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6 可怕的不是孩子愛看網絡小說,而是不會看

對於網絡小說,我相信許多父母都是又愛又恨。網絡小說的內容往往天馬行空、跳躍性強,但其中不切實際的內容甚至錯誤的歷史文化知識又非常容易誤導孩子,還有部分網絡小說中包含不適宜兒童閱讀的內容。當本該閱讀短故事看寓言的年紀,碰撞上成人世界隨心所欲的虛擬空間,想必很多父母都有過這樣的糾結:

究竟該不該支持孩子看網絡小說呢?

可怕的不是孩子愛看網絡小說,而是不會看

正方:網絡小說讓孩子愛看書了

在現在小學三四年級的學生群體裡,有相當一部分的孩子因為寫作文而頭疼。平時說話聊天小嘴嘚吧嘚吧沒個停,一旦手握住筆眼盯著作文格子就半小時也憋不出一個字。

咱不能說寫不好作文的孩子就不善於表達,很多孩子只是在入門階段面對這種陌生而集中的抒發方式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採擷生活和閱讀中的素材。這時候,網絡小說的出現可以很好的調動孩子的閱讀興趣,文章中全方位發散的思維更是能激發孩子的想象力。

網絡小說在幫助低年級孩子迅速擺脫淺顯圖本激發閱讀興趣的同時,還能幫助孩子在寫作文中不拘泥於陳套,不出現沒有範文就寫不下去的情況,能自主表達內心想說的話,這是真正打開寫作大門的第一步。

可怕的不是孩子愛看網絡小說,而是不會看

反方:孩子不該沉浸在粗糙的幻想中

2018年無疑也將是網文紅火的一年,網絡小說的迅速發展,直接引發的問題就是內容的流水化。在監管難以面面俱到的前提下,網文作者通常只會照顧到主流受眾的閱讀感受,對於低齡階段的少年兒童容易忽視,再加上許多作者只是簡單的刷字數致使故事本身質量低下,造成網絡小說的內容不適合兒童閱讀或者粗製濫造。

並且,這類小說當中不切實際的描繪會給未成年人帶來很大的興奮和刺激,他們涉世未深,很容易輕信網文裡的情節,將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當成即將到達的未來彼岸。從清宮穿越燃爆網絡走紅各大衛視起,就不斷有地方出現兒童模仿主角試圖穿越甚至造成悲劇的案例。

可怕的不是孩子愛看網絡小說,而是不會看

把網絡小說當成墊腳石

網絡平臺魚龍混雜,但不能因“魚”廢“龍”,因“龍”忘“魚”。網絡小說對兒童來說,確實是幫助提升閱讀興趣的利器,但在閱讀的同時,父母一定要在旁幫忙篩選作品,篩選的方式很重要,千萬不要用“安排”或者“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去看某一本網絡小說,而是要在觀察到孩子愛看小說之後以推薦的方式引導孩子去看一些有名氣的高質量小說。

在閱讀的過程中,分析寫作手法比感受情節更重要,例如後宮文,女主如何靚麗多姿,那人物的美是從那些地方傳達出來的呢?宮殿的奢華又是哪些修辭在裝飾它?

在興趣中學習,普通的閱讀理解套上了新鮮的外殼,既能讓孩子愛讀會讀,又能幫助孩子在閱讀中保持清醒,用客觀的態度去看待故事情節而不過分帶入。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網文閱讀之後,家長同樣可以用推薦的方式逐漸把通俗作品、現當代文學作品引入孩子的閱讀當中,不斷歷練提升孩子的閱讀品味。

好的閱讀習慣的養成就像一瓶好酒的誕生,在湯溝,每一瓶酒都要經過“老五甑”的工藝,閱讀也是如此。沒嘗過村醪的猛烈就品不出湯溝國藏的醇和,陽春白雪下里巴人閱遍方能得其中真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