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馬斯克的推文,為什麼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憤怒又無奈?

馬斯克的推文,為什麼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憤怒又無奈?

特斯拉遭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質詢,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Twitter上發佈重大消息雖然被視為“非正統”,但仍屬合法的灰色地帶。

《汽車商業評論》柳雁笛 編譯

終於,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還是發話了。對於馬斯克在Twitter上發佈正考慮以每股420美元的價格將特斯拉私有化的消息,該機構正在對特斯拉提出質詢。

而質詢的重點,不是因為公司要私有化,而是馬斯克提出的“420美元”這一數字涉嫌誤導投資者。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允許公司在社交媒體上發佈公告,前提是告知投資者會使用哪些社交媒體。這一指導被稱為“裡德黑斯廷斯規則”(Reed Hastings Rule),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於2013年推出。

馬斯克的推文,為什麼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憤怒又無奈?

2012年,視頻分享網站Netflix首席執行官裡德·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在個人Facebook主頁上發佈消息,稱“2012年6月份Netflix用戶觀看視頻總時長已經超過10億小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認為,Netflix及其首席執行官違反了信息公平披露的規則,即對重要信息進行無選擇性的公開。隨後,該機構草草制定了這一指導原則。

社交媒體就像是為每個需要的人配備了一個擴音器,全世界都在努力研究如何應對。其對金融市場的影響不容小覷,從特斯拉最近兩日的股價變動中即可見一斑。

對於監管機構來說,追蹤這個問題似乎變成了一場噩夢。但除非監管規則可以適應Twitter時代,否則一個富有魅力的CEO無視企業正常溝通規範所獲得的回報將超過風險。

馬斯克的推文,為什麼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憤怒又無奈?

作為一家上市公司的負責人,馬斯克的身份並沒有阻止其在社交媒體上談論特斯拉公司的前景,抨擊合理的批評,抑或是爆出猛料,宣佈史上最大收購的想法。推文發佈後,市場的反應不一,儘管人們對420美元的實際數字持懷疑態度,但對市場人氣則持肯定態度。這可能就是馬斯克一直以來的目標。

不管證券交易委員會從中看到了什麼,這一事件都有值得談論的實際價值。交易者一直在長期追蹤推文,看潮起潮落,特別是處於“突發”階段的大事件。人們已經發現,有關情緒的綜合數據與股票市場收益有關,請注意是基於人群情緒的數據,而非信息的準確性或實用性。今天這個世界,沉默才是真正的殺手。

馬斯克的推文,為什麼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憤怒又無奈?

馬斯克的推文著實達到了這個目的。根據彭博社數據,其8月7日發佈的公司私有化的推文每小時點擊量達到了2017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最近半年以來,這則消息比特斯拉其他任何爆炸性新聞都要高出幾個數量級。

而監管者對這樣一位首席執行官在社交媒體上的行為抑制則不那麼明確。顯然,一個大膽的謊言,比如承諾獲利和虧損,必定會吸引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注意,無論是在午夜推文還是經過審查的新聞稿中透露這樣的消息。

但是,什麼能說什麼不能說,這個邊界一直沒有明確。馬斯克說他只是“考慮”這樣一筆交易。如果後續什麼也沒發生,那會怎麼樣?他說會出420美元的買斷價,那他是否應該堅持兌現自己的話?顯然,這篇推文是“非正統”的,但卻在合法的灰色地帶。

監管通常傾向於事後的各種修補,而不是事先發現技術上的重大轉變,因此做預先的管制。

也許有人會從網絡的喧囂中學到很多東西。比如,馬斯克若是過於信誓旦旦,人們可能還不太願意相信他。總之,更嚴格的規則看起來確實是前進的方向,但不要指望所有像馬斯克這樣的人都能夠一直遵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