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津甘醫療衛生協作結碩果——天津市醫療衛生援甘紀實

從2010年起,天津市組織開展醫療衛生援甘工作,8年來,一大批天津市優秀醫療技術人才來到甘肅服務,一大批甘肅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業務骨幹赴天津進修培訓,一大批新業務新項目在甘肅落地生根,甘肅省各受援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明顯提升,群眾的就醫獲得感顯著增強。

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永靖縣地處黃土高原西北部,土地貧瘠,山區面積廣大,醫療資源缺乏,孕產婦醫療衛生常識比較缺乏,產前檢查意識淡薄,大多數患者臨產後或發生危急情況後才來醫院檢查,子癇、大出血及胎兒窘迫的搶救時有發生,醫療技術相對薄弱讓醫院倍感壓力。2018年3月,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院主治醫師李劍來到永靖縣人民醫院開展對口幫扶,為縣醫院婦產科注入了活力。

初來乍到,李劍遇到了水土不服、氣候不適應、飲食不習慣等諸多困難。持續一個月的腹瀉使她精疲力竭,但她還是克服困難,每天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之中。一方面她積極發揮“傳、幫、帶”作用,對婦產科醫護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每週進行2次教學查房,定期組織專項技能培訓,開展疑難病例討論等,使縣醫院婦產科醫護人員知識理念不斷更新。另一方面不斷規範診療,開展新技術新業務,在產房實施連續胎心監護,減少新生兒窒息的發生;提議在產房配備了B超機,減少頭位難產、臍帶隱性脫垂及胎盤早剝等的發生,為重症病人的搶救贏得先機;規範了產科剖宮產的指徵及催引產方法和流程,提高產科醫師對正確選擇分娩方式的理解,有效降低了產科的剖宮產率。此外成功地開展無痛分娩技術,填補技術空白,參與指導無痛分娩30餘例,為永靖縣廣大育齡婦女帶來了福音,得到患者及家屬的極大好評。

李劍每天為永靖縣醫院婦產科的業務發展殫精竭力,即便是她的公公突發肺部感染引發呼吸衰竭昏迷了一週多時間,在家庭最需要她的時候,也因為援甘工作緊張無法顧及,年幼的女兒也只能交給她年過七旬的父母照顧。在甘肅工作的短短几個月裡,她主持和參加各類手術近百例,會診產科疑難病人40餘例,搶救急危重病人10餘例。

李劍是數百名援甘醫療衛生人才的縮影。從2010年起,天津市甘肅省啟動三級醫院對口幫扶貧困縣醫院工作以來,近800名天津市三級醫院醫生克服氣候、海拔、飲食等諸多不適應,深入甘肅省20多個貧困縣開展對口幫扶,每批隊員工作半年以上,與當地的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全力以赴投身到支援甘肅的醫療衛生事業中。累計完成診療60萬餘人次,手術示教3萬餘次,組織會診及疑難病例討論4萬餘次,教學查房2萬餘次,學術講座8千餘次,培訓當地醫務人員10萬餘人次。幫助受援醫院新建特色專科80餘個,開展了無痛分娩、無痛胃鏡、氣管鏡診療等新技術800餘項,許多新技術新項目的開展都填補了當地學科診療技術的空白,受援醫院診療範圍將進一步擴大,為“大病不出縣”打下堅實基礎。

“天津張主任來了沒有,我給他有話說”,看到武山縣醫院的醫療隊到村上義診,一位村民老遠的喊上了。村民所說的張主任,就是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支援武山縣人民醫院的副主任醫師張持。張持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師從津門名老中醫馬連珍先生,從事中醫臨床工作近30年,醫術精湛。

看到張持醫生在,這位村民緊握著張持醫師的手說“你就是黨給我帶來的救星,我這個頭暈病得了好多年了,可把我鬱悶壞了,讓您上次來開的7副湯藥給治好了,無論如何,您要在我家吃飯”,看著他閃爍著淚花感激的眼神,張主任握著他手說,‘飯就不吃了,只要把您治好,我們就沒白來,您多保重身體’,這位患者親切的說,‘感謝你們、感謝黨’。

8年來,800多天津醫療專家的支援,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也把黨的關懷和溫暖送到貧困地區,密切了黨和群眾的血肉聯繫。

培養一支帶不走的醫療人才隊伍

華池縣是革命老區,縣人民醫院新安裝了西門子1.5T高場強MRI和128層螺旋CT,放射科人才缺乏,對核磁及增強CT“兩眼一抹黑”。天津市南開醫院放射科主治醫師李瓊博士的到來,打開了華池縣核磁及增強CT診斷的大門。

李瓊加班加點帶領放射科醫生,成功地進行了華池縣首例頭顱、垂體、肝臟多期動態對比MRI增強檢查,首例心臟冠狀動脈CTA檢查,填補了十餘項技術空白,為全縣心血管疾病的診斷及治療開闢了新局面。

為當地留下帶不走的醫療隊伍,是對口幫扶的關鍵所在。在開展幫扶工作的過程中,李瓊積極培養的4名縣醫院放射科醫生,已經掌握了MRI操作及常見病多發病的MRI診斷,達到了獨立操作及診斷的能力。為了夯實業務水平,李瓊經常組織業務培訓,並指導放射科醫生進行課題設計和撰寫學術論文,幫助他們提高科研水平。

劉冉錄是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援助臨夏市人民醫院的泌尿外科主任醫師,援助期間,他不僅協助醫院開展了前列腺腫瘤標記物檢測項目、前列腺汽化電切術等新項目新業務,更是多次舉辦院內學術講座,系統地講解了泌尿外科疾病的診斷與治療,使醫院外科醫生更新了專業知識,提高了泌尿外科疾病的規範化診療水平。在此期間,他鼓勵指導醫院外科醫生撰寫學術論文,並帶領他們參加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舉辦的全國泌尿外科年會,讓醫院外科醫生開闊了眼界,提高了對學科建設的認識水平。

“請進來”,也要“送出去”,自2010年起,甘肅省每年選派縣級醫院骨幹醫師到天津市三級醫院接受為期一年的規範化培訓。截至目前,甘肅省累計有700餘名縣級醫院骨幹醫師在天津市接受培訓。這些選派人員都是由各縣級醫院根據發展需求挑選出的,接收培訓的天津市三級醫院免費安排住宿,指派臨床水平高、教學能力強、醫德醫風好的專家採取“一對一、導師制”的形式開展帶教培訓,為甘肅省培訓了一大批臨床技術骨幹。

在對口幫扶過程中,天津市對甘南藏區的人才給予了大力傾斜。甘南州利用天津對口幫扶甘肅6000萬元專項資金,委託天津醫科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和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為甘南州定向培養500名醫學本科生,從2013年到2017年,三所高校共錄取15個專業356名甘南定向培養醫學本科生,目前60多名畢業生已經回甘南州工作;從2017年開始,天津市每年為甘南州培訓20名衛生監督骨幹人員,計劃分三年共培訓60人;天津市東麗區衛生計生委成立疾控業務骨幹培訓基地,計劃到2020年,為甘南州疾控機構培訓100名業務骨幹人員;從2014年開始,天津外國語大學和南開大學分別舉辦了4期衛生計生系統管理幹部培訓班,甘南州先後有200餘名衛生計生行政部門和醫療衛生機構管理幹部接受了培訓。

全面深化東西部醫療扶貧協作

2017年底,榆中縣中醫院來了一名副院長,不過這個副院長是來自天津寧河區中醫院麻醉主治醫師李欣,他要在榆中縣中醫院開展為期一年的幫扶工作。半年多的時間裡,他已經累計完成各類麻醉984例。他根據麻醉方式,實行麻醉前器械、藥品準備統一、規範化;加強圍術期患者評估,隨訪,特別是麻醉前評估,提高訪視質量;強化麻醉醫師與臨床、護理溝通意識,注重提高醫患溝通效果和質量。通過他的帶教幫扶,縣中醫院新業務、新技術不斷開展,危急重症和麻醉處理困難病人的救治能力顯著提高。

天津市所轄區一級醫療機構派出醫療人才援甘,這是自三級醫院對口幫扶之後,天津市對口幫扶甘肅醫療衛生工作的新舉措。從2016年開始,甘肅省蘭州市、天水市、白銀市、武威市、平涼市、慶陽市、甘南州等7個市州的34個集中連片貧困縣(市、區)陸續與天津市的16個區結成幫扶對子,各縣(市、區)衛計局與天津市對口區衛計委都簽訂了幫扶協議,以人才交流、巡迴義診為重點實施醫療衛生東西部扶貧協作,通過人才交流將東部的先進理念、先進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帶到甘肅省。從2017年開始天津市各區選派優秀的醫療人才向甘肅省協作的縣醫院派駐,甘肅省貧困縣選派縣、鄉骨幹赴天津市相應的協作區進行學習。僅2018年上半年天津市各區共派出醫生68人在甘肅省34個縣醫療機構服務,甘肅省派出112名縣、鄉醫療骨幹赴天津進修培訓。

在緊緊圍繞人才交流這一主線開展東西扶貧協作的同時,各地也積極協調推動衛生各領域的協作。天津市東麗區衛生計生委投資210萬為甘谷縣援建的11個標準化村衛生室全部完工;天津市河西區衛生計生委出資100萬元,為莊浪縣18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配備緊缺的心電工作站、便攜式B超機等62臺(件)醫療設備;天津市武清區醫院捐贈靜寧縣人民醫院價值14萬元遠程會診設備一臺,目前調試完工逐步開展遠程會診工作;天津市眼科醫院在開展免費白內障手術的同時,贈送會寧縣人民醫院、甘南州人民醫院、卓尼縣人民醫院價值85萬元的眼科設備。天津市腫瘤醫院和天津市中心婦產醫院為卓尼縣人民醫院捐贈了價值80萬元的醫療設備。甘南州利用天津對口幫扶甘肅省的95萬元專項資金,為臨潭縣第一人民醫院、卓尼縣人民醫院和迭部縣人民醫院購置了呼吸機、監護儀、床旁X光機等重症監護設備。天津各支援單位還向甘肅省受援醫院捐贈專業書籍上千冊,價值10多萬元。

此外,東西部扶貧協作以來,天津市市、區兩級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巡迴義診,僅天津市眼科醫院就先後到會寧縣、舟曲縣和卓尼縣等地開展“光明行”活動,累計完成近600例免費白內障復明手術。

升級加力“組團式”幫扶甘南州人民醫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開發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於精準”,要求“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這要求對口支援工作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以更加明確的目標、更加對路的政策、更加有力的舉措和更加紮實的行動對症下藥、靶向治療,出實招、求實效。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屬全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是省內唯一無三級醫院的市州。甘南州人民醫院作為州直和州府合作市唯一的一家綜合性醫院,承擔甘南州城鄉居民及幹部職工的醫療服務工作。但長期以來,該醫院人才流失嚴重,服務能力薄弱,無法滿足州域內疑難重症患者救治以及農村貧困人口大病專項救治等健康扶貧工作需要,甘南州群眾就醫難的問題十分突出,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全州乃至全省脫貧攻堅工作的開展。

甘肅省衛生計生委與天津市衛生計生委積極溝通,並報請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務院扶貧辦同意,由天津市組織10家三級醫院“組團式”對口幫扶甘南州人民醫院,通過“院包科”的形式,精準施策、靶向治療,為甘南州人民醫院培養合格的專業技術人才,提升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用三年時間將甘南州人民醫院打造成滿足甘南各族群眾健康需求,具備三級醫院水平的區域綜合性現代醫院。

2018年6月10日至17日,天津市衛生計生委先行組織全市12家三級甲等醫院的19名醫院管理和臨床專家組成醫療團隊,到甘南州人民醫院進行深入調研和義診查房工作。醫療隊分為臨床工作組和醫院管理組,在為患者“診脈”同的時為醫院“診脈”。臨床工作組醫療專家為當地患者進行了義診,為醫生進行了教學查房,同時提出了學科建設的建議;醫院管理組對醫院管理等情況進行了梳理,提出系統化的整改意見,共指出存在問題175個,提出整改建議156條,並反饋州人民醫院,為下一步長期幫扶奠定基礎,提高幫扶效率。

2018年8月12日,在前期調研把脈的基礎上,天津市選派1名三級醫院副院長作為領隊,帶領天津市10家三級醫院的19名副高職稱以上醫療專家,以“組團式”模式正式進駐甘南州人民醫院開展幫扶工作。

8月30日上午,天津市衛生計生委與甘南州人民政府簽訂了醫療人才“組團式”支援甘南州人民醫院幫扶協議;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天津市人民醫院、天津市口腔醫院、天津市兒童醫院、天津市眼科醫院、天津市腫瘤醫院、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院、天津市天津醫院、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等10家三級醫院的院領導分別與甘南州人民醫院負責人簽訂“院包科”幫扶協議。

8月31日,天津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國清視察甘南州人民醫院,提出要升級加力,進一步加大幫扶甘南州人民醫院力度。9月1日,天津市甘肅省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座談會暨簽約儀式在寧臥莊賓館舉行。天津市衛生計生委主任王建國、甘肅省衛生計生委主任郭玉芬簽訂了推動醫療人才“組團式”援助甘南工作協議書,天津醫療衛生援甘工作拉開了新的帷幕。

後 記

8年來,在天津市衛生計生委領導的高度重視、周密部署下,先後有800多名天津市醫療衛生人才不遠千里來到甘肅,大力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克服種種困難,深入甘肅省最貧困的地區開展對口幫扶工作,幫助受援醫院新建一大批特色專科,開展一系列新技術和新項目,填補了當地學科診療技術的空白。8年來,天津市三級醫院累計接納800餘名甘肅省貧困縣縣醫院骨幹醫師進修培訓,為甘肅省培養了一大批合格的醫療衛生人才。8年來,在天津市衛生計生系統的無私奉獻、大力支持下,在甘肅省各受援縣醫院艱苦奮鬥、不懈努力下,甘肅省各受援醫院的醫療服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得到明顯地提升。

隨著津甘兩省市交流不斷加深,兩地人民群眾的友誼也不斷地加深,津甘兩省市也將繼續以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把握新時代新要求,激勵新作為新擔當,繼續深化協作、攜手共進,落實好東西部扶貧協作這一大戰略、大布局、大舉措,做好醫療衛生對口支援工作,為津甘兩省市人民,為國家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