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行首次專題詢問,內容關乎每個人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舉行首次專題詢問,內容關乎每個人

圖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慄戰書主持專題詢問。圖片來自中國人大網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特派北京記者 段偉朵

1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就大氣汙染防治法執法檢查報告進行專題詢問。記者從現場瞭解到,這是本屆常委會的首次專題詢問,詢問內容聚焦藍天白雲,關於每位老百姓的身心健康。

9日,常委會分組會議審議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於檢查實施情況的報告》,委員們發表了很好的意見,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議。10日上午舉行聯組會議專題詢問,將繼續深入審議執法檢查報告。

國務院高度重視這次專題詢問。國務委員王勇同志代表國務院到會聽取意見、回答詢問,隨同到會的部門負責同志有: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連維良、工業和信息化副部長辛國斌、公安部常務副部長王小洪、司法部副部長劉炤、財政部副部長劉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農業農村部副部長張桃林、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畢井泉、黨組成員陳鋼,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李凡榮,國務院副秘書長孟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江必新,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雪樵。

按照法定程序,袁駟、呂彩霞、王毅、矯勇、程立峰、馮軍6位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已於會前報名發言詢問,他們將就大氣汙染防治相關問題進行專題詢問。6位報名發言詢問結束後,其他出席、列席人員可現場發言詢問。

記者從現場瞭解到,這是本屆常委會的首次專題詢問,通過這種形式,進一步推動有關問題的解決。

【鏈接】關於專題詢問

自2010年6月十一屆人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首次開展專題詢問以來,專題詢問成為了人大工作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成為全國人大常委會依法進行正確監督、有效監督的重要方式。

專題詢問這種監督方式有以下3個特點。首先,專題詢問的突出之處主要在於"專題"上。每次專題詢問主題都很明確,都是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大事、事關改革發展的難事、關乎群眾利益的急事;其次,專題詢問體現了人大依法履職、政府依法行政、共同推動工作的機制,發揮了制度優越性。專題詢問過程中,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和國務院及其部門負責同志直接面對面,常委會組成人員提問抓住關鍵和要害,不迴避矛盾,如對回答問題情況不滿意,可以進一步深入詢問。對於詢問人提出的問題,應詢人直截了當、實事求是地做出回答,不走過場。問答雙方良性互動,既有交流討論也有觀點交鋒,形成求真務實的審議氛圍和共同研究問題、探討問題的機制,形成整體合力,共同推動問題的解決,這是其他監督形式不具備的特點。再次,專題詢問不僅主題突出,而且工作深入紮實。人大相關專工委提前針對專題詢問的選題進行深入的調研,摸清楚這個題目的基本情況、工作成效、存在問題、有何對策等,為常委會組成人員瞭解情況,提出詢問問題做好必要的基礎工作。常委會組成人員圍繞專題詢問的選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詢問準備,提出目前存在的、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代表人民行使監督職權。(鏈接內容摘自中國人大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