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BCH面臨分叉危機?澳洲中本聰惹眾怒

BCH面臨分叉危機?澳洲中本聰惹眾怒

01、一場風波的開始

BCH用戶量最大的客戶端Bitcoin ABC週一宣佈,11月15日的更新將包括以下內容:

  1. 一種新的操作碼OP_CHECKDATASIG,其能夠優化BCH腳本語言,允許驗證來自區塊鏈外部的信息。這有助於預言機和跨鏈原子合約的應用。
  2. 標準化交易排序,這是未來大規模擴容的技術基礎。
  3. 其它技術修復和改進內容。

然而,與澳洲中本聰Craig Wright的nChain關係密切的Calvin Ayre(BCH礦池Coingeek的創始人)上週表示:

我們不會支持以下更新,也不會投入算力運行那些接受以下更新的軟件:

  1. OP_DATASIGVERIFY
  2. Canonical交易排序(原先的拓撲排序可能對擴容造成阻礙,我們會進行深入研究)

Coingeek目前是算力最高的BCH礦池,近3天平均算力達到了35.7%。而比特大陸的兩個礦池BTC.com和Antpool算力達到了約18%。再算上ViaBTC和BTC.top,他們的算力也差不多達到了35%。

BCH面臨分叉危機?澳洲中本聰惹眾怒

Roger Ver似乎與Ayre和Wright有來往,因此bitcoin.com會怎麼站隊還是未知數。

Rawpool是中國的礦池,他們好像是中立的。

BCH面臨分叉危機?澳洲中本聰惹眾怒

在Wright被邀請到BCH微信群的時候,氣氛似乎變得更加緊張了。吳忌寒在群裡發了這樣一段話:

CSW最近發了一篇文章說明了自己反對操作碼的原因,他說BCH可以用的操作碼有限。這種說法太可笑了,這人一定是個假中本聰。目前BCH有60種操作碼還未使用,已經非常夠用了。如果我們要用這些操作碼,可以選擇其中一種添加2字節的後綴,這樣就能創建另外2^16種操作碼。我們可以用這些操作碼創造更強大、更安全、對開發者友好且不需要專利證書的金融系統。(原文涉及技術內容,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操作碼(Op_codes)是一種類似scrypt算法語言的智能合約,允許有限的擴展功能,OP_CHECKDATASIGVERIFY就是其中的一種。

OP_DATASIGVERIFY允許腳本驗證任意數據的簽名,其採用了與ECDSA算法(以及代碼)相同的方式,即比特幣交易簽名的驗證方式。

因此,這個操作碼有助於外部‘預言機’的使用,方便了外部信息輸入交易,這是非常重要的。

Wright之所以反對這個操作碼,是因為其優先處理非現金交易,那些簡單的從A到B的BCH交易則變成次要的了。

另一個爭議點在於Canonical排序或字典排序(lexical ordering)。這是Gavin Andresen的提議,旨在減少節點之間所需發送的數據,沒必要再發送交易排序數據。

很顯然這是問題會引發爭議,但這純粹屬於技術問題,在canonical排序部署之後,唯一需要明確的就是安全性有沒有受到影響。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這的確是一個提高效率的有效方式。

同樣的,Op_check並不存在任何政治問題,關鍵在於是否安全。

除此之外,Coingeek還希望將區塊容量提高到128MB。如何解決32MB的消息限制還是未知數。處理容量大於32MB的區塊需要解決很多問題,而他們的建議則是將最高容量提升到128MB。

128MB的區塊容量是Bitcoin Satoshi Vision(BitcoinSV)的一大賣點。這個全新的節點客戶端預計9月份正式推出,由Daniel Connolly擔任首席開發者。

2.Vitalik:BCH不能妥協

為此,Bitcoin Unlimited的Peter Rizun特地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希望能讓所有團隊都滿意。他說:

為了11月BCH的硬分叉,我們都各退一步吧:

1.添加nChain的操作碼(前提是已經準備完畢)

2. 添加OP_CHECKDATASIGVERIFY

3. 延遲字典排序

4. 延遲OP_GROUP

5. 部署BIP101,不為區塊容量設限(徹底解決128MB方案可能造成的分叉問題)

BIP101提出,區塊容量每兩年翻倍,在20年內達到8GB。有人認為這種方法太慢了,建議修改參數提高擴容速度。

實際上這個方案提出的區塊容量是沒有限制的,礦工可以隨時採用軟限制,根據需求來逐步提高實際的區塊容量。

BCH面臨分叉危機?澳洲中本聰惹眾怒

然而,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則認為,BCH社區不應該向Wright妥協:

BCH社區不應該為了‘避免分裂’就向Wright妥協。這對BCH社區來說反而是驅逐Wright的一次絕佳機會。

3.CSW要幹什麼?

的確發生了很多事,但到底發生了什麼?似乎很多東西都不應該在現階段被拿來討論。

有時候我們需要權衡利弊,因此才需要深入的討論,在特殊的情況下甚至需要公開討論。然而,更常見的情況是,一些客觀的技術問題引發了爭議,這只是分裂區塊鏈的“合理”藉口。

BitcoinSV上線之後,吃瓜群眾就有料看了,畢竟Wright非常善於利用社交媒體煽動情緒。但BitPay、Bitfinex以及Bitstamp等知名企業和交易所是不會支持這個客戶端的。

難道這只是虛張聲勢?刷存在感?或者他認為自己在BCH社區有足夠的影響力?甚至覺得自己是掌舵人?

Coingeek的算力是一張王牌。Roger Ver控制著r/btc,為BCH做了不少貢獻,他也算是一張王牌,但也被上文所述的客觀問題所限制。

礦工擔心的是硬分叉帶來的區塊鏈分裂問題。而通常在這種情況下,交易所才是真正的“造王者”。它們會選擇相信Wright的鏈碼?當然,這條鏈會是開源的,但誰又會緊盯著那些代碼呢?

也就是說,Wright這麼做要麼是虛張聲勢(這不太可能,因為他的確保留了中本聰提出的腳本),要麼就是他認為自己足以領導BCH(這也是不可能的,因為他有自知之明),要麼他就是想要通過自己創造一種幣來證明其符合中本聰的願景,證明這才是真正的比特幣,從而達到暗示自己是中本聰的目的。

因此,最後一點才是最合理的。如果我們的推理是正確的,那麼這就是最好的結果。

隨著分叉時間的臨近,我們可能會聽到一些流言和質疑。但分叉過後,BCH的發展將越來越順利,因為有關發展路線的爭議越來越少。

來自:信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