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6 四海之内皆兄弟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司马牛问仁德。孔子说:"仁者,他的言语迟钝。"司马牛说:"言语迟钝,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不容易,说话能够不迟钝吗?"

四海之内皆兄弟

孔子的言语,都是从深处发出的,而一般人只理解其表层。就像看到一片水,只认为是水,不知那是汪洋;看到一块岩石,只认为是岩石,不知那是山。孔子的学生多数不如颜回,不吭不响地,举一反三,说一知十。这章讲,孔子说一,司马牛连一也理解不了,需要孔子作一进一步解释。司马牛是“多言而躁”的人,所以孔子才有针对性教之。孔子言语的特点,多是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普遍,从生活到哲学。针对司马牛的“多言而躁”,告诉他作为仁人,说话应小心谨慎。这是特殊的,具体的,生活化的,只针对司马牛而言的。为什么说话要小心谨慎?讲出的却是大哲理:“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这就是一般的、普遍的、哲学的,可启发所有人的教诲了。

四海之内皆兄弟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下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敬业不出差错,对人恭敬有礼,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四海之内皆兄弟

司马牛宣布他不承认桓魋是他的哥哥,这与儒家一贯倡导的“悌”的观念是相违背的。但由于他的哥哥“犯上作乱”,因而孔子没有责备他,反而劝他不要忧愁,不要恐惧,只要内心无愧就是做到了“仁”。这一章,子夏同样劝慰司马牛,说只要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那就会赢得天下人的称赞,就不必发愁自己没有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四海之内皆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