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9 奔波一年,见了学了那么多,为什么还是创不好这个业

01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很多创业者可能在家里,也可能还在办公室,一眨眼一年又马上过去了,估计有那么一刻,想一想, 梦想有没有更远了呢?

前几天有个粉丝给土匪留言,说这一年啊,打开自己的工作日志,看起来过得很充实,一年365天,忙忙碌碌,也没休息几天。就照着大咖和老师们说的,多参加各种交流,多认识行业里面的人,多和他们请教。

这个虽然不错,这到了年底,总结的时候看了看,公司的产品和业绩与年初的计划比, 相差好大, 定位也有点模糊,市场也没有打开,哎,脑袋疼...

他觉得很苦恼,不知道咋回事,开始怀疑自己了。

开始我以为这样的创业者可能是个别,做了个小小的调查,问了下十几个创业者参加聚会和行业活动的时间比例如何?

结果和我预期差不多, 基本上参加活动和聚会的时间 与 公司的业绩成反比。。。但不是说好的人脉就是钱脉,就是资源吗。事实呢?

可能原因有很多,但看了他的日程表,最起码有一定啊很明确,作为CEO,参加活动和各类聚会的时间太多了。

我相信一句话:你的时间花在哪里,你的未来就在哪里。

02

先看看那些行业真正优秀的领先者都是怎么处理社交活动的, 不一定用的上,但是肯定会有启发

一、我不预约日程

先说下最有意思的就是硅谷著名投资公司A16Z的马克·安德森, 他的原则就是不要预定任何日程。

他的这个想法来自《A Perfect Mess》的书,书里提了『不预约日程』这件事给阿诺施瓦辛格的成功有多重要。

所以他的建议就是,当有人给你发邮件或电话说「我们周二下午3点见怎么样?」的时候,你可以回答,我这一年都不提前预约日程,所以我不敢说死,但你可以在周二下午2:45的时候打电话给我,如果我有空,咱们就见面。或者,如果这件事情很重要,那你可以说「不如我们现在见?」

因为他觉得总有些事情是推不开的,会自己钻到你的日程中去,但你总能够分清哪些是真的必须,哪些是「听起来很有趣,但是,我并不想预约掉我的时间」

这个方法有点极端,肯定不适合所有人,但是这个很有价值,可以用另外一种思维来看待社交活动这件事情。

二、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

很多创业者会说,如果我不去参加社交活动就没有人脉, 现在没有人脉啥都干不了。

不过说这个说法错,但其实所谓的人脉土匪理解基本上属于半档社交, 就是社交存在于和高半档和低半档之间, 如果跨度太大,其实不存在社交一说。

真人真事,土匪一个好朋友,偶然接触到某“大人物”,交流甚欢,蛮投缘的,相互留了电话。原以为这是很重要的人脉资源。不久,刚好遇到一困难,想到了这位“大人物”。

于是,长长地发一条短信,没回!又打去一个电话,结果,听到两个字:没空!说实话,当时他脸上的挫败感土匪现在还能想起来。

所以这就是一个特别简单的道理。矫情一点说,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呗。

三、打造好自己,才是关键。

很多人都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但自己浑然不知,人脉成功说,其实在我看来,不是它表明的那个意思,不能说我们一场交流会这么认识了人他就能成为对你有帮助的人。

简单一点说,我们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集中精力改变自己。举个例子说吧,马云当年还不是现在的马云的时候,谁愿意理他,大家都觉得马云丑不愿意给他投资,当他悉心的打造自己成为现在的马云,那些人脉自然而然找上门了,甚至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去认识更牛逼的人。

闲来无事,翻了下自己手机的通讯录和微信,多数人都是很久没联系过且没什么联系必要的,于是删了一大片,心下也觉得舒服了不少。

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自己身上。

03

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结合自己过往的工作经验,很简单但是却很有效,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1、时间总会有的:每天只计划 4~5 小时真正的工作。

2、当你在状态时,就多干点,不然就好好休息:有时会连着几天不在工作状态,有时回到工作状态又会连着几个通宵,这都很正常。

3、重视你的时间,并使其值得重视:你的时间值1000美元/小时,你需要尽快行动起来。

4、不要多任务,这只会消耗注意力;保持专注,一心一用。

5、进入工作状态的最佳方式就是工作,先从小任务开始做起,让自己慢慢运转起来。

6、把会议和沟通 (邮件或电话) 结合,创造不间断工作时间:一个小会,也可能会毁了一个下午,因为它会把下午撕成两个较小的时间段,以至于什么事情都干不成。

7、一天内尽量保持相同的工作环境。在项目/客户之间频繁切换,会导致你工作效率下降。

8、工作—放松—工作=高效(番茄工作法)

社交活动有意义,确实需要参加,但参加多还是少,哪些该参加哪些不该参加,这个需要好好把握,但参加一个活动之前的目的要想明白。 创业路上除了参加活动认识人,更重要的还是打磨产品和团队,这个才是创业公司的安身立民之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