不上號,如果單純的只從一大堆文字裡死記硬背去,只能越學越煩!越來越沒興趣!現在初中的歷史課本學的歷史,考試的題目,都是什麼玩意?來告訴我什麼叫國庫虧空?什麼叫隋煬帝橫徵暴斂?生活驕橫奢侈?李斯的改革給秦朝帶來了哪些好處,對此你是怎麼想的!這就是我弟弟初一的考試題。我也是醉了!這樣咋可能有興趣?就算有興趣也是對一個遊戲,電影,動漫涉及到歷史的事件了,才會引發孩子的關注和興趣。我覺得這種事在學校裡基本不可能了,有興趣也是成年以後得事了,因為現在這種硬式教育,只注重智力的開發


稽粥



花生米與毛豆粒


第一,要培養自己熱愛歷史,喜歡歷史的濃厚興趣和愛好,把學習歷史當成愛好。只有感興趣才能學習更好!


第二,搞清楚我們歷史的基本脈絡,一個發展演變的過程。大腦中對歷史有基本的瞭解和認識!


第三,要對歷史有好奇心,歷史離我們比較遠,只要好奇才能發展。


第四,讀許多關於歷史的書籍,然後自己參。


第五,如果喜歡歷史的某一個方面就去研究和鑽研他!


第六要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對歷史的學習和研究非一日之功,需要潛心刻苦的學習。


第七,要學會分析歷史環境,歷史人物,歷史背景,更要有嚴密的邏輯推理分析判斷的能力!


總之,學習歷史需要時間和精力,更需要你多讀,多思考!要想學好歷史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要看你怎麼去下功夫了。祝你成功!


個人的一點膚淺認識!謝謝!


雪域高原8475


歷史課程無論應試還是必備的常識性的知識,都要掌握一些的。我想提出如此一問的一定是應試學生吧,最主要還是沒有興趣。本人對歷史還是感興趣的,因為工作以後感覺歷史知識對自己的工作生活幫助很大。首先培養興趣很重要,很多學生感覺歷史枯燥,年代,人物,事件,意義等好像都與現實生活很遠。有些人歷史知識是遊戲學來的,如三國殺等。影視劇學來的,各種野史,穿越。有可取之處,但不可誤入歧途。興趣很重要,一定要培養。而是技巧,歷史開始需要記憶,一字之差可能謬之千里,大家要採取合理的記憶方法,多次強化重複是記憶有效手段。很多老師把歷史知識編成順口溜,記憶起來方便很多,大家可以借鑑一下。


tom43688


歷史分成硬知識和軟知識。前者指歷史時間人物事件,可以依靠興趣來記憶。後者指的是意義作用,需要多做題目才能掌握。現在還喜歡考綜合,加上地理政治什麼的一起來,那個也有套路,不需要自己冥思苦想。建議多問問自己的老師。


花葉橙


很高興向大家分享我的觀點。

第1代的興趣去學習,如果我們嘗試著帶著興趣去了解和學習歷史,你就會覺得這門課程還是很有意思和趣味也能夠學好,我們可以結合自己所學的歷史知識多方面瞭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方便你就會覺得歷史和現實的關係還是比較密切的。

第二閱讀書籍,我們可以平時試著去閱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歷史書籍,不但可以,也豐富自己的生活,而且還能夠有助於學好這門課程,我們在選擇歷史書籍的時候可挑選些深入淺出的著作。

第3理清基本線索,我們在學習歷史的時候很容易理不清奔,反而無序的向著我們可以試著去歸納和總結每個歷史時期的一些特點,如重要人物,歷史大師,重要的歷史名城,重要的事蹟,當我們有了比較清晰的歷史線索的時候就會容易理解那些歷史現象。

第四學會思考,我們在學習歷史的時候,可以試著去思考一些問題,可以是你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科學是一門比較綜合性的課程,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可以有效的鍛鍊自己的理解和分析那問題的能力,此外我們平時還可以接觸一些歷史材料,自己進行一些相關問題的思考還是很有效果的。

以上都是我個人的觀點,希望大家多點點評論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