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2 中共閩粵贛邊區史(連載一)


中共閩粵贛邊區史

閩粵贛邊區黨史編審領導小組 著

林天乙 主編

(連載一)

中共閩粵贛邊區史(連載一)

開欄的話

閩粵贛邊區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初期創建並長期堅持的一個重要戰略區域,閩粵贛邊區黨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歷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研究並宣傳它的歷史經驗,使人們特別是年輕的一代,牢記革命先輩為了祖國的解放與人民的幸福而奮鬥的光榮業績,從中汲取寶貴的精神財富,繼承併發揚黨的優良傳統,更好地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為此,《紅色文化週刊》及其新媒體矩陣隆重推出《中共閩粵贛邊區史》(林天乙主編,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發行,1999年6月北京第一版:楊尚昆作序,葉飛題寫書名)精彩篇章連載,以饗讀者。

序言

□ 楊尚昆

閩粵贛邊區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初期創建並長期堅持的一個重要戰略區域。早在大革命時期,粵東、閩西南、贛南三個地區的共產黨人即廣泛發動群眾,宣傳黨的綱領和路線方針,領導大規模的革命運動,有力地配合和推動了國共合作的國民革命,為以後黨在邊區發動和領導更加深入的、波瀾壯闊的革命鬥爭奠定了基礎。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這三個地區的革命運動由於實行和堅持了毛澤東關於工農武裝割據的方針和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方向,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領導下,建立了大片農村革命根據地,並逐漸連成一片,成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抗日戰爭時期,閩粵贛邊區的黨組織領導人民群眾,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持隱蔽精幹、長期埋伏、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的工作方針,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擊退了國民黨頑固派一次又一次的反共逆流,保存與發展了革命力量。解放戰爭時期,這一地區的黨和人民廣泛開展農村游擊戰爭,配合人民解放軍解放了整個邊區,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閩粵贛邊區黨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歷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二十年代後期和三十年代前期,閩粵贛邊區是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中國革命實踐的重要基地之一。毛澤東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站在奪取全國革命勝利的歷史高度,艱苦探索,先後在閩西的上杭古田主持制定了古田會議決議,撰寫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贛南尋鄔寫了《反對本本主義》等重要著作,解決了建立一支人民軍隊和中國革命道路,以及黨的思想路線等重大理論問題,初步形成了指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毛澤東思想。

但是,在這期間,由於黨中央一些主持工作的領導人缺乏對馬克思主義的全面理解,尤其缺乏對中國革命實際的深入調查與研究,而只是教條地貫徹共產國際的指令,以致先後產生了以李立三和王明為代表的“左”傾冒險主義,否定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這些錯誤,特別是肅清“社會民主黨”和反對所謂“羅明路線”的錯誤,對閩粵贛邊區的黨組織和各項工作造成了極大的危害,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

在長達二十多年的革命年代裡,閩粵贛邊區湧現了羅明、張鼎丞、鄧子恢、譚震林、郭滴人、曾山、古大存、方方等一大批優秀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們善於理論聯繫實際,敢於堅持真理,密切聯繫群眾,實事求是,是閩粵贛邊區人民的優秀代表。我們還可以看到,閩粵贛邊區的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前仆後繼,英勇無畏,為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重大的貢獻。數十萬共產黨人、紅軍游擊隊指戰員、工農革命群眾和愛國僑胞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將載入革命史冊,永遠受到黨和人民的紀念。

閩粵贛邊區黨的歷史迂迴曲折,艱苦卓絕,積累了極其豐富的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總結並研究這些歷史經驗,就是要使人們特別是年輕的一代,牢記前人為了祖國的解放與人民的幸福而奮鬥的光榮業績,從中汲取寶貴的精神財富,繼承併發揚黨的優良傳統,更好地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貢獻智慧和力量。使人高興的是,《中共閩粵贛邊區史》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定稿出版。這部著作凝結著一大批在閩粵贛邊區工作與戰鬥過的老同志的心血,也體現了黨史專業工作者的辛勤勞作。相信這部著作能夠以其豐富多彩的歷史內容和客觀嚴謹的論述,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

1996年9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