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9 液壓專題 第十節:液壓流體的特性

書接上節,我們繼續講一下液壓流體其他的重要特性。

6.可壓縮性低

流體所混入的氣體量,決定了流體的壓縮性大小。 這一特性會對液壓驅動的準確性產生影響。 開環和閉環控制中, 流體的壓縮性會影響系統的響應時間。 如果大量的壓力油快速釋壓,系統就會產生壓力衝擊。 流體的壓縮性, 定義為一個與流體有關的係數(壓縮係數), 該係數會隨溫度上升而增大, 隨著壓力的上升而降低。

流體中如果含有未溶解空氣(氣泡)以後,壓縮性就會顯著提高。 如果油箱的尺寸或結構不適當,或沒有足夠的配管,氣泡不再分離出來, 則壓縮係數就會顯著降低。而且,還會導致系統的噪音、振動和較大的溫升。如果礦物油急劇受壓,則這些氣泡就變得很熱, 乃至發生自燃。 自燃造成局部的溫度和壓力上升較大, 並使液壓元件的密封受損。 此外,流體的壽命也會縮短。

7.高溫膨脹性低

如果氣壓因素導致流體溫度上升, 則礦物油體積會增加。 如果系統使用的流體量較大, 就必須考慮工作溫度的因素。

例如:溫度每增加 10℃ , 礦物油體積增加 0.7%。

8.低發泡性

上升的氣泡可在油箱表面形成泡沫。通過油箱回油管道的正確佈置,以及採用合理的油箱結構,如安裝隔板等,流體應儘可能少地混入空氣,同時又能儘可能快地排出空氣。 化學添加劑有助於改善流體的這種特性。

9.沸點高,蒸氣壓力低

所用流體的沸點越高, 系統運行所適用的最高溫度就越高。

10.密度大

流體的密度是質量與其體積的比值。 密度值應越大越好, 這樣的話同樣體積的流體就能傳遞更大的功率。礦物油的密度為 0.86 至 0.9g/cm3。

密度可將運動粘度(運動學粘度)-密度比轉化為動力粘度(動力學粘度), 或者相反(動力粘度轉化為運動粘度)。

實際使用的流體密度,以 15℃為參考溫度。

11 .好的熱傳導性

液壓泵、閥門、液壓馬達、油缸和管道所產生的熱能, 必須經流體傳送到油箱。 油箱的熱能, 部分由箱壁傳送到外界。 如果輻射散發的面積不夠大, 就需在系統中另設熱交換器(冷卻器),以保證系統和流體溫度不至於過高。

12. 好的絕緣性(不導電)

如果可能的話, 流體不能具有導電性, 否則會產生迴路短路,電纜破損等事故。 為排熱和吸收銜鐵的振動衝擊, 常把電磁鐵浸於流體中。

13. 無吸溼性

使用礦物油的系統, 必須保證礦物油中不含水分,否則會造成系統故障。 水分可經液壓缸和軸的密封處, 以及密閉不嚴的水冷器進入系統, 也可來自於油箱頂壁的冷凝水蒸氣。 除此之外, 充入系統油箱的新流體中, 也含有水分(凝聚態水)。 如果水分含量超過總體積的 0.2%, 就應該更換流體。水分可通過分離器和離心機在系統運行過程中予以分離(主要針對大系統)。

由於水的比重更大, 水分通常會在停機期間積聚於油箱的底部(在化學上礦物油和水不相溶解,因此可進行再分離)。

如果油箱安裝了液位計, 就很容易分辨水分。慢慢地打開油箱的洩油閥,就會先有水分流出。 大系統中, 通常在油箱最底部安裝水分報警器, 一旦水位到達某一刻度就會發出電子報警信號。 但實際應用中,還不可能確定水分在特定時間間隔內,究竟要分離到何種程度。

本節液壓流體特性就講到這裡。下節繼續講解液壓流體的特性。感興趣的朋友點擊關注,本人會定期發佈一些關於機械液壓方面的知識,歡迎大家相互學習,並批評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