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江苏国企民企携手共寻融合发展路

“面对江苏实现六个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国企和民企更好地融合发展,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谢润盛说。昨日,由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省国资委共同举办的江苏省国企民企互促共赢交流会在常州举行。江苏国有企业家和民营企业家济济一堂,在融洽交流中共同寻求融合发展路径,以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助力江苏高质量发展。据了解,这在江苏还是第一次。

国企混改开启合作大幕

今年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江苏省属企业完成营业收入1417亿元,实现利润218亿元,完成投资214亿元,同比增长25.8%。同期,江苏民营经济也在平稳健康发展中加快转型升级,上缴税收占全省的59%,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7.7%上升到71.7%,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到145.3%,成为拉动全省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国企民企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打开了大门。省高投集团成立了由管理层占股65%的二级子公司毅达资本,管理资产规模翻了15倍;汇鸿集团整体上市,华泰证券出资在二级市场购股试点,体育产业集团等省属企业在子公司实施市场化选聘职业经理人试点……我省正谋划在油气能源管网、传统基础设施等行业和领域,引入非公有资本。

省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兼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徐郭平介绍说,下一步,江苏一方面将在公共服务、高新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另一方面也将鼓励非公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目前,有8户企业已列入全省第一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抱团抢抓“一带一路”机遇

在中央和省政府的指导推动下,中国江苏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的投资开发和运营管理。目前,该示范园已获批全国首家“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境外园区,与3家金融机构签订备忘录,获得当地包括储蓄信贷、基金投资、资产管理、信托保险等在内的全金融牌照,将为“一带一路”中国企业提供立体化金融配套服务。该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宋勤波当场向民营企业发出了热情的投资邀请。

无独有偶,红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周海江也盛情邀请国企和民企加入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共同打造这张江苏“走出去”的名片。抓住“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国企与民企抱团“走出去”,提升国际竞争力,正成为越来越多江苏国企与民企的共识。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从最初的“借船出海”逐渐向独立的第三方顾问角色转变,已成为中信建设、中铁建、中电建等央企的技术服务商。如今,该公司正致力于打造一个全球性工程咨询服务高端平台,为“一带一路”国家客户、世界银行和亚投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走出去”的中国工程公司等提供专业工程咨询服务。

拓展合作领域成为共同期待

如何进一步拓展国企和民企协同合作领域?在合作过程中如何让民企更好地享有同等的市场主体地位,有效破除“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

徐郭平表示,将努力在创新创业投资、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产能融合等方面,推进国企民企资源共享和产业链上下游互相合作,使资源要素更多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谢润盛指出,要在国企实力和民企活力上找到结合点,围绕新业态跨界融合实现创新发展。他表示,期待国企和民企的企业家们强强联手,对标世界一流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推动江苏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当天,江苏省农信社联合社主任、党委副书记胡长征和江苏沙钢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沈彬分别代表国企、民企签署了《江苏省国企民企互促共赢备忘录》。记者了解到,省国资委和省工商联还将促进江苏国企、民企在举办联席会议、开展信息沟通、联合科技攻关、“走出去”投资、全方位战略合作、推动完善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建立合作机制。江苏经济报记者 杜颖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