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春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鄭國,為何突然就衰落了?

呂益磊


關於春秋時代鄭國小霸的事情,在春秋時代,平王東遷之後,權威一落千丈就是從鄭國開始的,可以說周王室權威的破滅就是被鄭國打掉的。

褒姒之亂以後,鄭國護送周室東遷,因為鄭國一直是周朝的卿士,隨後,鄭莊公即位。

這位國君比較陰險,擅長後發制人,由於生他的時候大概難產,或者說是懷胎時候經常做噩夢,他母親所以不喜歡他。而是喜歡他弟弟公子段,然後一心想換掉他的太子地位,但是沒有成功,即位以後,他的老孃就為小兒子請求封地,然後又聯合起來企圖奪權,鄭莊公一言不發,冷靜的處理,後來殺掉公子段,囚禁他老孃。

接著,停用穎考叔的建議掘地見母,獲得了孝順的名聲。因為是周朝卿士,加上鄭莊公比較跋扈,所以周王就想弱化他的地位,改用他人。天子要換臣子,這個不是一般的事情,在當時來說,爵位職位都是世襲的,以被換掉,那以後可能真的要遠離。

咋辦,鄭莊公當然不是吃素的,派人收了周人的麥子,嗯,天子也不是傻子,糾結了幾個諸侯國的軍隊前來討伐,然後,周天子被射了一箭,周鄭交質開始,堂堂周天子與一個諸侯國交換人質,都是這一箭射出來的,這一箭開啟了春秋征伐的時代,禮崩樂壞由此開始。

擊敗周王的軍隊以後,鄭莊公連夜拍人前去慰問,這顯示了他的高超的政治手腕,既要維護自己的利益,也不願招來天下非議。

鄭莊公一下子與周天子並駕齊驅,迫使東方的宋衛陳等一些國家都來親赴,然後與這些諸侯國結盟,儼然一個盟主身份。可以勉強說是稱霸了。

但是,公門是非多,尤其與宋國的世仇關係,鄭莊公一死,太子忽即位,宋國立刻派人威脅祭足改立公子突,祭足只好依辦。可以看出來鄭國的強大僅僅依賴於鄭莊公一人,一旦死亡,就可能箭靶,此後的十多年,更換國君五六個,一直在混亂,勢力不斷的被削弱,全都內耗掉了。

這個原因歪史以為就是國小志大,在春秋初年諸侯國都安分的情況下突然攪起一團渾水,但是在事後其他諸侯國反應過來之後,四面臨敵,多方樹敵的鄭國完全被死死的圍住,成了眾矢之的,急劇的衰落。可謂是成也莊公,敗也莊公。

說到底,還是本身實力不濟,國土小,而且力量弱,崛起的時候,正好是鄭國隨著周王室東遷,立足未穩,而急於發展,用藥過猛,玩過頭了。

進入春秋時代,鄭國完全成了晉楚兩個霸主比試實力的場地。


歪史


鄭國是周朝時期的一個諸侯國,鄭國的開國國君是鄭桓公。後來鄭國的第二任國君鄭武公因為在周平王東遷時護送有功,因此當時的鄭國很有地位,不僅是諸侯國,而且還是王室的卿士。


鄭國的第三任國君是鄭莊公,其雄才大略,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鄭國在春秋初期強大起來,他以鄭國國君和王室卿士的身份活躍在當時的舞臺上。使鄭國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強大起來並稱霸的諸侯,使當時有“天下諸侯、莫非鄭黨”的局勢。

鄭莊公本人也被稱為“春秋三小霸(鄭莊公、齊僖公、楚武王)”之首。後來又有“大霸不過五,小霸不過三”之語。

鄭莊公敗周虢衛蔡陳,聯合齊魯攻宋,會蔡鄧,盟齊宋衛,抵燕攻陳徵許敗息御北戎,從而小霸中原。有了“天下諸侯,莫非鄭黨”的局勢。


那春秋時期第一個小霸中原的鄭國,為何突然就衰落了呢?

鄭國可以說是在鄭莊公努力下而強大起來的,但鄭國的衰敗也和鄭莊公有很多的關聯。鄭莊公一生善於計謀和料事,但他對鄭國的長治久安的基礎,也就是繼承人的問題,卻無法應付和無能無力以及安排不當。以至於在鄭莊公去世公後,鄭國大亂。

鄭莊公孩子很多,世子是公子忽,而另外一個兒子公子突卻很有才能,以至於突不願居於人下。鄭莊公為了維護鄭國的局勢,所以就讓突去了宋國。沒想到鄭莊公去世後,鄭國就陷入了混亂。


鄭莊公去世後,世子忽繼位為鄭國國君,是為鄭昭公。但是還沒過多久,鄭國權臣祭足在去宋國時,被公子突的岳父所逼迫,改立公子突為鄭國國君,導致鄭昭公流亡在外,公子突繼位,是為鄭厲公。

當時祭足是鄭國的權臣,從而祭足也得以專權,鄭厲公突是非常不滿祭足專權的,所以就密謀除去祭足,然而事洩失敗,鄭厲公突又流亡於外,祭足於是又迎鄭昭公忽回來復位。

但是鄭昭公忽回來復位沒多久,鄭昭公又被人暗殺,於是又立公子亹為鄭國國君,是為鄭子亹,然而鄭子亹繼位沒多久,齊襄公會盟諸侯,鄭子亹去參加,結果鄭子亹被齊襄公所殺。

鄭子亹死後,公子嬰被立為鄭國國君,是為鄭子嬰,後來鄭厲公突回國又成功復位。鄭子嬰亦被殺。


鄭國經過這幾次的爭奪國君之位後,鄭國的實力減弱了很多,相對的其他諸侯國則迅速崛起,同時楚、齊、晉國之間征伐爭霸時,鄭國的到地理位置又處於四戰之地,且無險可以堅守,鄭國之後常處在大國之間,鄭國則就成了戰場,此時的鄭國是很難有時機再次發展的。鄭國則只能根據當時的局勢,在楚、晉之間徘徊了。


中孚鑑


鄭國的稱霸是小霸,春秋初期諸侯國其實是很多的,比如秦、齊、魯、晉、衛、鄭、宋、燕、陳、蔡、吳、越、楚、滑、黃、虢等等,有史料顯示那時候有七十多個諸侯國。春秋時期出現了許多霸主,但是人們普遍認為有五個影響力較大的霸主也就是“春秋五霸”,但是關於這五個霸主,不同的史料有不同的論述。

鄭莊公不僅是鄭國國君,還兼任有周朝的官職,而且鄭國地處中原的有利位置,加上鄭莊公前期的治理,鄭國算是春秋初期比較富庶的一個國家。

周天子東遷以後,第一個挑戰周天子的就是鄭莊公。

國家一強大,鄭莊公就有點飄了,鄭國西邊與周天子的地盤相鄰,周天子的麥子熟了,鄭莊公派人連夜偷偷把周天子的麥子給收了。周天子知道了,覺得很沒面子,於是發出號令討伐鄭國,結果只有陳、宋幾個小國派出了兵馬支持周天子,周天子率領的四國聯軍被鄭莊公打敗了,周天子還受了傷,鄭莊公身後一個大力士說,我去把周天子捉過來,給主公解解氣。鄭莊公不傻,說把周天子捉過來幹嘛,我還得養著他,到時候各國都來打我怎麼辦?

周天子打了敗仗,顏面盡失。從此,鄭莊公更加膨脹,周邊小國紛紛依靠鄭國,於是鄭莊公成為一霸。

但是鄭國畢竟地盤小,西邊是周天子的地盤,北邊是晉國,南邊是楚國,東邊是齊、魯、陳、蔡、宋等國,一旦鄭國攻打陳、蔡等小國,其他國家就要干預。所以鄭國沒有太大的發展餘地,所以很快就衰落了。


觀政工部


鄭國是中國春秋的開始!鄭莊公是春秋第一任霸主!是春秋三小霸(鄭莊公、齊僖公、楚武王)之首。



在鄭莊公之前王室雖然衰微,但是還是沒有人敢公開與周王室作對。正是莊公與周桓王在繻葛一戰,周桓王統周軍及陳國、蔡國、虢國、衛國四國部隊討伐鄭國,結果周桓王敗北,還身中一箭。從此進入多事之秋,開啟了禮崩樂壞的春秋戰國時代。



為什麼莊公搶先奪得霸主,也得到當時的各國認可,怎麼後面的鄭國淪為三等國家呢?其實都因為莊公臨終前的一個決定造成,就連他自己斷氣前都哀嘆“從此鄭國多事矣!”



莊公和很多的君王一樣,在自己的繼承人上犯了糊塗。春秋時期,君位、王位都是嫡長子繼承,但莊公卻比較喜愛自己的庶子公子突,在很多時候庶子都壓嫡子一頭。

最終莊公還是立了嫡長子公子忽,他知道庶子公子突不會屈居人下,讓其離開了鄭國。在莊公死後不久二子相爭,兩君並立,鄭國從此衰落成為三等小國。


躁靜有徒


槍打出頭鳥,鄭國首先對抗周王室的權威進行稱霸,自然會遭到各個方勢力的打壓。鄭國處四戰之地,國力有限,又沒有長遠的戰略規劃,只能靠鄭莊公個人能力周旋,空得小霸之名,未見其利.鄭莊公之後的國君能力不足,周邊各國也逐漸強大,鄭國就日見沒落。


鄉松迎雪


地理位置不好,再一個就是,土地有限,而且處於平原開闊地帶,無險可守,其他的大國開始變法,開始圖強之後,鄭國也就是爭霸賽中被慢慢拉下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