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3 100億的歐拉能否讓長城立足新能源?

100億的歐拉能否讓長城立足新能源?

御捷只是階段性舉措,光束也不是最佳的選擇,只有歐拉才真正屬於長城自己並“為我所用”的品牌。

《汽車商業評論》記者 童鋒亮

“100億,10年”。

雖然無從考證、而魏建軍本人也曾在公開場合對新能源持“冷靜態度”,但長城卻意外在發佈會上放出這是為歐拉品牌投入的研發資金與研發時長訊息。

100億的歐拉能否讓長城立足新能源?

8月20日,該品牌在長城總部保定正式發佈。據瞭解,歐拉ORA品牌主要打造新一代電動小車,售價鎖定為10萬元內。品牌的首款車型iQ將在不久後的成都車展上正式上市。

之所以命名為歐拉,長城表示是為了致敬世界著名的數學家——歐拉先生,並借“歐拉”的音譯“你好”來展示開放、共享的新理念,展現長城汽車從傳統汽車製造商向未來出行服務商轉變的決心和勇氣。

雖然邏輯上有些牽強,但對於歐拉品牌長城表示的確經歷了漫長打磨期。

按照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歐拉品牌總經理寧述勇的介紹,歐拉是一個長城在十年前就已著手準備的品牌。

那時候,長城成立了名為“歐拉”的新能源汽車研究小組,並投資100多億元人民幣,用以正向研發做新能源汽車的決心和對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等前沿科技的戰略佈局,來打造新能源專屬平臺和系列產品。

100億的歐拉能否讓長城立足新能源?

按照寧述勇的說法, “做最好的電動小車”這是歐拉的追求。這種只做電動小車的邏輯,從某種程度上和“死磕”SUV的思維同屬於長城推崇的“聚焦戰略”。

至於如何去詮釋“最好”?

據長城介紹,專為歐拉開發的ME平臺作為長城為歐拉打造的專屬純電動平臺,從底盤到內外飾都結合了當下智能網聯的先進技術,在空間、安全性、效率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

雖然由於產品還未推出,我們暫且無從去驗證“最好的電動小車”是否屬實,但是從歐拉給出的具體參數來看,其較目前市面上其他小型車產品的確具備一定優勢。

據瞭解,ME平臺還是可擴展平臺,能覆蓋A00和A0級,續航里程200-500KM,轎車、SUV和商用車等車型的需求。此外,得益於不同的電池組和電機組合,歐拉旗下的車型的續航里程也可以在200—500公里之間進行調整,從而形成不同的產品矩陣。

100億的歐拉能否讓長城立足新能源?

未來將採用混動+純電動+氫燃料三種技術路線,打造4個平臺、4個品牌,將會衍生出多款車型。

至於為何至今才推出?

雖然,長城的說法是“不做‘油改電’,不做‘政策車’,更多考慮的是政策退坡後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健康發展”。但是在《汽車商業評論》看來,這只是公關上拔高的話術,更準確的原因或許是歐拉對於長城而言更像一個時間上拿捏的恰到好處的產物。

最顯而易見的是,雙積分政策的逼近。

今年7月2日,工信部宣佈乘用車“雙積分”交易正式啟動。同時,還將2017年度的中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積分情況予以公告。

作為2016、2017兩年內累計油耗積分缺口最大的企業,長城汽車以394381的負積分排名第一。

按照政策規定,油耗積分不達標的企業,可在今年9月20日通過其自身產生的新能源汽車正積分抵消、關聯企業間轉讓、購買新能源汽車正積分等方式抵償歸零。

100億的歐拉能否讓長城立足新能源?

雖然,此前長城通過以現金方式增資入股御捷汽車,獲取了後者將燃料消耗量正積分的全部直接免費轉讓。但是,對於基數那麼高的長城而言,御捷所能貢獻的雙積分體量實在太小,甚至杯水車薪。

因此,御捷於長城而言,只是作為暫時的“緩兵之計”,畢竟,從長期來看,藉助御捷消耗積分對於長城而言並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何況長城對御捷也只佔到了25%的持股。加之御捷在產品力上的技術落後,“低速電動車”的標籤以及“斷軸門”的負面影響,這對於標榜品質的長城而言,並不能產生好的影響。

在長城內部,也並不願意承認御捷是其旗下的一個新能源板塊,甚至有意避忌。這點在歐拉的發佈會出席嘉賓上也能窺之一二,長城代表方來了、歐拉代表方來了,光束汽車代表方都來了,只是曾經雙手緊握的御捷呢?

100億的歐拉能否讓長城立足新能源?

當然,與寶馬合作的光束汽車也不是最好的選擇。一方面,按照規劃,光束並不是一個完全打造純電動汽車的品牌,即使會生產純電動的MINI,但該車相對小眾並不是一款完全能大體量釋放銷量的車型。

即使能,這樣的銷量長城也只能獲取一半的積分,另一半為合資公司裡的寶馬貢獻。

一位接近長城內部的人士告訴《汽車商業評論》,從企業發展規劃來看,御捷只是長城的一個階段性應對措施。而光束承載的則是長城品牌嘗試向上突破以及取長補短的合作。

只有歐拉才是真正屬於長城自己的、“為我所用”、並且著重打造面向未來,是要走量的品牌。這點除了在研發投入外,在其商業模式上也能窺之一二。

據瞭解,與歐拉品牌同步推出的還有“歐拉出行”,這也是長城從汽車製造商向智能出行服務運營商轉變的一個重要舉措。

當然,為何至今才推出,基於第一個原因之上,《汽車商業評論》認為,第二個原因則應該從純商業的角度來考量,長城的掌門人魏建軍瞭解在哪個階段做哪些規劃才能將利益最大化。

2015年法蘭克福車展返程時,《汽車商業評論》記者曾在法蘭克福機場吸菸室與魏建軍偶遇,聊起當年的車市,魏建軍竟然多次感嘆“眾泰今年把錢掙了”。能看出魏建軍雖然不恥眾泰這種以逆向抄襲換取短期市場繁榮的做法,但是從獲取利潤上又略帶羨慕。

因此,不管是御捷還是光束,或許都是在魏建軍以及長城算盤裡,最恰逢其時也是利益最大化的打法,而歐拉汽車才是其真正的底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