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釉色|玩瓷器,這才叫顏色釉!最全釉色解析!

【元人尚白】

我們先從白釉講起。白釉是一切瓷器的一個基礎,尤其優質量的白釉。

景德鎮元代白瓷的出現中導致景德鎮瓷器最終坐上第一把交椅的一個保證。元青花之所以有霸主地位,是因為有白釉的出現。如果我們沒有白釉就不可能在上面畫出那麼亮麗的青花來。如果我們設想,那個底子的顏色發黑發悶,都不可以使青花顯得亮麗。

元代以後白釉的流行,很大程度上跟元人的統治有關。元人是提倡白色的,尚白,崇尚白色。究其原因呢,有人認為,蒙古人以奶食為主食所以他尚白。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就是成吉思汗生前的時候,他騎什麼顏色的馬?聽到這兒應該可以反應過來,他一定騎一匹白馬。我想,如果有人拍電視劇,讓成吉思汗騎一匹黑馬,就顯得不那麼合時宜。

釉色|玩瓷器,這才叫顏色釉!最全釉色解析!

【永樂甜白釉】

明初永樂時候,特別愛燒白瓷,而且白瓷的成就非常地高,被後世稱為"甜白釉"。但這名稱出現得非常晚,並不是永樂當朝就出現了。永樂當朝生產出來的白釉不叫"甜白釉"。叫"甜白釉"的時候跟另外一個東西有關。我們今天大家家裡廚房裡都有白糖,白糖什麼時候出現的?十六世紀。在那之前都是黑糖或者說紅糖。白糖的出現使人們對永樂白瓷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就是說這個白度是有一種內心的感受。從那以後才開始叫"甜白釉"。

永樂甜白釉是白瓷有史以來最高峰,世界各大博物館裡都有收藏。它是一種很細膩的白,能從這種甜白釉的命名中感受出來的一種白度。後來歷朝歷代都在燒白瓷,但都趕不上永樂甜白。

釉色|玩瓷器,這才叫顏色釉!最全釉色解析!

【宣德紅釉】

下面講紅釉。元代就有紅釉燒造,跟釉裡紅同時,但它的存世量非常少。明初,我講過朱元璋個人的愛好紅釉,影響到永宣,紅釉就開始成熟起來。宣德紅釉在史書上記載非常有意思,它說;"如初凝之牛血。"就像剛剛凝固住的牛的鮮血,就是顏色非常重。它是一種沉著的紅色,而不是漂浮的紅色。

宣德以後,紅釉就停止了生產了。我們非常優良的瓷器品種大部分都停止在這個時期,只有在明代的少數幾個時期偶爾一露。紅釉燒造成本高,又不容易控制,一旦技術失傳就沒有人去再去復燒。

釉色|玩瓷器,這才叫顏色釉!最全釉色解析!

【郎窯紅】

紅釉停燒二百多年後,清代才開始加以恢復。康熙時代的紅釉非常有名,最有名的就是郎窯紅。郎窯紅跟郎廷極有關,我們在前幾講講過,宮廷派下去的督窯官。郎廷極當時對紅釉痴迷,經過反覆實驗燒造出來一種帶有玻璃質感的,濃重鮮紅的一種瓷器,以他的名字命名,叫"郎窯紅"。

郎窯紅的特徵是"脫口垂足郎不流"。這話說起來跟謎語一樣,什麼意思呢?是指它在口沿邊上露出一圈燈草色,就是一層白白的顏色。紅釉到足部的時候就垂得比較多,積累得比較多,這叫"垂足"。但是它不會流過圈足,所以叫"郎不流"。標準的郎窯紅瓷器,顏色越往下越深,底呈蘋果青,也有呈米黃色的。

康乾以後,紅釉就變得非常非常地豐富。比如,高溫釉中有霽紅、豇豆紅、窯變紅;低溫釉裡有珊瑚紅、胭脂紅、礬紅。它有各種紅色。紅釉是非常豐富的一種品種。

【是國寶總要發光】

元代的藍釉跟紅釉同時出現。元代的藍釉往往都帶有反白紋飾。宣德以後復燒藍釉,有兩類重要品種。一類就是這種深沉的藍色,叫寶石藍。另外他發明一類藍釉,叫雪花藍,非常富於詩意,學名叫"灑藍"。從工藝上講,它的釉不是沾上去的,也不是澆上去的,是用管吹上去的,所以又叫"吹青"。灑藍實際上是藍釉的一個變體,它追求顏色的一個變化,追求層次的一個變化。

釉色|玩瓷器,這才叫顏色釉!最全釉色解析!

釉色|玩瓷器,這才叫顏色釉!最全釉色解析!

藍釉在明代一直在燒,沒有間斷,它跟紅釉不一樣。紅釉老有間斷,它沒有間斷,晚明的時候還非常地流行。但它基本的顏色都是非常深沉的祭藍色。清代以後,藍釉的變化反而不如紅釉多。紅釉恢復起來算一個新品種,所以它的品種非常多,藍釉反而變化很少,就是在色澤上有變化,由深及淺,由祭藍到天藍,還有月白色--最淺的藍色叫月白色。它主要的都是有一些文房小件。晚清的時候對藍色的追求就沒了目標了,所以晚清有一種藍色叫磚藍色,顏色發灰,非常不漂亮。

釉色|玩瓷器,這才叫顏色釉!最全釉色解析!

【雞油黃】

跟以上三個顏色相比,黃釉出現得稍晚一些。目前沒有證據證明元代就有黃釉了,其他三個顏色白、紅、藍元代就有。明初宣德有非常少的黃釉,十分罕見。最著名的是弘治黃釉,被稱之為"雞油黃"。今天大部分家庭已經不殺雞了。我小時候還殺過雞,雞剖開肚子以後,看到那個雞油那個黃色叫"雞油黃"。被歷代藏家視為黃釉之最,就是說弘治時期的黃釉。弘治時期的黃釉被稱之為"澆黃"。澆有兩個寫法,這一個定法是澆水的澆,有人認為,這個釉是澆上去的,所以叫"澆黃";第二個寫法是嬌氣的嬌,是指這個黃色非常嬌嫩。

【皇家專用之色】

清代的黃釉的品種就比較多。有雞油黃、淡黃、米黃、檸檬黃。藝術的黃釉主要都集中在雍正以前。但是,日用品的黃釉歷朝歷代都形成為定式,都在燒,這與宮廷的制度有關。黃色是皇家專用之色,主要是因為它諧音,也因為這顏色吉利。

清代后妃序列有如下排列。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一共八個等級。根據《國朝宮史》經費條的記載,後宮用瓷分六個等級,剛才說到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這五個等級一人一個等級,下面的貴人、常在、答應是一個等級。它使用瓷器分六個等級。比如皇后使用:黃瓷盤220個,各色瓷盤80個;黃瓷碟40個,各色瓷碟50個;黃瓷碗100個,各色瓷碗50個;黃瓷盅300個,各色瓷盅70等等。從這點上看,瓷器都是以黃色為主,而且裡外都是黃的。下個等級是皇貴妃。她用的是白裡黃瓷盤,就是外黃裡白。再下個等級是貴妃,她用的是黃地綠龍盤,這黃都不純粹了,上面畫上一個綠龍等等。

釉色|玩瓷器,這才叫顏色釉!最全釉色解析!

【黃器與五爪龍】

宮廷使用的瓷器等級森嚴,非常奢侈,但到了乾隆時期,儘管國家強盛,但皇帝本人還是作出很大表率。乾隆為了節省御窯場的費用,允許官窯燒造的不合格產品可以變價處理,就是說可以變回錢來,不必都毀掉。皇帝以這種節儉,作為一種皇家的提倡。

乾隆八年,唐英上了一個奏摺,他說,黃釉的這個瓷器和有五爪龍的,他說,是皇家專用的,次品也不應該流入民間。他說,他還是擔心。皇上又批了一道諭旨:"黃器如折所請行。五爪龍者,外邊常有,仍照原議行。"他說,這黃碗,你請的這個奏摺,你的要求,就照著你的要求去辦,這個東西不變賣了。但五爪龍這個事,因為民間的五爪龍多了,也就不必再去計較,仍照著以前的規定辦。就是換句話說,你可以去賣掉它。那麼,可見皇帝對黃器的重視超過五爪龍紋。比那以後,這個黃色的瓷器就不能在民間去變賣了。

釉色|玩瓷器,這才叫顏色釉!最全釉色解析!

【春來江水綠如藍】綠釉

有首詩是這樣寫的《憶江南》:"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這是唐代白居易寫的。白居易是最早寫詞的詩人之一。他曾經在杭州和蘇州做官,所以他回憶這段美好的時光。這裡"春來江水綠如藍",想過這句話嗎?藍色是什麼色呢?在古代人的眼裡,最綠的顏色是藍。所以古代瓷器中有一個很特殊的品種叫"孔雀綠,後人也有把它稱之為"孔雀藍"。讓今天的人來看,它就是藍色的瓷器。

宋元時期磁州窯,實際上大量都罩孔雀綠釉。元代的皇家當時是追求藍色的。青花就是那個時候創燒的,那麼,青花是一種高溫藍色,孔雀綠是一種低溫藍色。

釉色|玩瓷器,這才叫顏色釉!最全釉色解析!

明代孔雀綠色的瓷器還有什麼呢?就是琺華器,山西非常多。我們今天就叫琉璃器。在民國時期,那個法國人特別追求這個東西。大量的琺華都流到了歐洲,流到了歐美,可是後來就沒有人認。

釉色|玩瓷器,這才叫顏色釉!最全釉色解析!

釉色|玩瓷器,這才叫顏色釉!最全釉色解析!

康雍乾三朝的孔雀綠燒造很多。它燒的色澤就越來越均勻,它實際是對歷史上的孔雀綠的一個認可,就是從宋到元到明到清,它是一個認可。乾隆以後就很少燒造了。

釉色|玩瓷器,這才叫顏色釉!最全釉色解析!

【青釉】

青釉是出現最早的顏色釉瓷器,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而宋代的龍泉青釉更是青釉發展史中的一個很重要的瓷器品種。在十六、十七世紀,龍泉青釉大量地走私到歐洲。當時的歐洲貴族都以能夠擁有龍泉青釉為榮。

宣德以後龍泉青釉卻於明突然停燒。原因是什麼呢?就是處州燒龍泉的地方停貢了,不再貢給宮廷了,為什麼呢?首先是品種單一,你這個地方就燒一個青瓷,景德鎮燒很多種樣子,所以一塊兒就運過來了。第二,龍泉瓷胎比較厚,達不到景德鎮那種胎薄,達不到它那個強度。所以,龍泉到這個宣德以後,質量急劇質量下降,沒有什麼追求了。

康熙青瓷與其它的釉色都是一樣的,在這個時期達到了頂峰。當時的顏色,它可以把青瓷分出層次來。分為了:粉青、冬青和豆青。兩頭非常容易理解。粉青是很淺的青色;豆青是很深的青色,我們說的豆青就是你可以想像中的顏色。但這冬青就不太好理解。冬青光寫法就兩種,一個寫冬天的冬,一個寫東方的東。那現在也好理解。你知道粉青,知道豆青,介乎於中間的就是冬青。

清代青釉的特徵,是它加進了很多裝飾手法,不單純地用釉色來表現了。它加了一些紋飾,比如有堆粉的,比如有刻花的。雍正到乾隆,這個時期的青釉釉麵肥潤,以後就越來越稀薄,一直到民國。2005年在香港蘇富比,有一件40公分高的六方套瓶,外面是青釉,裡面是青花,成效價是4492萬元港幣。說起來也是將近半個億的價格了,價錢非常高。

釉色|玩瓷器,這才叫顏色釉!最全釉色解析!

釉色|玩瓷器,這才叫顏色釉!最全釉色解析!

釉色|玩瓷器,這才叫顏色釉!最全釉色解析!

【茶葉末】

顏色釉中還有一種更特殊的釉色叫"茶葉末"。茶葉末的生成本身是一個偶然現象。唐宋時期,就有的北方的瓷窯就很容易燒造出這種顏色。到了雍正以後,它變成了一種主動的追求。茶葉末釉又叫廠官釉。美學的追求到這個層面,到茶葉末釉的一個層面上,它是一個非常含蓄的層面。

釉色|玩瓷器,這才叫顏色釉!最全釉色解析!

【烏金釉】

中國歷史上對黑釉的追求時期非常短,黑釉最早不是我們追求的,是無意識的產物。因為工藝上控制不了,含鐵量過多,燒黑了。明代一朝沒有人燒黑釉。清朝只是康熙一朝追求燒過黑釉,包括雍正、乾隆都有不多見。晚清有過仿品。

黑釉本身是陶瓷生產當中的無奈之舉,歷史上他不想燒成黑釉,但他沒辦法。中國人能耐大,凡是不好聽的全都換一個方法去表述。"黑釉",不好聽,"烏金釉"。為什麼叫"烏金釉"呢?過去這煤就叫"烏金"。

【雍正單色釉之美】

所謂“明看成化,清看雍正”。雍正十一年,《養心殿造辦處檔案》中有這樣一段記載:"(雍正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內務府總管年希堯家人鄭天錫送來各色花盆十二樣……又送來各式菊花式磁盤十二色,內每色一件。"哪十二個顏色呢?我們今天有幸可以看到,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釉色|玩瓷器,這才叫顏色釉!最全釉色解析!

這十二個顏色是:白釉、綠釉、湖水綠、蔥心綠、黃釉、淡黃釉、米黃釉、天藍釉、灑藍釉、胭脂紫、紫金釉、藕荷釉,十二個顏色。當時,圓明園陳設了十二個顏色的花盆。

雍正時期的單色釉為什麼能夠如此純熟地燒造呢?首要原因是皇帝的熱愛。我們說過,雍正是一個非常內斂的一個皇帝。他不下江南,就在皇宮裡待著,北京一步不走。他把他內心的所有的壓力都轉移到對藝術品的欣賞上。他對藝術的熱愛有別於其他的帝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雍正這樣喜好單色釉,所以雍正一朝單色釉燒造得非常多。

以顏色作為表現形式是陶瓷的一種美學追求。它不像帶有畫意的陶瓷表達得那麼直接。繪畫表達得非常直接,畫山水就是山水,畫花鳥就是花鳥。顏色釉是一種含蓄的表達,你必須具備美學素養才能夠去體會。早期瓷器的顏色是不經意的,它不是追求的。唐宋元明清以來,顏色釉的追求逐漸地爐火純青,逐漸地強烈而明朗。尤其到了康乾盛世,顏色釉的燒造就顯得得心應手、爐火純青。

如果朋友喜歡瓷器相關知識,歡迎在評論裡留言,發表自己的見解共同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