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想買貴的家電又怕質量不好 於是買便宜的成為很多消費者的首選?

想買貴的家電又怕質量不好 於是買便宜的成為很多消費者的首選?

真的壞了也不心疼

Popo||評論

雖然家電廠商一直想大力發展高端市場,但是現在看,最打動消費者的還是低價產品。

當32英寸電視的價格跌破1000元的時候,市場一片驚歎;當55英寸電視價格跌破2000元的時候,市場一片譁然;當奧克斯今年618期間空調銷量躍居第一,風頭蓋過格力的時候,市場一片咋舌。

這就是低價的魅力!雖然家電企業一直想有所改變,想用價值戰,用技術研發來帶動產業轉型,但現在看,過程太艱難。一旦有企業通過低價帶節奏,那麼競品只有跟上,這種被動局面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緩解。

想買貴的家電又怕質量不好 於是買便宜的成為很多消費者的首選?

一旦有人帶節奏,其他企業會趨之若鶩

低價能夠一直存活並得到市場持續地認可,是有原因的。

其一,緊張的供應鏈關係得到緩解。

在過去的兩天,無論是電視領域的液晶產業鏈,還是白電原材,都受更上游基礎材料的漲價而出現成本普遍上揚的情況。雖然有些企業選擇通過內部管控降低成本,從而儘可能地實現終端產品不降價,但是在過去的一年,幾乎沒有家電廠商逆勢降價。

現在看,這種緊張的局面正得到緩解。液晶面板的價格已經持續下跌很久,而冰箱、洗衣機和空調的原材也沒有持續上漲的動能。這給終端廠商喘氣的機會,所以不少家電產品出現了近一年來的低價,這讓不少消費者無法拒絕。

其二,代工技術越來越完善。

社會分工越明顯,就會盡最大幅度地壓低產品製造成本。以前產業配套並不完善,面板到整機,中間多環節缺失,但現在完全不同了,有專門負責製造的,有專門負責營銷,甚至有專門負責物流的。以前有很多隱性利潤,但現在已經被打破。

客觀說,隨著代工的深入,家電製造的成本會進一步降低,這是產業鏈層面的降低,對消費者來說,享受這個低價也是適應時代的需求。

另一方面,從消費者角度說,低價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對他們來說,購買家電產品依舊是滿足簡單的生活需求,比如買電視就是為了看,買洗衣機就是為了洗衣服,買電飯煲就是為了煮飯,很多功能很多設計在他們實際使用過程中並不關注,更實際的使用心態讓他們寧可購買簡單功能的產品,而超低價的產品就是簡化了功能,降低了設計品味,而這種定位明顯符合相當比例消費者的需求。

其次,企業的主動宣傳極具誘惑。雖然中國企業開始追求利潤,但是市場規模仍是它們首先追求的,所以在一些重要的促銷節點,一定會有企業站出來,用低價挑動市場的神經。比如樂視剛開始為了衝量,用了低價超低價甚至硬件免費的營銷手段;而小米為了搶佔市場份額,也喊出硬件利潤不超過5%,多餘的返還給消費者的口號。這些看似是企業營銷手段,但對消費者來說,卻是很貼心的舉措,所以對很多消費者來說有誘惑,無法抵抗。

想買貴的家電又怕質量不好 於是買便宜的成為很多消費者的首選?

很多消費者無法抵抗低價

最後,最為關鍵的原因是,現在家電產品的質量已經大不如前。即便是購買高端產品,因為受智能集成化的影響,不少產品的質量同樣不穩定,需要額外購買延保服務才能保障產品的正常使用。這種情況下,不少消費者就開始排斥甚至拒絕購買更高價格的產品。用他們的話,就買最便宜的產品,壞了不修直接扔了重新購買。從與筆者溝通的讀者數量來看,持有這種觀點的消費者數量並不少。所以隨著產品質量的整體走弱,低價產品將越來越受寵。

與其說廠商主動降價帶動了消費,倒不如是消費變得越來越明智。因為在家電智能化趨勢下,高度集成化帶來的“只換不修”讓很多消費者感覺質量已經相當不靠譜,這種現象在信息氾濫的大環境下會不斷放大,從而徹底改變了消費者購買家電的理念,從先前多方打聽買靠譜產品的理念變成直接購買相對便宜的產品。

【就說家電:旨在用更全面的分析和更客觀的原創打動您!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留下觀點和看法,共同為家電業的健康發展出力。歡迎對家電感興趣的朋友,點擊關注“就說家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