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人間失格》世人予我以皮囊,千般模樣

生兒為人,我很抱歉

《人間失格》世人予我以皮囊,千般模樣

無意間,看到一篇關於《人間失格》的介紹,想起前幾個月我剛讀完這本書,當時讀完後只有一個念頭“這本書真他媽的喪!

作者太宰治,寫完這部作品不久之後,就和情人一起投河自盡。

所以這本書,也成為了太宰治的“遺書”。


《人間失格》世人予我以皮囊,千般模樣

第一手札的開篇便是標題這句

“我這一生,盡是可恥之事”。

這句話反覆看了三遍,即刻就被荒涼的絕望感襲滿全身,腦海裡迅速閃回我的生命中做過的可恥之事,心酸與隱忍交織盤旋著,沒有出路。

描述葉藏自幼起就發現自己與周圍不一樣,所以一直壓抑,小心翼翼的與周圍人相處。他不明白為什麼人每天要吃三頓飯,人必須勞動……彷彿自己是這個世界的異類。

於是,他想到一個辦法,就是用滑稽的言行討好他人。那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我對人類極度恐懼卻無論如何也無法對人類死心。 ——人間失格

太宰治描述的這種內心無望、表面刻意取悅他人的性格太敏感尖銳,他銳利的雙眼洞察著周遭的人類,把人性剖析得淋漓盡致。

我們為了維持表面的和諧,行盡齷蹉之事。

人前阿諛奉承,一轉頭背地裡就鋪天蓋地的吐槽,哪怕是閨蜜和親人也不例外。

他這種一邊樹立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一邊絞盡腦汁取悅他人的生活方式,的確是疲累。


《人間失格》世人予我以皮囊,千般模樣

看到這裡我覺得好累,為葉藏感到心累。

一個人,找不到自我,不知為何而活,委屈自己,討好所有人。

即使別人對他好,即使有很多女人甚至想為他而死,可是他仍是被翻出嫩肉的小動物。

“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有時還會被幸福所傷。”

這種孤獨與絕望於太宰而言簡直就是與生俱來的地獄之門。

這個人,是揹著地獄之門來到世間的吧,太早太早的就看透了一切,混身上下充滿了孤獨感,他抱擁著自己的孤獨步履蹣跚的在路上。


《人間失格》世人予我以皮囊,千般模樣

在讀《人間失格》的時候,我幾乎說是不自主的一直想起《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松子有一個孱弱的姐姐,因為生病而得到了父親更多的憐愛,而健康的松子卻沒有得到來自父親的關懷,偶然間松子發現了自己的鬼臉能討好父親,所以她一生都有意識無意識的擺那個奇怪的鬼臉。她一生都渴望愛,卻總是失望,繼續努力,繼續失望,如此循環,直到頹廢至死。

葉藏也是一個得不到父親關注的孩子。他找到僅有的、慰藉自己的方式就是不斷的出醜,讓自己成為他人的笑柄,在他人的笑聲中他會有一點點快樂。他和她的共同之處就是渴望卻缺乏父愛。

在家庭中沒有存在感,因為形成“討好型人格”,想取悅身邊的人,從而壓抑自己的想法。

他們渴望愛,又求而不得。

但是久而久之,葉藏開始懷疑,悲觀和絕望愈演愈烈,心灰意冷,相信人性是虛偽的,是惡,自暴自棄。他什麼都知道,也什麼都不知道。他自卑到骨子裡,總是很輕易的被他人的言語所左右,幾乎不說不——正如童年時父親問他要什麼禮物一樣,他不能拒絕哥哥的建議。


《人間失格》世人予我以皮囊,千般模樣

有些人活著活著,把自己給活死了

你們會發現,討好型人格的人總是缺乏安全感的,他們害怕拒絕,害怕當拒絕這一切後沒有人再喜歡他了。

“我因為太希望別人喜歡自己了,而成為了一個陷媚的人”

這句話是從一個9歲成名出書,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畢業就擔任《新週刊》副主編的人口中說出來的。本應該在眾人羨慕追捧中生活,卻最終用了“陷媚”這個詞來形容自己。


《人間失格》世人予我以皮囊,千般模樣

生兒為人,對不起

想想文中阿葉的心理:

“隨便好了,反正這世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夠讓我快樂起來。但與此同時,別人送我的東西,無論多麼不投我所好,我也不會拒絕。對討厭的事物不敢明說,對喜歡的事物也像做賊似的畏畏縮縮,惴惴不安,令我倍感痛苦,而這種難以言喻的恐懼又使我苦悶不已。”

“我想到一個好方法,那就是假痴假呆,詐啞佯聾。這是我對人類最後的求愛。儘管我對人類極度恐懼,但似乎始終割不斷對人類的緣情,於是藉著裝傻這一縷細絲來維繫與人類的關聯。表面上我總是笑臉迎人,暗中則是拼著死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般才艱難萬分做出這樣的奉侍。”

沒錯,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部分是一個小丑,想著去取悅別人,討好別人,藉以維繫人與人之間的紐帶,有的時候會想,有必要這樣嗎?何必這麼累?

但如果不這樣貌似就會周圍的人和社會所遺棄,矛盾體。

從迎合到逃避到沉淪,他無聲的反抗最後都淪為絕望。

世人予我以皮囊,千般模樣。

我不想死,但是我不想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