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機聯:我國機械工業已具備 由大變強的發展基礎

在近日召開的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四屆五次會員大會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機聯”)會長王瑞祥表示,我國機械工業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現在已經進入到從量變到質變的階段,具備了由大變強的發展基礎,顯現出產業發展整體趨勢向好、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產業結構優化持續推進、質量品牌實力大幅提升,以及國際化經貿合作逐步深化等特徵。

他同時指出,要重點關注我國機械工業大而不強的問題。其中,“發展不平衡”主要體現在結構性矛盾中,“發展不充分”突出表現在發展程度和水平上。

整體趨勢向好

中機聯總結,“十三五”開局之年至2017年,我國機械工業增加值連續兩年的同比增幅分別是9.6%和10.7%,均高於全國工業和製造業增速,持續高位,好於預期。主要產品產量生產勢頭向好,呈現出與消費、環保、民需、智能製造及產業升級等密切相關產品快速增長的鮮明特點,行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狀況持續改善。

同時,轉型升級深入推進,汽車、電工電器、工程機械、內燃機、儀器儀表等行業成效明顯。機械工業整體實力不斷增強,主要經濟指標占全國工業比重位居前列,其中主營業務收入已連續四年超過20萬億元,利潤指標占全國工業比重近1/4。

從科技創新角度看,自主創新能力穩步提升。“十三五”以來,我國機械工業研發經費投入增長高於全國工業同期增速,強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科技創新成果數量連年增加,2015—2017年申報數量為2317項,獲獎比例達到48%。中機聯組織鑑定的新產品新技術達到929項。大型核電、水電、火電和風電設備、油氣長輸管線與大型煤化工關鍵設備,特高壓交直流及柔性直流輸變電設備,高檔數控機床等一批高端裝備,高精密、特大型軸承等一批關鍵核心部件自主研發取得突破。

從產業結構來看,正不斷向高端提升。中機聯彙總的千餘家重點企業新產品產值平均同比增長近30%,機械產品國內市場品種自給率超過85%;重點領域“卡脖子”問題進一步緩解,初步扭轉先進裝備主要依靠進口的被動局面。

產業結構優化還體現在產業發展的均衡性趨勢向好。非汽車行業新增主營業務收入與新增利潤總額增速加快,尤其是在兩化融合、智能製造、綠色製造、服務型製造等方面加速發展,如近三年在國家智能製造新模式試點示範項目行業佔比達到46%。部分骨幹企業和重點企業服務收入佔比分別達到20%和30%以上。東西部產業均衡協調發展保持良好走勢。

從質量品牌實力來看,已有明顯提升。目前機械產品質量平均抽樣合格率基本保持在90%以上;重點領域電力裝備技術水平和產品產量已進入世界前列,有效係數保持在95%以上;基礎機械自主研發的數控系統平均無故障時間已達到2.5萬小時以上,整機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達到1200小時以上,與世界先進國家的水平不斷接近。

此外,國際化經貿合作逐步深化。藉助“一帶一路”建設契機,“走出去”全球化運營、開展國際產能與裝備製造合作成效明顯。跨國併購、海外營銷、綠地投資、落地製造、產業園區建設等普遍提速,一批骨幹企業成功走出國門,一批重點產品及成套設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知名品牌。特高壓輸電成為繼高鐵、核電之後的第三張國家名片。2017年1—11月,機械對外出口額達到3661.96億美元,連續12年保持貿易順差。

王瑞祥還表示,目前,機械行業對應國際標準轉化率達到76%,在國際標準化組織中具有了一定話語權,承擔了15個秘書處和253個國際標準化組織的相關工作。

大而不強問題突出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釐清機械行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表現,有利於找準癥結,精準施策。王瑞祥指出了以下幾點應重點關注的現實問題。

一是大而不強的問題比較突出。當前,機械工業發展中大與強的不平衡、量與質的不平衡、質與價的不平衡(優質不能優價)問題突出,其集中表現是大而不強。

目前,我國製造業佔全球的比重達到25%,位居全球第一。重點產品發電設備、汽車、工程機械、大型拖拉機、內燃機、數控機床等產品產量,連續多年位列世界前茅,產品數量、產能規模均十分可觀。但除了個別行業外,產業整體上還處於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中低端。

據統計,近幾年,我國每年至少進口2700多億美元的機械產品,而且大多是高端產品及設備。比較典型的機床工具行業,我國已連續8年成為世界金屬加工機床第一生產和消費大國,但同時也是全球機床進口第一大國,產業大而不強、品種多而不精、發展快而不優的問題依然突出。

另據專業研究機構統計,在公認的33項技術領域中,我國在輸變電設備、工程機械、鐵路和高鐵技術等一些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但在其他20多項技術領域都遠落後於美國,特別是在前沿產業核心技術領域,與美國的差距在20年至30年間。而且,在過去三年裡,美國信息處理設備和工業化裝備增速是GDP增速的3~4倍。2016年全球裝備製造業競爭力指數排名,中國名列前茅,預測到2020年美國將重返領先位置。

二是發展不平衡問題主要體現在結構性矛盾中。剖析機械行業發展不平衡的現實狀況,要從市場供求關係入手,反思生產端存在的癥結,重點是考量發展的協調性與均衡性。

當前機械工業發展不平衡具體表現是:產能規模與結構不平衡,體量大,但高端不足、低端過剩,供需矛盾突出;主機與基礎支撐不平衡,基礎技術及工藝與零部件配套滯後於主機,主配牽手產業鏈尚未形成;產品品種數量與質量水平不平衡,產品“有多有少、有長有短”,品種數量多,但質量和可靠性不高、知名品牌少;“走出去”步伐與國際化競爭力發展不平衡,國際產能合作把控能力不強,“走出去”整體水平不高,缺少國際話語權;區域協同與發展不平衡,中西部、東北老工業區與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帶間相比,發展差距大,協同不夠。

三是發展不充分的問題突出表現在發展程度和水平上。解析機械工業發展不充分的現實問題,重點是從發展質量和效率效益入手,考量其發展的程度和水平。

當前機械行業發展不充分主要表現為:科技開發與投入不充分,科研投入不足,自主創新能力弱,關鍵核心技術供給缺失,設計與成套集成能力欠缺,處在價值鏈低端;兩化融合、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不充分,數字化車間及智能化工廠等進展不快,先進試驗檢測加工等專用設備匱乏,自動化與產品質量控制水平不高,節能環保壓力大;服務型製造與商業模式創新不充分,服務型製造收入佔比普遍不高,生產銷售模式創新不足,投資效益和盈利能力較低;融合發展不充分,與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融合發展不足,與上下游產業、金融行業等跨界融合發展不足;企業文化建設和工匠精神培育不充分,工匠精神的傳播、培育與行業氛圍營造不夠。

“機械行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表現,是多年來粗放型發展方式的必然反映,是發展進程中產生的規律性問題,也是下一步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正視和下決心解決的問題。”王瑞祥總結。

他繼而談到機械工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設想。新時代,機械工業將全力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加快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一要樹立高質量發展的觀念理念;二要界定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基點,著力解決好從“有沒有”到“好不好”的問題;三要找準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集中做好“調結構、補短板、換動能”三篇大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