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不生二胎就是不盡社會義務“,你怎麼看待這種說法?

沐鈺明


“不生二胎就是不盡社會義務”,這種提法,很讓人討厭。

而且有給人亂扣大帽子的嫌疑,非常不合情理,不合時宜。

生不生二胎,是個人的自由,應該尊重每個人的選擇,尊重每個家庭的權利。

近日不少媒體紛紛撰文,圍繞“生二胎既是國事,又是家事”的主題,展開討論。

其背後的緣由,是為了緩解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副作用,通過人口紅利,穩定經濟增長的預期。

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也有不少專家,圍繞生二胎,提出了許多的思路和建議,其中,有好的富有建設性的想法,也不乏偏激、任性,甚至荒唐的提法,比如,有專家提出將女孩子的結婚年齡降低到16歲、17歲,這種過於超前大膽的想法,也遭到很多網友的吐槽和批評。

天倫之樂,是家庭的大事,也是中國人自古就有的傳統,對於一個大家庭,兒孫滿堂,含飴弄孫,是幸福和諧的重要元素。國家在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前,中國人是願意多生孩子的,一個家庭,兒女雙全,是多麼美好的事情。

但是,近年來,為什麼許多年輕人生孩子的願望不那麼強烈了?

其背後的深層次的原因,值得思考。即便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後,也並沒有出現之前專家預期的生孩子井噴的現象。實在耐人尋味。

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擺在面前,就是生活成本的增加。

房價貴,看病貴,學費貴,成了百姓心頭的隱憂。一個普通家庭,買套房子,要花光幾代人的積蓄;一場大病,可能就會拖累全家,陷入貧困。電影《我不是藥神》,被大家譽為良心之作,其反映的社會現實,觸發了國人心中的痛點,劇中那位滿頭白髮的老太太聲淚俱下的陳述,窺見了重病患者在疾病面前的無力,無奈,絕望。試想,你的家庭,如果有一個重病號,你能挺過這場不可知的災難嗎?

如何解決百姓心中的困惑,讓大家享受到經濟發展,時代進步的紅利,讓每個家庭增加抗風險的信心和能力,才能一勞永逸,解決好大家願意生二胎、生三胎、生多胞胎的難題。

(圖片源自網絡,感謝原作者)



漢字之美值得鍾愛


現在的年青人,誰不想要二胎,可是生完二胎哪有錢養啊!我們是公薪族家庭,一個月二千元左右的工資,孩子從二歲半開始上幼兒園,又需要交託兒費!在加上幼兒萌讀班,一直學到孩子上學為止,上一年級還好點,有的課程以在勸兒園都學過了,可到了二年一直到五年小學畢業,哪科都得補課,不補孩子就跟不上。聽說正規學校在課堂上老師有一些概念和主要問題講的都非常含糊,一個班級大多數孩子學過的東西一問三不知。一個學期補課的費用就高達幾千或者更多包括附加課。那麼二個學期哪,這還算是小數目,如果孩子上初中到了高中那費用高的更是驚人,聽說如果孩子在考大學這個過渡期間補一堂課就二百元或者更高。哪敢想要二胎呀,一個孩子都在免強支承,上大學結婚生子。我們做家長的一生都為他一個人忙綠,還得嗒上老人的養老錢,要不然錢不夠花,現在的物價又這麼高,連個樓房都買不起,還得靠父母幫忙,人家孩子有的,你也得差不多,不能漫帶孩子一家就這麼一個。說實話,家庭負擔太重,而不是不支持社會,我們也想要兩個孩子好有個伴,兩個孩子相互還有個照應,如果一個孩子等我們老了,又要把我的負擔強加給了我的兒子,萬一我們也要老去的那一天,孩子跟前連個親人都沒有,就拿我來說:我是八一年出生的。正是國家計劃生育最嚴格的時候,家中裡裡外外就我一個女孩,我今年以快到四十歲了,最讓我感觸的是,我媽媽去年九年份一次吃感冒藥過敏,滿身都蒼起來了,紫紅紫紅的大疙瘩變布全身。我趕緊開車創下幾個紅燈,當交警攔住我時,把情況說了一遍,他又看看我媽,這時媽媽的臉變成了黑紅色真嚇人,一路狂奔的車怎麼開的當時我都不知到跟飛了一樣,到了醫院趕緊把媽媽摻到搶救室還好是一樓,大夫馬上適時搶救,先量血壓,血壓以降到4O度左右,大夫說趕緊上三樓到處置去打針,這時的媽媽以是神志不清走不了。我試著幾次都沒背動,通知的爸爸還沒到,我哭的跟淚人似,看著我可憐病危的媽媽,我想要是有一個哥哥姐姐或是弟弟妹妹也能幫我一把,也不自於我孤獨無援,連個主心骨都沒有。最後還是大夫幫我把媽媽背到處置室,打上抗過敏和提高血壓的藥物,雖然媽媽蘇睲過來,可我的淚水一直在流。恨我自己要是一男孩不就背動媽媽了?也不至於勞駕大夫呀!這要是我的父母到了八九十歲都有病了我可咋辦哪?我所講的真實案例就發生在我身邊,象這種無助的事好多,。一個孩子真的好孤單,如果當四個老人都七八十歲萬一有個病,那可就成了大麻煩了。你說我現在也一個孩子,那將來他的命運不是和我一樣嗎!國家放寬了政策讓要二胎又養不起。我也只能是忍痛割愛,把一個孩子好好撫養成人就行了。


樹根79001657


我和老公是雙獨,生完兒子沒有要第二個,因為我們很多人喜歡孩子可能家庭條件也不錯,所以很多人要了老二,背後有人說我很自私,為了玩樂不生,現在以我個人家庭為例,講一下我為什麼不生第二個,生我兒子的時候,婆婆身體不好,雖然催著生但是沒有幫忙照看,我為了照顧孩子五年沒有上班,我兒子三歲的時候,我爸生病去世了,我媽去年找了一個後老伴,所以孃家是指望不上的,婆婆公公已經快70了,說生病就得住院甚至還需要照顧根本不可能照顧個孩子,我老公工作非常緊張,只要開學,早上六點多去上班晚上近十一點才回家,我已經快40歲了,現在的工作環境不適合養胎,假如我們現在再要一個,肯定要辭職回家看孩子,等到第二個上學最快三年時間,我已經43了,請問哪家公司的招聘信息上面招收40歲以上的員工?這還沒算錢上面的事情。


半夏微涼34986391


回籤,生孩帶義務呢,哪個文件規定,多少號文,生孩帶攤派的,夫妻雙方自願,生多了買房誰補助,房價高漲,你把房價降下來,縣城房價上萬一平米,何況一線二線域市價格更高,可能達到拾萬左右一平米,能買得起呢,生一孩都得苦累,捨不得吃舍不喝,儉省節約,積蓄一點錢,共應他吃穿和上學,這筆開支不筒單,教學又不免費,還要交上學費用,從一年級到大學,費用是天文數,這不算,電費,水費,衛生費,治安費,電梯費,手機費,天然氣費,以及還有房租費,多項費用月月清,哪項費用不交立即停掉,都是沒有商量餘地,看看領一孩難過這麼大,還要義務多領孩子,就這樣領一孩困難重重,誰來拿錢高額補助,誰也不敢表態,只要政府表態,關心的不是一人一戶,要考慮全局,我國即將走向老年化,按照當前社會想人口快速發展,必須制定方案和措施,怎樣讓人口得到快速增長,必須有文件,宣傳到位,落實到位,實行獎勵,一孩少,二孩好,三孩是金寶,只能動員,不能義務。


萬則紅


這是站著說話,沒有背痛。誰不想要更多的孩子,誰不想享受家庭的喜悅感?用的著你在這上鋼上線?

老實說,現在放開第二胎是件好事。這也是一個良好的政策機會,當然,對於那些收入有限和住房問題沒有解決的人來說,他們只能等待合適的機會來談論生育問題。

因此,政策已經放鬆。是否有第二個孩子取決於家庭本身。這種事情是別人不能幫助的,也不需要別人把我放在臺面上。它甚至需要上升到社會責任的問題上嗎?

試問誰來解決我的住房問題?住房呢?

生充育這種事嘛,如果我們順其自然,我們就能實現自然的繁殖和更迭。今天不會有太多的問題。

現如今的孩子教育支出生活成本像一座座大山似的壓在年輕父母頭上。不是不想生是實在是無力去養!


mysunrider


這個說法真有點不著調。

站著說話不腰疼。

身為社會一份子,“義務”本來就不少。

義務勞動、義務獻血、義務植樹、義務加班……

現在生二胎也成了義務。

累的很。

不知道有沒有誰不用俺上班就發工資的義務?

也不知道誰有生了就給二胎醫療、教育基金的義務?

俺生二胎,盡了義務,應該享受的權利呢?

俺的肚皮還有自己做主的權利吧?

俺是個善良的公民,很想為社會多做貢獻。

義務加班就不提了,義務生孩子這任務真有很大難度。

一個孩子到18歲成人的撫養成本是多少?

付出的心血就算是義務,可再多的心血能換來一罐奶粉,一包紙尿褲?

這些都需要銀子。

遺憾的是,俺天生就命裡卻錢。

一跟領導提加薪、加班費、年終獎、節假日的福利這些領導應該盡到的義務,他就跟俺談理想。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其實是想說,誰給俺盡了義務?



侯爵不喝二鍋頭


這個論調說的有點太過火了吧?首先是否生育是每一個公民的權利,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強制一個人必須要生孩子。況且在現如今這個社會,生一個孩子所要付出的代價有多大,我相信每一個有孩子的家長都非常清楚。如果生完了的孩子都沒辦法進行養育,我覺得對於孩子來說也是非常不公平的,對社會來說更是不會帶來有利的價值,反而有可能會增加負擔。

我們現在都在講究優生優育,目的就是不要生出來的孩子都是殘疾,但是光是身體不是殘疾,難道這個人就有用嗎?我覺得能夠把孩子教育好,讓孩子的思想不殘疾,才是真正的不殘疾!

前些日子今日頭條上的霸座男女事件,相信很多人還在記憶猶新,像這樣的人渣,雖然身體不殘疾,但是大腦絕對是殘疾的,思想絕對是畸形的。

所以我認為,我們既然把孩子生出來就一定要把孩子培養成有用的人,否則乾脆就不要生!現在對於很多家庭來說,不生二胎並不是因為生不出來,關鍵是在於養不起,現在養一個孩子不僅僅是給孩子提供溫飽就可以了,關鍵是能不能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生長空間,和良好的教育環境。如果現在的家長都沒辦法管好自己,哪有精力去在教育孩子呢?所以要想動員更多的家庭去生二胎,關鍵還要在於社會的正確引導,以及能夠給生二胎的家庭一些切實可用幫助。而不是用這些所謂的不盡義務,責備的語言,去強制大家。


任律師工作室


生不生二胎完全是個人自由,國家沒有任何理由責備,或者是懲罰。國家給老百姓添加的負擔小的話,不用催促二胎就得爆棚。現在醫療出奇的無價水深,一家人無論是誰得個大病那可是窮家蕩產,教育方面,國家制幼兒園少,私立幼兒園好的每年學費就得四萬還不算其他費用,全算出來,一個上幼兒園的孩子一年需要八至十萬,精力方面,父母本來工作壓力就大,還得抽出休息和睡眠時間指導孩子,加深知識,從幼兒園到高中財力精力那是家長和孩子高透支階段,最後全家之努力孩子終於考上了滿意的大學,成功了第一階段,孩子大學畢業,又是家長孩子頭痛的階段,能不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都是個未知數。即便傾其所有的努力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能不能適用充滿壓力競爭的工作環境還是個未知數,就是工作的比較順利,工資是不是和勞動成正比,是不是夠結婚買房需求成對等,一套二三百萬的普通小房,需要幾年或者幾十年的工資才能買上,結婚生子。總之對於大多數人是壓力山大。所以國家不解決這些問題,生二胎望而卻步的人會太多。所以也不應該以道德愛國強加任何人,無論是獨生子女還是丁克,或者是要三胎或者是四胎的,完全是人權自由。


guowang6720


這話沒錯啊,如果社會發展需要充足的人口,那麼作為社會的組成部分,其有義務保障人口數量。所以說不盡社會義務的說法是對的。

但是,凡事不能只從社會角度來看。

從當前社會普遍收入水平,每個人需要用在工作上的時間,以及撫養和教育孩子所需要的經濟和時間成本的不足。盲目而不做準備的生孩子,只會在條件上阻礙孩子的發展。那麼這種行為就是沒有盡到家庭責任、代際責任和社會責任。

大家來對比一下,盡義務重要,還是履行應盡責任必要?

責任必然是在義務之前,在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共同擺在眼前時,當然要先盡責任了。

要知道,生一個孩子,前前後後加起來不到一年的時間,但是養一個孩子責任重大啊。

所以,在社會義務和個人責任面前,大部分人都會做出“都不負”的選擇。

因為,起碼不做不錯是一條在無法獲得準確答案的情況下,最正確的選擇。

這也沒辦法,人都是自私的,每個人都是如此,沒有人會在不可計算的“犧牲”面前,選擇違反自身利益的方式去幫助別人。

請原諒筆者用“犧牲”來說生孩子,但這也是一種事實。

一旦生了孩子,夫妻生活淡化了,生活壓力變大了,操心的事兒變多了。

更重要的是負責,要為了孩子的心理負責,要為了孩子的健康負責,要為了孩子的成長負責,要為了孩子的教育負責。

想一想,在這麼大責任面前,僅僅是為了給社會貢獻一個人口,結果要把自己半輩子都搭進去,這賬怎麼算?

而且,這裡還有一個情感矛盾

那就是:你一句叫我盡義務,當然沒問題,樂於效勞,可是盡了義務之後呢?

事實上,生孩子是兩個人的事兒,但是你要求我生孩子,那我就白生嗎?

生個女孩還好,起碼不用準備房子。

要是生了男孩,看看房價,這以後要給兒子娶媳婦,得多高的成本?

筆者說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就是想讓我生孩子可以,但是你得保證我孩子的生存條件吧?

總讓我養得起,也不願意為了消耗更多資源去多生一個孩子。如果是頭一胎還好說,要是二胎的話,總要自己想一想,為了第二個孩子自己生活質量下降了,老大的寵愛也少了,最後只有一個盡了義務的好名聲,有何用?

說實話,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很多人都願意生一堆孩子玩,想想每天回家一幫孩子在身邊轉悠,這又是何等的愜意。

可是,因為環境,讓很多人在情感上出現了比較,一比較,就會覺得失落和無奈。那在情感之下,自然有很多人不情願去生。


所以,總的來說,壓力是一個方面,情感是另一個方面,這如同兩座大山,而且就擺在眼前。

對此,筆者也可以從自身看到的層面給一些專家提提建議,促進生育其實不難,解決幾個問題就行:

第一,把整體環境弄好了,保證社會的公平,特別是在教育支持上;

第二,基礎條件要滿足,不要今天疫苗出事兒,明天學區房暴漲,想想都害怕。

第三,糾正社會風氣,不要比來比去,現在拿著一個孩子比已經夠累,倆?算了……

第四,降低撫養的成本,有些事兒就應該屬於公益事業,別讓公益變商業,撫養成本就不會那麼高。

綜合四點,如果能做到,莫說是生二孩,三個、四個都行,只要筆者養得起,沒有那麼多煩心事兒,遇到困難能得到有效的解決,多少孩子都有商量。

否則的話,生多少還是各位量力而為吧。


小言詹詹


對於這個說法我想講幾個故事:

1、一次去汕頭出差坐出租車時司機和我聊天時說:認識一個河南人在汕頭騎三輪車送貨,一個月賺個三五千,但是養了五個孩子,老婆就在家帶孩子。每個孩子都穿得破破爛爛的。這個爸爸說:養這麼多總是有一個成才吧,有一個成才我就有人養老了。現在我吃什麼他就吃什麼,吃點白粥也得一餐。

這個爸爸的潛臺詞就是,這麼多個,成才的機率比別人一個的大一點吧。

問題的孩子從小吃不好穿不好,上學也是選最差的學校上,家長也不懂得教育孩子。大家想一想這五個孩子中成才的機率真的比別人養一個但是好好養的更大嗎?

而且一個成才的孩子背後要照顧四個不成才的兄弟姐妹,和年老的沒有收入的父母。這樣的壓力有幾個人可以承受得了。

2、一個前同事,在自己38歲那一年國家放開二胎了,自己就想有就要吧,家裡也勉強能養得了。但是當二胎真的來了,老大不幹 了,天天發脾氣,到二胎七個月的時候老大郭家出走了,最終不得不進行引產。生二胎還要考慮老大是不是同意,還是家裡有沒有人幫帶,如果只是有一人上班家裡的開支能不能平衡,等等情況,不是想生就生的。

3、一個親戚,生二胎後沒多久發現孩子得了一種漸進性的疾病,現在還沒辦法治癒,但是如果二胎是這樣最終還是家庭要承受這樣痛苦。國家也沒辦法幫養。

所以生二胎不是想生就生,成人的世界沒有容易兩個字,當有一個孩子。為了讓這個孩子容易,所有的不容易加到了成人身上,而再生一個,各種不容易會更多。想讓孩子吃好的,奶粉一個月上千元,想讓孩子用好的,尿不溼又幾百,想讓孩子穿好的,一套衣服幾百元,而生孩子老闆不但不會給你加工資,可能休完產假回來還發現自己被降職了。

所以有些時候不生二胎是對家庭和社會的負責。

菁媽,混跡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四棲生物,家有菁妞,各平臺原創作者,希望給焦慮的媽媽們一點支持和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