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首次专题询问,内容关乎每个人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首次专题询问,内容关乎每个人

图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主持专题询问。图片来自中国人大网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特派北京记者 段伟朵

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进行专题询问。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这是本届常委会的首次专题询问,询问内容聚焦蓝天白云,关于每位老百姓的身心健康。

9日,常委会分组会议审议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实施情况的报告》,委员们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10日上午举行联组会议专题询问,将继续深入审议执法检查报告。

国务院高度重视这次专题询问。国务委员王勇同志代表国务院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随同到会的部门负责同志有: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工业和信息化副部长辛国斌、公安部常务副部长王小洪、司法部副部长刘炤、财政部副部长刘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市场监管总局副局长毕井泉、党组成员陈钢,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凡荣,国务院副秘书长孟扬,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

按照法定程序,袁驷、吕彩霞、王毅、矫勇、程立峰、冯军6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已于会前报名发言询问,他们将就大气污染防治相关问题进行专题询问。6位报名发言询问结束后,其他出席、列席人员可现场发言询问。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这是本届常委会的首次专题询问,通过这种形式,进一步推动有关问题的解决。

【链接】关于专题询问

自2010年6月十一届人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以来,专题询问成为了人大工作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进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的重要方式。

专题询问这种监督方式有以下3个特点。首先,专题询问的突出之处主要在于"专题"上。每次专题询问主题都很明确,都是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大事、事关改革发展的难事、关乎群众利益的急事;其次,专题询问体现了人大依法履职、政府依法行政、共同推动工作的机制,发挥了制度优越性。专题询问过程中,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国务院及其部门负责同志直接面对面,常委会组成人员提问抓住关键和要害,不回避矛盾,如对回答问题情况不满意,可以进一步深入询问。对于询问人提出的问题,应询人直截了当、实事求是地做出回答,不走过场。问答双方良性互动,既有交流讨论也有观点交锋,形成求真务实的审议氛围和共同研究问题、探讨问题的机制,形成整体合力,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这是其他监督形式不具备的特点。再次,专题询问不仅主题突出,而且工作深入扎实。人大相关专工委提前针对专题询问的选题进行深入的调研,摸清楚这个题目的基本情况、工作成效、存在问题、有何对策等,为常委会组成人员了解情况,提出询问问题做好必要的基础工作。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专题询问的选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询问准备,提出目前存在的、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代表人民行使监督职权。(链接内容摘自中国人大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