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由300年前的小诗《苔》想到的扶贫!

由300年前的小诗《苔》想到的扶贫!

《苔》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一夜之间,亿万中国人记住了它,钦佩梁俊老师的才华,更钦佩梁俊老师关爱山区、关爱弱者的情怀!

能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在社会上引起这么的反响和共鸣,反映出社会迫切地需要像梁老师一样的人,需要梁俊老师关怀的贫困地区和这些孩子们脱离贫困!

更钦佩山里的像梁超群一样的孩子,他们虽然弱小,只有穷困的大山,羸弱的父母,但他们没有放弃开放的机会,他们心中也渴望像牡丹一样绽放!他们对未来的渴望、对追求未来的坚定信念、他们的自强不息感动了全国的观众和善良的人们!

白日不到处!请掌握阳光的太阳公公将阳光照射到每一个角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平等的成长!

也许个体的传播得不到太阳公公的重视,我想所有善良、向往美好、追求公平的朋友一起努力,阳光会普照,苔花会开放!

多年前台湾歌手郑智化演唱的《大同世界》风行,应该也是为小小的苔花而歌唱!

当下的扶贫政策也许是那一缕缕阳光,但愿能穿透厚厚的乌云和一切遮拦的浓叶密林,普照大地!

祝福所有的梁超群!

这首20字小诗《苔》

被乡村老师梁俊和山里的孩子小梁

在《经典咏流传》的舞台重新唤醒

孩子们最朴质无华的天籁之声

唱哭了庾澄庆和曾宝仪

也让亿万中国人

都在这一刻被感动

由300年前的小诗《苔》想到的扶贫!

梁俊老师就是想通过这首诗

告诉这群山里的孩子们

“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

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

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

梁俊老师给了孩子们希望的种子

于是,种子种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在他们的生命中开了花

说是乡村教师梁俊选择了《苔》

不如说是袁枚的《苔》选择了梁俊

2013年梁俊带着新婚的妻子

来到贵州省石门坎

2年的乡村教书时光对他们而言是快乐的

因为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孩子们

而对于孩子们来说

遇见梁老师则是一种幸运

由300年前的小诗《苔》想到的扶贫!

梁俊老师怀揣着这一信念

为大山中的孩子们谱写了一本最棒的教材

正如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所说

因为有了梁俊老师

这些孩子们才能如牡丹一般

快乐而富有光彩地绽放

由300年前的小诗《苔》想到的扶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