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這個日子,我們必須銘記!

這個日子,我們必須銘記!

追憶天津戰役 譜寫新時代華章

天津戰役創造了城市攻堅戰的典範,掀開了天津歷史嶄新的一頁,對北京的和平解放及全中國解放都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70年,彈指一揮間,天津戰役的硝煙散去,但參戰軍民的英雄業績永載史冊,光榮的革命傳統薪火相傳。

这个日子,我们必须铭记!

正確的戰略決策是天津戰役勝利的重要基礎。1948年秋,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階段。為推進解放戰爭進程,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在進行淮海戰役的同時,拉開平津戰役的帷幕。華北國民黨軍傅作義集團舉棋不定,將50餘萬兵力分佈在山海關至歸綏,形成長約500公里的“一字長蛇陣”,意圖暫守平津,以觀時局。中共中央軍委確定了“抑留並殲滅傅作義集團於華北地區”的作戰方針。為了搶抓戰機,速調剛剛打贏遼瀋戰役的東北野戰軍停止休整,迅速隱蔽入關。12月20日,東北野戰軍會同華北野戰軍將傅作義的長蛇陣斬成數段。按照中央軍委“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戰略部署,西線先後攻克新保安、張家口,切斷了敵人西竄退路;東線則首先攻打塘沽、大沽,控制海口,防止守軍從海上逃跑。後經中央軍委批准,決定首先集中兵力奪取天津。正是中央果斷、正確的戰略部署為天津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地下黨組織的緊密配合是天津戰役勝利的重要保證。天津解放過程中,黨的地下組織發揮了巨大作用。天津市區水網交織、地形複雜,周圍多為沿海窪地、易守難攻。1947年,國民黨天津市長杜建時重築城防工事。1948年陳長捷調任天津警備司令後,又積極組織城防增修,構築鋼筋水泥小碉堡群,沿護城河共築大型碉堡380多個,連同市內和縱深的碉堡共1000多個。為減少損失,順利攻城,天津地下黨組織派人打入國民黨黨政軍機關內部,向城工部提供了大量軍事情報,包括天津城防圖。此外,地下黨還組織有力地配合了攻克天津的作戰,併為工商企業、公共設施和物資等儘可能免遭戰火破壞創造了條件。地下黨組織不但積極開展破壞敵軍軍工生產、加強對敵人的分化瓦解和勸降工作,通過各種渠道和社會關係團結和爭取國民黨黨政軍上層人物,動搖國民黨軍心,瓦解其鬥志,還積極發動廣大城市工人、學生和各界人民群眾開展反南遷、護廠護校工作,揭穿國民黨的南遷陰謀,使國民黨當局南遷和破壞企業、學校的計劃落空,確保天津解放後電力、通訊、自來水的暢通。

人民群眾的積極支持是天津戰役勝利的有力支撐。天津戰役前,天津周圍各解放區軍民積極投入支前鬥爭,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支前運動。搶修鐵路和公路,修復由瀋陽至平津前線的鐵路線,修建滄定、津保、津滄等多條公路。10餘萬民工冒雪砸開堅冰,保證水上航道的暢通。道路暢通,水陸齊發,保證了支前人員和物資及時運抵天津前線。面對陳長捷在津保公路以南10餘平方公里造成水淹氾濫地區,嚴重妨礙解放軍行動的情況,人民群眾幫助參戰部隊,找到了減河水閘,打破了國民黨軍放水計劃。根據護城河特點,集聚戰士和人民群眾的智慧發明製作了葦子橋、活葉橋、船橋等簡易輕便的渡河器材,保證了渡河的順利進行。天津戰役期間,津郊人民先後組織154萬民工為人民解放軍築路、修橋、運輸物資、轉運傷員,並調集3.1億斤糧食、38萬輛大車、2萬副擔架到前線,有力地保障了人民解放軍作戰的勝利。

人民軍隊英勇無畏的鬥爭是天津戰役勝利的關鍵環節。1949年1月3日至13日,人民解放軍成功掃清東局子、灰堆等18個外圍據點。與此同時,解放軍一直堅持進行和平解放天津的努力。天津戰役前線總指揮劉亞樓先後兩次接見國民黨談判代表,由於陳長捷等拒絕投降,即命令各部隊按計劃進入攻擊位置。根據國民黨軍隊守備北部兵力強、南部工事強、中部皆平常的特點和天津市區地形情況,天津前線指揮部確定了“東西對進、攔腰斬斷、先南後北、先分割後圍殲”的作戰方針。1月14日上午10時,劉亞樓發佈總攻命令。攻城部隊用16個小時從敵人防線東、西、南三個方向打開10個突破口,穿插進擊。15日凌晨5時許,東、西對進部隊在金湯橋、金鋼橋等地勝利會合,完成攔腰截斷任務,並有力地支援了正在南、北地區殲敵的部隊。15時,天津戰役歷經29個小時勝利結束。此役全殲國民黨守軍13萬人,俘獲陳長捷等國民黨高級將領,繳獲大量槍支、彈藥等軍用物資。此後,人民解放軍又迅速向塘沽進逼,駐塘國民黨軍乘船南逃,塘沽解放。

天津戰役的勝利是黨中央正確領導的偉大勝利,是人民解放軍英勇奮戰的偉大勝利,也是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群眾團結奮鬥的偉大勝利。天津戰役作為平津戰役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創造瞭解決殘存國民黨軍隊基本方式之一的“天津方式”,而且對最後解決傅作義集團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天津解放後,天津人民走上了當家作主,建設偉大祖國和美好家園的新徵程。

这个日子,我们必须铭记!

點擊上方圖片鏈接即可觀看

聆聽那些難忘的紅色故事——

智取城防圖

这个日子,我们必须铭记!

1949年1月14日,天津戰役打響,人民解放軍歷經29個小時,全殲國民黨守敵13萬人,順利解放天津。其間,天津地下黨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隱蔽鬥爭,為天津解放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深入敵營的地下黨員捨生忘死智取城防圖一事,最令人津津樂道,成為直接反映天津地下黨在“第二條戰線”與敵人鬥智鬥勇、積極鬥爭的縮影。

早在1947年,解放戰爭爆發不久,為抵禦解放軍進攻,國民黨天津當局便開始大張旗鼓修築城防工事。修築工程一開始,便引起了天津工務局技術員、中共地下黨員麥璇琨的特別關注。麥璇琨1946年於天津工商學院土木系畢業後,經人舉薦到天津工務局任職,並於1947年7月23日加入中國共產黨,上級領導是王文源。國民黨當局在津大興土木時,城防工程共有10個工段,麥璇琨任第八段工程員,專職現場監工。當時,上級黨組織要求王文源迅速搞到全面、準確的城防工程圖。王文源便把這一艱鉅的任務交給了麥璇琨。

接到任務後,麥璇琨便開始積極謀劃、蒐集資料。首先,他想方設法獲取工程負責人的信任。工作中,他仔細、認真地測量、繪圖、計算,做到準確無誤;監工時,一旦發現“承包商”施工有不合乎要求的地方,就令其“返工”重做,深獲信任。此外,麥璇琨還積極聯繫其他部門的技術人員,並與大家搞好關係,為下一步工作開展做好準備。之後,麥璇琨利用第八段工程員的身份直接向有關部門或其他各段工程處索取圖紙。如果圖紙有重份,便“順手牽羊”直接拿走一份;如果沒有重份,就藉口學習,拿回去參考參考。同時,麥璇琨想方設法參與工地驗收,進行實地觀測。當所需資料準備好後,他便著手繪圖。經過大約一個月的隱蔽工作,麥璇琨終於將圖畫好,還特別標註城防外圍,護城河寬度、深度和坡度,交通壕等詳細數據和反映碉堡位置、形狀、出入口、厚度、高度及碉堡槍眼位置、尺寸的詳圖。之後,上交給王文源。

王文源收到城防圖後,立即與他領導的地下黨員、隱藏在國民黨天津市地政局測量隊的繪圖員劉鐵來到西北角大夥巷(今大夥巷南口49號),找到以大眾照相館經理身份做掩護、由劉鐵單線領導的地下黨員康俊山。由於送來的圖紙較大,圖上內容複雜。康俊山把原圖紙分解成4塊,各縮拍成8英寸照片,又經過化學處理,消失了表面圖像,裱糊在兩張老年夫婦12英寸大照片的後面,由地下黨交通員趙巖送到解放區。同年12月,王文源到解放區彙報工作。當談到那張圖的時候,城工部負責人楊英滿意地說:“城防圖畫得很好,非常清楚,已上報給有關部門了。”

1948年下半年,人民解放軍圍城前夕,國民黨守軍對天津城防工事做了較大調整。天津警備司令陳長捷下令加修城防工事。為弄清這一情況,隱蔽在天津工務局建築科的工務員、地下黨員張克誠接受了工委委員王文化下達的儘快搞清楚守軍城防工事變動情況的任務。

張克誠1944年在北京大學工學院參加地下工作,194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4月,他通過社會關係打入天津工務局建築科當工務員,專管建築查勘工作。張克誠負責驗收城防公路,便很自然地得到一張城防公路圖,但他最想得到的是城防碉堡圖。張克誠早已發覺同一辦公室的另一位工程師是驗收城防碉堡的,心裡天天盤算著如何尋找機會把城防碉堡圖拿到手。1948年12月的一天臨近下班時,正在看城防碉堡圖的工程師被局長喚走,匆忙中順手把圖紙放在書架上。下班鈴響了,那位工程師回到辦公室,忘記收起圖紙便離開了。張克誠一看機會來了,果斷地從書架上取下圖紙帶回家。

晚飯後,張克誠先將住屋所有窗戶都拉上窗簾,又在臨街的窗前加掛一床夾被,然後用幾本很厚的精裝書架起兩個垛子,把玻璃板擔在上面,下面放上臺燈。他在玻璃板上鋪開那張城防碉堡圖,圖上蓋一張不太透明的白紙,而後用鉛筆進行透描。張克誠聚精會神地一直描到天亮,還沒有描完。為了避免麻煩,他決定將原圖留在家裡,忍著疲憊去上班。在辦公室裡,張克誠看到那位工程師正情緒急躁地到處翻找,卻不敢聲張。為了避免發生事端,張克誠一天都沒離開辦公室。第二天晚上,張克誠又透描了半宿,終於把原圖毫無遺漏地透描下來。第三天一早,張克誠早早來到辦公室,趁屋中無人,把原圖放回了書架並做了些掩蓋。負責城防碉堡圖的工程師來後仍繼續翻找,最後發現了圖紙,悄悄地鎖進保險櫃中。

事後,張克誠還不放心,怕圖紙不清楚,又把圖重新標註了一遍。這份城防碉堡圖包含了1948年下半年陳長捷增建的城防工事,清楚地標明瞭各種碉堡的外形、尺寸、高度、層次設孔位置及設計兵員人數、火力配備、輜重存放位置等數據。張克誠很快將城防圖交給迎接天津解放行動委員會書記黎智,轉給城工部,並輾轉交到天津前線指揮部總指揮劉亞樓手中,為解放天津提供了重要軍事情報。

此外,中共地下黨員曾常寧在其父曾延毅(1929年任天津警察局局長)的幫助下,獲取了塘沽城防圖。冀東天津工委書記於文呈報了冀東地下黨精心繪製的天津市區詳圖、新港略圖和塘大地形圖……在解放前夕,通過不同渠道為華北局城工部提供的城防圖就有8份之多。正是有了這些絕密情報,才有了“解放軍炮彈有眼睛,只打國民黨,不打老百姓”之說。正如天津戰役總指揮劉亞樓司令員所講:天津是解放軍同地下黨共同打下的。

天津戰役支前紀事

1948年冬,在通往天津的大小道路上排滿了裝滿糧草的車隊,大車、小車、馬車、牛車……車輪滾滾向前,前不見頭,後不見尾,循環往復,極為壯觀。這正是天津周邊人民為支援天津戰役向前線運送糧草的宏偉場面。當聽說解放軍要攻打天津,周邊的人民興高采烈,精神振奮,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支前運動。他們慰問部隊、安排食宿、押護軍需物資和修橋築路、設置路標……為解放天津作出了重要貢獻。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支前工作最艱鉅的任務就是籌集、運送糧草和軍需物資。天津戰役規模龐大,參戰部隊眾多,僅圍城兵力就有34萬人之多,糧草需求量很大。僅靠周邊郊縣供應遠遠不夠,從天津周圍到冀東、冀中,各縣、村的人民群眾都在不分晝夜地忙碌著,積極籌集糧草、轉運物資,支援天津前線。

為了給戰士準備足夠的糧食,擔負支前任務的各村碾子、磨盤一時間都轉動起來。從天亮到天黑,從掌燈到雞鳴,家家戶戶都在給部隊碾米、磨面,幾千萬盤碾子、磨晝夜不停地吱吱響……寶坻二區焦山寺村的駱大娘,自己推著磨滾子為子弟兵連續磨面18天,問她累不累,她用袖子擦擦臉上的汗,笑笑說:“累點不算啥,咱部隊吃不上飯可不行。”寧河縣青泥村幹部劉延蘭領著10來名婦女4天碾米2000斤。昌黎莊頭村12名婦女兩天三夜磨面650斤……

各縣、村都組織了運輸團、大車隊,及時運送物資。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隨叫隨走,毫無怨言。有的村有牲口少車,有的村子有車少牲口,他們就搭夥一塊兒幹。大車不夠用就組織小推車,編成小車隊。有的村小推車用光了,他們就用驢馱,用肩挑,用背背。男人不夠用時,婦女就出車當車把式。運糧的路上,他們顧不上休息,甩著響鞭說笑著:“公糧交部隊,咱們不怕累,人壯馬又肥,拿下天津衛!”

廣大人民群眾就是依靠落後的運輸工具,有力地支援瞭解放軍,保證瞭解放天津戰役的全面順利進行。在40多天時間裡,他們把分散在各家各戶,遠離前線的數億斤糧食運到前方的總庫、分庫,僅冀中參加運輸的大車就達32.3萬輛。

“攻臣號”坦克手——董來扶

这个日子,我们必须铭记!

董來扶,山東煙臺人,1929年9月出生。1945年5月,參加八路軍。日本投降後,隨部隊來到東北,成為人民解放軍首批坦克駕駛員之一。1948年,董來扶參加遼瀋戰役錦州攻堅戰,駕駛我軍歷史上第一輛坦克英勇戰鬥,連續5次完成戰鬥任務。戰後,董來扶駕駛的坦克被授予“功臣號”稱號。

1949年1月,董來扶隨東北特種司令部戰車團長驅千里,奉命趕到天津參戰。他所在的坦克1連被配屬到西線主攻方向,支援38軍進攻天津。14日10時總攻開始後,董來扶駕駛坦克像利劍一樣刺向西營門突破口。“功臣號”首先通過雷區,爬過壕溝,用火炮將敵人的明碉暗堡逐個摧毀,掩護步兵向敵軍發起猛烈攻擊。很快,突破口被撕開,守敵狼狽逃竄。進入突破口後,董來扶和戰友們單車配合步兵進行巷戰,並參加了攻打自來水公司的戰鬥。為了保護水廠設施,上級命令儘量少開炮,“功臣號”就用機槍為步兵開路。經過激戰,順利拿下自來水公司,並引導步兵繼續向縱深發展。

海光寺是敵人的一個指揮所,守敵拼死抵抗,解放軍步兵被敵人的強大火力網阻攔。由於已近深夜,視線不好,只好等待時機。東方剛矇矇亮,董來扶就領命開著坦克衝了過去,坦克火炮摧毀了敵指揮所。董來扶和同車的戰友們一路衝在前頭,率先打到了金湯橋。在距金湯橋核心工事200米左右遠時,敵人的兩個地堡正瘋狂地噴出一道道火舌,槍彈打在坦克裝甲上冒出串串火星,步兵霎時被壓制得寸步難行。董來扶立刻把坦克開到最佳射擊位置,幾發炮彈便炸啞兩個地堡。步兵正要衝鋒,董來扶突然發現敵人是雙層工事,有暗堡。在敵人暗堡噴出火舌的瞬間,董來扶已為炮手指示好目標。坦克火炮幾個速射,便摧毀了敵人的暗堡,解放軍步兵勝利會師金湯橋。此次戰鬥,“功臣號”的全體人員榮立一等功,董來扶榮立大功。

这个日子,我们必须铭记!

配音/美術設計:劉佳依/王學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