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怂”

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怂”

电影《怦然心动》中有一句台词: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绚丽的人,当你遇到这个人之后,其他人对你来说都只是浮云而已。

这句台词还被翻译为: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遇见一个人,对方好像是镁光灯的巨星,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而自己,却成了观众席的角落里,最微不足道的那个人,怯怯地不敢上前。

你为遇见TA,内心欢腾不已,但是却始终不敢靠近,默默守在原地。

这个时候,就成了: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怂”。

理想化对方

当爱情来临,优秀姑娘也不自信了

我的朋友小叶,是某所重点本科院校毕业的高材生,目前就职于某四大会计所之一,是人们口中常说的“三高”女性:高学历、高颜值、高薪资,但是,她并不高冷,还可以说是很好相处。

这样一位姑娘,当然会把自己活成一个傲娇的小孔雀,时常招来男同胞们爱慕的眼神、晚宴的邀请、聚会的携伴。

小叶身边的朋友们,都以为小叶凭借自己优秀的资本,可以在情场上佛来挡佛,神来杀神,对爱情收放自如,小叶自己大概也在成群结队的追求中,自认这辈子大概都不会在爱情面前闪了腰。

人生的精彩之处,就在于这条没有返程的路途上,充满了各种不确定。

对小叶而言,笃定自己在爱情面前不会失态的她,却也发生了意外事故——没错,当男神突然降临到她的生活中时,她也照样花容失色。

小叶眼中的男神,其实也没有多特别:北美留学回来的研究生,因为喜欢做菜,所以在一家西餐厅当市场部的总监。

平时也不怎么爱说话,聚会的时候,喜欢握着一罐啤酒,微笑地着看着大家打闹。如果一定要说真的有什么让人印象深刻的优点,大概就是长得有点像吴彦祖吧。

如果说一枚普通的女孩子,面对这样的男生,辗转反侧,也许属于情理之中。但小叶不是普通女子啊,她可是见过大场面,在单位俗称“男神收割机”的女子啊,她竟然也在这位男士面前开始露怯:

想发条信息邀请对方看电影,但又怕遭到拒绝;

朋友聚会想邀请对方出席,也怕人家说没时间;

就连朋友圈想给对方点个赞,小叶也要想几分钟;

……

总之,遇见这位男士,平时傲娇的小孔雀突然安静了下来,不敢轻易去联络对方,生怕打扰人家。

为什么优秀如小叶,也会在爱情面前失魂落魄,自愧不如?

心理学的精神分析流派认为,每个人在寻找爱情的时候,实际上都是在寻找自己理想化的父母形象,我们会在潜意识里,把所有美好的品质都投射在对方身上。

通过这样一个理想化过程,未经对方允许,TA在我们的心里,就变成了一个集勇敢、善良、果敢、无畏、正义等诸多美好品质于一身的人。

在这样一个完美的、被神化的人面前,我们会不自觉地体察到自己的各种小毛病:不爱收拾家务、喜欢吃垃圾食品、有时候还很小家子气……等等。

在对比和比较之中,我们就会不自觉地自不如人,也会不自觉地产生自卑情绪。

小叶就是因为这样的理想化,才由一直傲娇的小孔雀,变成了一个被圈养的小山鸡,无精打采起来。

配得感偏低

“好姑娘很多,可我总觉得配不上人家”

Jason是一家留学机构的留学顾问,172的身高,斯斯文文的脸上顶着一副精致的黑框眼镜,因为每天要面对很多客户的到访,早就习惯了非常标准的礼仪式微笑。

不熟悉Jason的人,会觉得他有一种恰当的距离感:既不会让人有被侵入的感觉,也不会让人有被冷落的体验。

看着描述,你也许会猜测,像Jason这样的人,彬彬有礼、工作体面,在情场上,应该也是如鱼得水。然而,事实的真相是,如今28岁的Jason,其实只交往过一个女朋友,而且还是大学时期的初恋。

家人都在质问他为何不谈恋爱,朋友也不解他为何总是保持单身?亲朋好友都劝他说,“眼光不要太高,条件差不多就可以了”,Jason听闻后,总是默不作声。

其实,他们的疑虑都是错误的,Jason内心真实的声音是:好姑娘很多,可我总是觉得自己配不上她们。

配得感,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它的意思是,觉得自己是否值得拥有。

配得感偏低的人,通常是在原生家庭的抚养当中,或者某些突发性创伤事件中,习得了“我不配拥有好的”这样的核心信念。

Jason的配得感偏低,就来自他父母对他的教养。

Jason说,在自己的印象中,小时候家里非常贫困,父母节衣缩食,并且一再教育自己和弟弟要节约。Jason说:

小时候穿的衣服,常常是补丁上加补丁,使用的铅笔,都是削到大拇指一个关节那么长,然后再用纸卷起铅笔头继续使用……

这样的经历,让Jason从小就不太和同学们一起玩,他总觉得自己太穷,所以不配和大家玩。而这样的“我不配”的自我信念,伴随着Jason长大,在情感世界里,就演变成了:身边的姑娘看上去都很好,我都配不上。

Jason也不是没有遇见过深爱的姑娘,他说曾经在一次教育展上认识了一位校方代表,从此对她念念不忘。Jason经常在朋友圈去围观那个姑娘的生活,但无论有何种汹涌澎湃的感情,他最终都没敢表达。

三年后,那个姑娘结婚了。“只要你幸福就好”,Jason说自己最后的这句祝福话,也只是在内心默默诵读。

他害怕自己的表白,打扰对方的幸福。

矛盾型依恋

想爱又怕受伤害,隔离了爱情

丽丽是我的一位女性朋友,芳龄已过而立,孤身生活已超过七年,每当朋友们劝她早日结婚的时候,她总是信誓旦旦地说出自己的誓言:“我不能把我仅有一次的生命,慷慨赠予我不爱的人”。

等待最是值得的。传说中的爱情,最近似乎光临了丽丽的生活——她在一次酒会上,遇见了一位四十岁出头的男士,是个儒雅的经商人士,平时喜欢摄影和绘画。

这位男士对丽丽表达了自己的好感,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特别积极主动,也甚是关心。

朋友们都很是替她开心,觉得时光终归不负她。可正当大家都欢呼雀跃的时候,丽丽却自己先浇了盆冷水——“谁知道,他是真是假啊!”

那位男士的积极和主动,着实令丽丽开心,内心也确实有被滋养的温馨体验,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她总是习惯性地对那位男士表现得冷冰冰:

“其实我也很想主动联系他,对他表达我的思念,或者情感,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觉得自己不敢,生怕自己的联系,成为对他的打扰,或者负担”。

被追求者,明明掌控者爱情的主动权,为什么也会在爱情里变得担惊受怕呢?

一个成年人在爱情世界里的表现,实际上是由TA在婴儿期形成的依恋类型决定的,像丽丽这样,既想去爱,又时常担心自己在爱中的付出会被伤害的类型,叫作“矛盾型依恋”。

处在矛盾型依恋中的人,习惯在感情世界里,给自己画一个安全地带,这个安全区域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TA会试探性地向外触摸另一个人,但是稍觉不对,马上就会把手缩回来,以确保自己不被伤害。

所以,对于矛盾型依恋关系的人来说,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是异常艰巨的任务,因为他们总是缩在铠甲内,难以让人触碰。

丽丽的不敢打扰,或者表面冷漠,本质上而言,都是出于安全需求,对自己做的一种自我保护。它背后隐含的潜意识逻辑是:

如果我表现得如此冷漠,你还热情不减的话,说明你就不会离开我,不会抛弃我了,那我就是足够安全的;

如果我冷漠,你就离开了,说明你经受不了检验,我至少还有属于自己的安全岛,也是自在的。

王小波在写给李银河的情书中说:“要无忧无虑地去抒情,去歌舞狂欢,去向世界发出我们的声音。我一个人是不敢的,我怕人家说我疯,有了你我就敢,只要有你一个,就不孤独”。

是啊,我们这一生,终究需要一个人,陪我们仗剑骑马,游走天涯。那就不要让爱闷在胸口,尝试大声说出来:“嘿,你好哇,我很喜欢你”。

···

专栏作者,心理咨询师。追求有用的反鸡汤主义者,拥有积极态度的悲观主义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