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新學期開學伊始 不要忽視孩子心理健康

新學期開學伊始 不要忽視孩子心理健康

新學期開學伊始 不要忽視孩子心理健康

新學期開學已經一週有餘,孩子們已經切換到“上學模式”,但還是有一些學生並沒有完全調整好心態,也有一些新生尚未完全適應新的生活狀態,以最好的狀態迎接新學期的到來。津雲新聞記者在各醫院的心理門診採訪時發現,不少這種患有“開學綜合徵”的學生患者前來就診。

“大多數孩子在正確的引導下可以在一到兩週內調整好心態,一旦出現抑鬱、焦慮的症狀應及時就診。”天津市安定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科主任孫凌介紹,“每年的開學季都會有很多孩子前來進行心理諮詢,開學第一週往往與正常就診數量相當,第二週和第三週會迎來就診高峰。就診的孩子大多處於青春期,小學生以畢業班為主,另外就是初高中生佔了一多半就診比例。”

在安定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市民王女士正帶著15歲的兒子前來就診。據王女士介紹,她的兒子今年初三了,開學前情緒就不是很高,開學後也一直比較低迷,所以趕快請醫生幫忙調理一下,讓他儘快步入畢業班的狀態。

孫凌表示,這幾天確實有不少家長帶孩子來就診,有的孩子剛上小學,跟親人分開之後高度緊張、恐懼,哭鬧,不願意去學校。高年級孩子們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焦慮、抑鬱等情緒狀態上,又以焦慮最為多見,比如睡不好覺,容易醒,脾氣煩躁,沒胃口不想吃飯等。

此外,還有一些孩子們的情緒問題往往不會直接用言語表達,而是通過頭暈、胸悶、噁心、心慌、低熱等軀體症狀表達出來,而在休息日的時候則沒有這些反應。遇到這種情況,孫凌主任建議家長在排除孩子的軀體疾病同時,考慮帶孩子看看專科心理醫生,不致於貽誤病情。

“孩子年齡小,不具備成人一樣較快的調節能力,在開學後出現一到兩週的適應期是正常的。” 孫凌說,“開學綜合徵”看似是孩子在抗拒學習、抗拒學校,其實深層次的原因五花八門。

假期作息混亂導致開學後不能儘快調整、沒有完成暑期作業、學習成績不理想、學習壓力太大、青春期的對抗心理等等都是導致“開學綜合徵”的誘因。

醫科大學總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楊建立告訴津雲新聞記者,前幾天她接診了以為新學期升入高三的學生,據她的家長介紹,以前這個孩子生活、學習基本不用家長操心,可是開學後的幾天表現反常。經過分析,我認為,這就是她對即將到來的學校生活感到恐懼不安的一種表現。究其原因就是暑假期間在家中生活無規律,快開學又匆忙趕作業,情緒變得煩躁、牴觸。

楊建立表示,這段時間,家長需要給予孩子學習和生活方面的正確引導,根據自己孩子的心理特點進行有效溝通。楊建立表示,首先家長要調整好心理狀態,處於叛逆期的孩子會出現牴觸、反抗等情緒,所以家長要和孩子有耐心,尋找問題背後的原因,如果家長採用了適合孩子的溝通方式,就容易找到其真實想法,從而對症治療。

中高考請關注:北清霸學官網(北大清華狀元學習力培訓中心)

新學期開學伊始 不要忽視孩子心理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