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美媒:有关中国经济的三种误判——解读

美国《福布斯》8月16日文章,原题:有关中国经济减速的错误看法

中国的实际GDP增长率曾在2007年达最高值,此后逐渐下降。到2017年增长率降至6.8%。这基本是清晰的。问题在于如何解读减速,特别是考虑到近来的一些经济指标被广泛用来预测今后中国经济的走向。我们不妨走进误区分析一番。

第一个常见错误观念是,近来中国股市下跌表明经济减速受到贸易战影响,进而面临更严重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推特上兴奋地表示,中国股市下滑表明他在赢得对华贸易战。实际上,与美国股市不同,中国股市与实体经济关系不大。在美国和西欧,发行股票是企业筹资的主要手段,而中国企业多依赖银行贷款。据麦肯锡统计,多达3/4的中国企业投资来自银行贷款,而在美国还不到20%。就此而言,股市在中国起到的作用是次要的。

另外,散户投资者占上海股市80%的交易量,而在美国机构交易者占到惊人的90%。因此,美国股市波动直接影响实体经济,中国则不然。事实上,对1995年至2014年数据的分析显示,在中国GDP增长率与股市市值并无相关性。

这里面有问题:

关于散户主导中国股市一直也是大家的误解,据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来看:

占据人数95%的散户的总持仓资金不足五万亿,不足10%,而机构虽然数量不占优势,但是在资金体量上面是主导着大盘的走势,这一点往往被大家所忽略。光看到散户的数量,就认为是散户主导了大盘的走势,这一点恐怕是非常单纯的一厢情愿的想法。不过,散户的交易频率要高于机构投资者,因此,散户在股市中间所起到的作用自然也要高于美国的散户。但这并不能改变机构主导中国股市的基本事实。

不过题目中提到的中国股市的资产负债率的确是要高于美国的股市,而且美国的上市公司数量也要多于中国,从这点上面来看,中国股市对经济的影响以及中国经济对股市的影响要小的多,也就是说,中国股市作为经济晴雨表的作用要小的多。因为众多的中小企业都没有机会上市。就目前来看中国的总GDP实际上已经高于美国,因为中国有太多的不纳入GDP计算的隐含创造,偷税漏税也多的很。而实际的股市规模却只有美国1/4。

从这一点上来看,上述观点基本上正确。

第二个错误观念是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放慢导致人民币贬值,这反过来又预示着今后更多难题。看衰中国的分析家使用“中国元暴跌”这类字眼以达到耸人听闻的效果。他们总是提及今年4月11日至8月1日人民币兑美元贬值达8%。4月11日这个日期之所以被提出来,是因为那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最近一次高点。若想夸大某种货币的下跌,选择最后一次峰值作为起点是没错的。

但事实上,下跌的不只是人民币。4月11日到8月1日,欧元兑美元下跌6.6%,日元下跌6.3%,印度卢比下跌7.5%。若只盯着人民币,自然会得出完全误导性判断。其实,主要货币兑美元下跌,原因无非是美国发动的贸易战造成全球经济前景不明引发的美元走强。

这一点谈到也是非常正确的,因为的确,这一波的人民币贬值,主要还是跟随着美元的升值而造成的,虽然中国的货币贬值稍稍大于欧元日元,主要还是因为政府当局希望用这种方式来抵消部分贸易战的影响,从而增加出口,实际的汇率处于可控的状态。

美媒:有关中国经济的三种误判——解读

美元指数与欧元、日元人民币

从上述的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人民币的贬值与美元的走强是直接相关的,欧元日元同样保持了这种趋势,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述观点也是基本正确的。

最后一种错误观念认为,由于债务高悬,中国经济即将崩溃。全球性金融危机时,中国政府放开银行贷款向经济注入大量资金,之后债务水平猛增。当时中国的做法提振了增长,为全球经济提供了急需的支持。但从债务占GDP比重来看,中国债务水平也因此上升到世界最高行列,并引发严峻警告。按这种论调,中国要避免金融危机,只能去杠杆化,而这样做又可能造成经济崩盘。

这种看法忽视了一个事实,即中国所有债务都是国内的,且多数是国有企业欠国有银行的。加上中国有庞大外汇储备,这意味着根本不可能发生像希腊那样的债务危机。上世纪90年代,中国曾面对最糟的债务状况,当时采取的办法是祛除不良贷款、对银行进行资产重组。即便面临最坏情况,中国政府也可使用老办法,何况现在中国的财力比那时要强得多。

重要的是,过于强调去杠杆化会忽视债务在经济中的基本作用。只要债务组成从非生产性转向生产性,那债务问题就得到了解决,经济增长也不受影响。这似乎正是中国目前所走的路。抑制对国有企业,特别是产能过剩严重的企业的贷款,同时保持对更具生产性的贷款者——尤其是如今占到GDP过半的服务业的私企的信贷,成效如何只能日后见分晓。但眼下,说中国会爆发债务诱发的金融危机,纯属臆想。(作者Yuwa Hedrick-Wong,乔恒译)

我们来看看中国的债务占GDP的比重:

美媒:有关中国经济的三种误判——解读

中国政府债务比重

美国的情况是105%,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还处在较低水平,但是不可同日耳语,因为美元的强势地位,债务成本是不同的,美国现在的国债利率连3%还不到,中国的国债利率要高于这个水准。而中国的外汇储备同样比美国要高,这一点在应对债务危机上肯定会有巨大的托底作用。但是中国的家庭债务占GDP比重较高,这一点还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美媒:有关中国经济的三种误判——解读

不过,正如美媒所说的一样,中国的债务短期内并不具备暴雷的危险。

最后,我想强调的一点是,这恐怕不是美国人的臆想,而是有意为之,众所周知,媒体从来都缺乏公正性,都是为政治服务的,美国的媒体也是同样的。越是主流的媒体,其受到控制则更为严重。难度美国那么多大牛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么?不过是控制美国人民的思想而已,想让民众为贸易战站台。从政治角度来说,这一点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作为中国人,我们在接受任何信息的时候都得问一问自己,这是真的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