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同樣是北京人,城四區的人和郊區的人講話口音為什麼差別那麼大?

馮開朗


這就得從北京的演變說起了。以前的北京城只有東西城和宣武崇文這四個區面積的大小,也就是現在的2環裡。“北京火車站(南站)”不就修在永定門二環外麼,也就是修在了以前的城外,合情合理吧,但現在擴建後你區分不出來了好多人還納悶為什麼火車站修在2環這麼市中心的地方。

回到話題,以前住在這四城區的是北京城裡人,以貴東城、富西城、窮崇文、破宣武之說,怎麼解釋呢,就是以前的達官貴人集中在東城區,富商集中在西城區,窮苦老闆姓集中在南城,也就是宣武崇文。比如以前很著名的前門八大胡同(逛窯子的地方),還有好多民間的老北京小吃仍然都在宣武崇文,比如滷煮、豆汁。還有以前的天橋是打把勢賣藝的集中地最熱鬧不過,當然現在郭德綱的德雲社就開在那兒,以前可不是這樣的。

而出了城門呢自然就是郊區了。比如現在的國貿,那附近不有個車站麼叫“大郊亭”麼,就是告訴你這裡以前是郊區。還有類似很多這樣的站名/地名延續了下來,就告訴你這裡以前是什麼地兒看名子就知道個大概了能。所以就更不用說海淀朝陽了,那都是擴建後其他省市的外來人和從城裡分出去的一部分老北京人。

郊區人說話跟城裡人說話自然是有太大差別,順義有順義口音;平谷有自己平谷的口音;房山有房山的,口音相差非常大。 要聽地道的老北京話,就得現在四城區裡住的。所以有了城裡和郊區這兩個端點,那麼中間地帶人的說話口音就容易解釋了——就是城鄉結合口音。 但他們說話外地人一般是根本聽不出來



扒啦影視小魔仙


現在的報紙電視臺以及網絡編輯都不是北京人,為了賣弄還愛說北京土話,比如說京郊辦美食大賽不說美食大賽,偏說嚼穀兒大賽,幸虧我們這些老北京還在,真敢開口,嚼穀兒是指家庭花銷,當然也包括餬口,我舉一例,老北京人問你這東西多少錢買的,他說這東西嚼穀兒多少錢呀?這句話不能專說吃的。


蛩嗚齋主


很簡單,老北京的四九城所屬範圍僅限於二環以內,而崇文宣武一帶最早也不在城市轄區內,正經屬於城外。一座城市,東南西北匯聚的是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口音不一樣,也是很正常的。




北京市中心的口音是清軍入關以後的口音,北京郊區的口音是清軍入關以前的口音。 東西城糅合了滿人口音, 天津話,北京南城話才是明朝正音。因此,老北京話、普通話區別也是很大的。


小王子愛上狐狸


你這種說法我不完全認同,本人順義人,我拿順義來說吧,基本上沒口音,除了河東稍微遠點靠近平谷的地區,而北京城四區(現在早不是城四區了)其實也不都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比如我姥爺是60年代進城當工人的,就留下了,但是老家還是我們順義人,很多郊區進城的,還有很大一部分是外地人進北京當工人的,比如我三姨是我們順義人進城去了畜牧局,我三姨夫老家山東的,但是從我三姨夫父親那代就來北京當工人了,我三姨夫可以算是北京人了,但祖籍不是,我有很多同學家庭也是這種情況,家住二環裡,但是祖籍不是北京的,反而郊區人很多都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當然了,也有幾個區口音比較重,比如平谷,延慶等,但是近郊大部分口音和城四區沒啥區別!


用戶6993024887


您的說法不準確,圍繞京城的只有朝海豐三個區,其它的最早叫縣才是現在的郊區,後全部去縣叫區擴大了北京的地盤。京城只有城裡城外之區分,人員來自四面人方口音不同,如果真是在京三代以上的口音基本上沒有多大的不同,當然您別拿通縣順義平谷的口音同京城裡外的對比,那就區別大了。您要是在京城生活三五代以上的老北京人說話才能有純正的京味。


猴子請來的爺


老北京的直接管轄範圍不大,大概就是今天的四環以裡範圍,二環到四環之間是近郊區,四環以外是遠郊區。北京的遠郊區縣象大興,通縣,順義,懷柔,平谷,密雲,房山,門頭溝等等都是1956年~1958年才劃歸北京的。這些地區以前隸屬於河北省,所以遠郊區縣的人有點兒口音正常。


北京報告


太正常了。北京話不是北京人說的話,只是四九城兒說的話,尤以南城的最有代表性。北京文化也是發源於四九城兒。而城外(今二環外)的範圍屬於農村,近郊,遠郊。越遠差別越大,到了遠郊就跟河北人比較接近了,歷史上有些地區就是河北劃入北京的。對於二環裡的土著來說,他們的區別就跟外地人差不多。


幽水峻山


一,首先明確一點,崇文宣武最早不算城裡,四九城只包括老東西城,崇文只不過是城牆裡的城鄉結合部,類似於四環裡的豐臺,自己看看當地地名就知道了。最老一輩的東西城居民要是去崇文宣武照樣說出城。

二,崇文宣武口音和東西城不一樣,東西城偏滿族口音,語速慢,崇文宣武是漢人聚集地。最老一輩能聽出來,現在基本接近。

三,北京口音在城市建成居民區差別不大,包括遠郊區縣城。差別大的主要體現在山區和農村部分。

四,朝陽海淀豐臺比較特殊,本地居民分為老城區外遷的,以及當地農村居民農轉非的,所以導致同一個小區鄰居間說話口音都有所不同。這幾個區的樓房居民口音與老城區幾乎無異,但是農轉非尤其是農村地區口音差異較明顯


Will209128358


首先說明白,慣常說的北京城就是現在二環裡的區域,現在二環往外都是郊區,所以我們常說的北京土著,一定是四九城的,這個四九城就是對應現在的二環。

後來北京人口極速擴張,北京城也就出現了三環,四環,城區範圍也不斷擴大,現在的城六區基本上都在四環內。

其次,城區裡也得是老北京的口音才是純正的,很多城區的北京人也是外來的,口音也不純正,

最後,郊區的都是靠近河北,以及大批來自河北的人,長期生活在這,口音受到臨近區域的口音影響,所以和城區老北京的口音有區別。

再說一句,現在就是北京全區域內,真正土著的北京人很難識別出來了,而有些語言天賦強的,也能說一口京片子。所以不要太較真口音問題。


去國懷憂1


北京話、老北京話、普通話,這三種話區別大了。以二號線地鐵為界,內環的老北京人用詞就與崇文和宣武的不太一樣,以碼放餃子用的託蓋為例,有叫鍋蓋的,有叫蓋簾兒的。另外,現在很多人都念錯的一個詞“大爺”為例,根據情況不同,發音完全不一樣:家中或街坊朋友中的長輩,必須念正音,大(四聲)爺(輕聲);形容這人牛逼,大(發de的音,四聲)爺(二聲);罵人時,大爺兩個字發音加重;形容人懶、不幹事兒,就要加重語氣;注意,爺後面是不加兒音的……!所以,不是在衚衕兒里長大的孩子是區別不出來的。80年代後長大的孩子基本沒有會說老北京話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