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三變”改革看隴南(119)」宕昌縣委書記李平生撰文談“三變”改革

「“三變”改革看隴南(119)」宕昌縣委書記李平生撰文談“三變”改革

「“三變”改革看隴南(119)」宕昌縣委書記李平生撰文談“三變”改革
「“三變”改革看隴南(119)」宕昌縣委書記李平生撰文談“三變”改革

全省提升精準脫貧能力暨農村“三變”改革

專題研討活動學習體會

中共宕昌縣委書記 李平生

今年3月,有幸赴貴州參加了甘肅省貧困縣黨政負責人及分管領導提升精準脫貧能力暨農村“三變”改革專題研討班(第一期)。本次研討班準備充分、內容豐富、管理嚴格、成效明顯,自己感覺受益匪淺、收穫頗豐。

一、通過學習觀摩,感受了當地成功的做法和經驗

通過專題教學、專題輔導、經驗交流和現場教學,深切感受了貴州超前的工作理念、清晰的工作思路、紮實的工作作風、明顯的工作成效,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鑑的寶貴經驗。

1.思想觀念解放,發展思路開闊。貴州農村“三變”改革在全國創造了經驗、樹立了樣板,得益於他們開闊的眼界、開闊的思維和開闊的思路。“有變就變、做活存量,能變則變、做足增量,靈活多變、做大總量,變就變好、做優質量”的工作思路,推動了無物不股、無奇不股、無事不股、無人不股的“股份制合作”,形成了特色各異、亮點紛呈的“三變”改革“十二種”模式和“十二種”股權形式。

2.投融資力度大,工作推進有力。無論是富民產業培育,還是基礎設施建設,都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撐。貴州加大財政支農資金統籌整合力度,積極搭建規範合規的投融資平臺,引入融資企業和經營主體,用集體資源調動政府資源,用政府資源撬動社會資源,想方設法把各方資金歸集起來、把區域資源調集起來,進行統籌集約利用,為脫貧攻堅順利推進提供了堅強的資金支撐。

3.政企聯動推進,幹群合力攻堅。貴州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制定優惠政策,優化營商環境,採取“壯大一批、引進一批、新建一批”的辦法扶持培育龍頭企業,加快發展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搭建了促進農村發展改革的載體和平臺。同時,各級幹部敢為人先、只爭朝夕、擔當作為,廣大群眾比學趕超、爭先恐後、自力更生,聚合了強勁的脫貧攻堅合力。

4.產業體系健全,群眾收入穩定。產業是“三變”改革的支撐。貴州各地依託優勢特色資源,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加工業和旅遊業,積極發展特色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和休閒農業,推動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同時,健全完善帶貧機制,探索實行“企業+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引導貧困群眾入股分紅,實現穩定增收。

5.基礎設施完善,城鄉發展協調。此次考察所到之處,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都很完善,農民住房嶄新整齊,村莊環境衛生乾淨整潔,給人非常舒適的感受。貴州把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作為發展富民產業、改善人居環境的先決條件,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協調發展,大膽貸款融資,整合項目資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補齊農村水、電、路、網、房等基礎設施短板,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二、通過相互比對,認清了宕昌工作的不足和差距

與貴州相關地區的工作成效相比較,和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相衡量,我們還有許多突出短板和明顯弱項,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差距。

1.在思想觀念上還有差距。首先是幹部的思想觀念不夠解放,創新意識不強,對新時代新任務理解不深刻、把握不準確,不能有效地把中央和上級的脫貧政策與本地實際結合起來。其次是群眾的思想觀念沒有轉變,特別是貧困群眾發展生產的主觀能動性不強,自我脫貧的內生動力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思想。

2.在增收措施上還有差距。作為傳統農業縣,中藥材和勞務收入是宕昌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佔到總收入的70%以上。但是受自然災害、市場行情等影響,中藥材收入一直不穩定;因無一技之長,外出務工群眾大多從事體力勞動,工資收入有限,並且如遇大病無法外出或找不到工作,這樣的農戶勞務就沒有收入,對整體收入影響極大。

3.在產業培育上還有差距。全縣的中藥材雖然有種植優勢,且每年面積在40萬畝左右,但產業化程度低,只是一個種植基地,縣內缺乏中藥材加工和倉儲企業,產業效益無法進一步提升,價格也難以穩定;旅遊、電子商務、草畜養殖等其他產業雖然有特點但規模較小,覆蓋面不大,對群眾收入的貢獻率低。

4.在基礎設施上還有差距。由於自然條件惡劣、縣域經濟薄弱、財政投入不足,宕昌基礎設施欠賬較大,雖然實施完成了15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但全縣目前還有1278公里村組道路、90公里村內巷道、157萬平方米入戶道路、105萬平方米貧困戶庭院還需硬化,有3.5萬戶14.8萬人的飲水安全還需鞏固,有5001戶C級危房需要改造維修。

5.在幹部作風上還有差距。與貴州貧困地區的幹部相比,我們的工作環境和生活條件相當,但我們還缺乏攻堅必勝、聚力克難的信心決心,缺乏為民謀利、勇於擔當的創業氣魄,缺乏說幹就幹、只爭朝夕的拼搏勁頭,缺乏深鑽細研、統籌謀劃的幹事精神,有的幹部還存在工作不嚴不實不細的問題,影響了脫貧攻堅的總體成效。

三、通過探討交流,明晰了今後發展的思路和措施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學習借鑑貴州脫貧攻堅的成功經驗,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下足“繡花”功夫,採取超常規舉措,全力推動脫貧攻堅取得新的成效。

1.抓思想、轉觀念,進一步堅定攻堅必勝信心。打開解放思想這個“總開關”,堅持“請進來”培訓和“走出去”學習相結合的辦法,及時組織縣級聯鄉領導、各鄉鎮黨政正職、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赴貴州等地學習考察,不斷開闊視野、拓寬思路;邀請外地的專家學者來宕昌進行專題輔導,切實提高本領、增長才幹。始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深刻領會習近平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準確把握視察甘肅時提出的“八個著力”指示精神,牢固樹立攻堅必勝信念,強化責任擔當,積極主動作為,著力破解難中之難,攻克堅中之堅。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深入細緻做好群眾的教育引導和思想發動工作,廣泛宣傳各項扶貧政策,加大產業技術培訓力度,激發群眾發展產業、參與脫貧攻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切實增強改變貧困面貌的信心和決心。

2.抓產業、建機制,進一步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把促進貧困群眾穩定增收作為脫貧攻堅的核心任務,結合縣內優勢資源,積極推動旅遊、中藥材、勞務三大產業提質增效,不斷提高產業扶貧效益。深入推進貧困群眾穩定增收“十條路”拓展行動,在保證每戶種植2畝以上規範化中藥材、輸出1名持證務工人員的基礎上,再從養雞、養蜂、電子商務、旅遊服務、經濟林果、蔬菜(食用菌)、草畜養殖、加工販運商貿等8個產業中選擇確定1至3項符合戶情的增收項目。當前要重點抓好產業龍頭企業建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加強與北京德青源公司的溝通銜接,力爭“金雞扶貧”項目今年8月份建成投產。紮實開展農村“三變”改革,積極組建縣特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25個鄉級分公司以及336個村級特色農業發展合作社,帶動更多的貧困戶入股分紅。繼續推行“黨支部+合作社+電商+貧困戶”的帶貧模式,採取黨支部控股與群眾入股分紅相配套、合作社集中管理與農戶分散經營相結合、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服務相銜接的方式,實現貧困群眾穩定增收和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雙贏目的。

3.抓硬件、補短板,進一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鞏固提升15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成果,紮實推進181個深度貧困村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和文化廣場、村民服務中心、標準化衛生室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統籌做好非貧困村的硬件建設。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力度,在有序開展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招錄新職工工作的基礎上,採取在村委會所在地集中安置、在城區或中心鎮貨幣化安置、在有條件的村莊插花安置等辦法,對生存條件惡劣村社的群眾在縣內進行搬遷安置。以人畜分離改造和完善住房功能為重點,全面啟動實施C級危房改造和維修,確保一次性將群眾的住房問題解決到位。集中整治農村人居環境,採取以獎代補和“按戶補助資金、按村統籌實施”的辦法,深入推進村莊整體提升行動,持續開展全域無垃圾創建活動,不斷優化群眾生產生活環境。

4.抓融資、強支撐,進一步破解資金不足難題。積極爭取中央和省市的轉移支付,省上下達的脫貧攻堅資金最大限度地向深度貧困鄉村傾斜。逐步提高縣級財政支出標準,確保縣級財政將當年財政收入增量的20%以上列入脫貧攻堅專項預算、將當年清理收回存量資金中可統籌使用資金的50%以上用於脫貧攻堅。加快推進國有投融資平臺建設,組建國有特色產業發展公司和擔保公司,發展壯大旅遊公司和城投公司,積極爭取省上產業扶貧專項貸款、農村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綜合治理專項貸款。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和放大效應,大力推廣運用“PPP”模式,激發民間投資潛力和創新活力。全面落實精準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和草食畜牧業、設施農業、中藥材產業等貼息貸款政策,積極推進農村“三權”抵押貸款工作,充分發揮農村互助資金協會的作用,著力解決部分中小企業和貧困群眾發展生產資金不足的難題。

5.抓精準、嚴管理,進一步夯實脫貧攻堅基礎。把精細精確精微的要求貫穿到貧困人口識別、幫扶、退出等全過程,持續抓實建檔立卡工作。抓緊完善脫貧戶“一戶一策”脫貧計劃和已脫貧戶鞏固提升計劃,組織鄉村幹部、幫扶幹部和駐村幫扶工作隊,通過開展“拉網式”入戶核查,找準脫貧短板和弱項,深入分析致貧原因,合理確定脫貧時序,圍繞“十條路”拓展行動和“三變”改革制定穩定增收的具體措施,結合基礎設施建設和貧困村整體提升工程確定補齊硬件短板的具體辦法,切實做到致貧原因分析準確、幫扶措施落實到位、脫貧退出精準無誤。健全完善脫貧攻堅實施方案,抓實“七個一批”脫貧舉措,合理確定退出時序,做到用有限的時間、有限的資金,解決有限的問題、完成有限的目標。

6.抓基層、打基礎,進一步強化脫貧攻堅保障。切實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積極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堅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狠抓後進村班子整頓轉化,嚴格落實村幹部“績效月考評、報酬月發放”制度,加大在農民專業合作社、專業協會、產業鏈上組建黨組織的力度,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和非公企業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狠抓基層黨組織落實“兩個責任”工作,持續推進“三促三糾”和“兩查兩保”行動,深入開展扶貧領域專項監督檢查和村級巡察,嚴肅查處扶貧領域違紀違法問題,進一步強化壓力傳導,嚴格責任追究,確保扶貧資金安全使用、扶貧項目規範運行。

7.抓協作、聚合力,進一步營造良好社會氛圍。主動加強與青島市市南區的對接溝通,在用好每年1000萬元幫扶資金、抓好幫扶項目建設的同時,採取更加優惠的政策引進青島市企業來我縣投資辦廠,有針對性地動員貧困群眾到市南區用工企業務工就業。高度重視駐村幫扶工作隊力量配備、教育培訓和監督管理工作,選優配強工作隊長,充分發揮駐村幫扶工作隊精準滴灌的“管道”作用。認真做好社會幫扶和定點幫扶工作,進一步加強與省、市幫扶單位的銜接溝通,力爭在資金、項目、人才等方面尋求更大的幫助和支持,廣泛動員縣內外更多的機關單位、各類企業和群眾團體等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扶貧開發,努力構建大扶貧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