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9 走近“中國好人”、魚溪鎮利民小學校長陳平

二十餘年傾家辦學 只為留守兒童有個溫暖的家

走近“中國好人”、魚溪鎮利民小學校長陳平

陳平給孩子打飯

◇內江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蕊 實習生 王嬌 文/圖

日前,由中央文明辦依託中國文明網開展的“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揭曉了8月份的“中國好人榜”名單,因築建“留守兒童之校”、二十餘年來耗盡積蓄辦學的資中縣魚溪鎮利民小學校長陳平,光榮上榜。

9月7日,資中縣魚溪鎮利民小學,57歲的陳平正在食堂內忙碌。如果不是記者的到來,陳平還不知道自己登上了“中國好人榜”。

這一殊榮,讓陳平有些驚訝和欣喜。“我很平凡,這也是我應該做的事。”陳平說,選擇辦學這條路,是他自己願意做並且要一直做下去的事情。

昔日柑子林,今日小學校

時隔21年,站在利民小學的門口,陳平還能回想起這片土地的舊時模樣。

“以前這裡是一整片的柑子林啊!”陳平生於1959年,魚溪鎮石家村人。他以前的宅基地就是如今的利民小學幼兒部,小學部則屹立在陳平哥哥的宅基地上。

20歲去新疆當兵,24歲歸鄉。陳平當過駕駛員,也帶過農民工承包小工地。看到農民外出務工留下的孩子,陳平和他的妻子楊傳輝感嘆:“留守兒童上學太難了。”

1995年,陳平夫婦拿出積蓄辦起了幼兒園。在他們的精心呵護下,孩子們順利完成了學前教育步入公辦小學讀書。

然而,要到公辦小學讀書,孩子們必須橫穿321國道。“那時的成渝公路上車輛川流不息,年年都有車禍發生。”陳平清楚地記得,其中一起車禍事故讓他堅定了辦學的信念。

“那是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在橫穿321國道時被一輛大貨車軋斷雙腿。”陳平還能回想起這個孩子當時喊了一聲“叔叔阿姨”後,不幸離世。

這件事不僅讓孩子的父母傷心欲絕,也讓當地人感到痛心。“孩子父母問我,為什麼不辦一所小學,如果辦了學,孩子就不用每天橫穿公路上學了,更不會遭遇車禍了……”

“辦!修!”為了給當地父老鄉親做件有意義的事,陳平沒有考慮太多。為了節約開支,陳平堅持每晚在學校建設現場守夜,即使一根鋼筋也要計劃著用。就是這樣精打細算,1995年至今,陳平已拿出自己全部積蓄400多萬元投入學校,其間他還想盡一切辦法四處籌錢。

2002年,陳平建起了全縣第一所民辦九年制義務小學——利民小學。同時,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利民小學先後被評為“中國民辦教育百強學校”、“中華教育先進示範單位”、四川省留守學生(兒童)關愛行動優秀陣地。

情繫留守孩,築造溫暖家

時間剛過中午12點,放學鈴聲響起。走讀學生回家,寄宿學生就餐。放下手中的活兒,陳平來到食堂給學生打飯。

“慢一點,小心燙”“要多吃菜,不能挑食”“吃完飯要午休,不要亂跑”……儘管有千張不同的面孔,陳平總能準確地辨認出每個學生的生活學習情況及家境如何。

幾乎每個晚上,陳平都要到宿舍查寢,這樣他才會放心回家。夜裡,學生突發疾病,陳平也會立即趕到現場,由陳平和老師們輪流照顧生病的學生。

然而,並不是所有家長都能理解陳平的心。

一次返校後,陳平發現有一個學生走路不對,仔細一問,才知道學生摔傷了膝蓋,他的奶奶只用了創可貼作簡單處理。察看學生的傷口,陳平發現傷口處都能看到骨頭了,隨後他立即將孩子送到醫院。根據醫生診斷,學生需要打破傷風針避免感染。然而,幾百元一支的破傷風針讓學生家長不理解。

面對家長的責怪,陳平沒有解釋並承擔了學生治療的費用。可是聽到學生哭著勸家人:“陳校長給我買飯,照顧我,不要罵他了”,讓陳平差點沒有忍住眼淚。

悉心照顧殘疾學生,寒冬裡蹲守逃學學生,想方設法糾正學生不良習慣……在陳平的眼中,每個學生都是一樣的可愛。

風雨辦學路,最虧欠家人

很多人,看到過陳平辦學時的堅毅,照顧學生時的愛憐,卻少有人見過陳平脆弱落淚的一面。

下課鈴聲響起,學生們來到操場玩耍。在這個學生人數有1100餘人的學校裡,留守兒童佔了85%。過年過節,留守兒童沒有去處,陳平就會把他們帶回自己家。

“我去哪裡,孩子們就去哪裡。”節日裡,陳平到岳父家或是兄弟姐妹家吃飯,也會帶上這些孩子。“最開始也擔心自己的親人心裡不舒服,但他們從未埋怨,十分理解,讓我特別感動。”

陳平育有一兒一女,幾乎不會在上課日回家。因為他們知道,家中最多時住了數十名學生,父母擠在10多平方米的小屋裡。兒女回家,也沒有住處。

有一年,陳平的兒子打籃球傷了大腿。回到家中休養時,只能擠在沙發上。“整整躺了三天,兒子一米八的個子,在沙發上翻不了身。”聽到兒子說腿太痛了,陳平沒有吭聲轉身就落淚了。

接送了千百次學生,但陳平卻從未接送過自己的孩子上學、放學;為學生撐了好多年的傘,陳平從沒有在下雨天給自己的孩子送一把傘。女兒去北京唸書,也是獨自拎著行李,提著幾十公斤重的書,一個人走進火車站。別的家長送孩子進大學,陳平連兒子上大學的情況怎麼樣都不知道……

“有一年春節,女兒在北京沒有回家,一個人在北京租了間房子過年。”除夕那天,陳平接到女兒哭著打來的電話說想家。“女兒說,來回車費貴,如果不回來可以節約1000元。我想哭,可是不敢哭,只能安慰孩子要堅強。”

如今,陳平的兒女已經安家立業。“現在,他們明白了爸爸當年是在磨練他們,也明白了家中的條件不允許。”說到這裡,陳平潸然淚下:“這些年,我最虧欠的就是家人,幸運的是我的家人都能理解我!”

成長即回報,絕不忘初心

在利民小學裡,設置有親情聊天室、心理諮詢室、圖書閱覽室。從“利民”出發,陳平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和心理,致力於為留守兒童打造一個溫暖的家。

“陳校長關愛孩子是很細緻的,細緻到孩子的被子、衣服,他對孩子的關心勝過對待自己的孩子和家人。”利民小學副校長鍾楊說,對於貧困學生,陳平會組織老師去家中看望、捐錢。

21年來,陳平的皺紋深了,教育出來的孩子更多了。經常,會有一些孩子回來看望陳平,感謝他。有學生曾形容陳平夫婦:“不是父母勝似父母”。

“我不想要什麼回報,也很珍惜現在的工作,孩子的成長就是對我最大的回報。”陳平的故事感動著周圍的人,而他也常常被自己的學生感動著。看著回來看望自己的學生,陳平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

很多人說,“陳校長,你應該退下來休息了”。但陳平總是淡然一笑,“我能支撐到哪天就到哪天,未來不管是誰來負責利民小學,為留守兒童打造溫暖之家的初衷一定不會改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