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覺得練拳沒漲功夫,就練太極混元樁吧

很多人打拳很長時間,但是都沒有功夫上身的感覺,這是為什麼呢?這就涉及到樁功的練習層次了。

  太極拳愛好者在學習一套太極拳套路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每個動作能夠不加思索地、流暢地打出來,只能說明會打拳了,還談不上什麼功夫。

  如果想進一步提高功夫,有兩個途徑,一個是練習太極推手;一個是練習混元樁。太極混元樁是練習太極拳者提高功力的必修課。

  兩者同時練習,也可以單獨練習,關於太極推手,因為是比較複雜的功夫,因此,在此就不多談了,重點的講解一下太極混元樁的練習方法。

  太極混元樁是氣力兼修的一個好功法,既可以打通經絡,使人很快得氣,治療多種疾病,又可以增長力量。

  混元樁要領一,要求虛領頂勁

  所謂頂勁,就是頭顱的後半部分向上頂,但是脖子又不能向上用力的拔,貴在一個虛字。如何才能做到虛?就是讓頸椎微微放鬆,向上拉伸即可,不可過於用力,一旦用力過度,就會使人頭暈目眩,不但不能練功,反而有害健康!

  正確的體會是,頭顱好像懸掛在空中一樣,因此虛領頂勁又稱為“頭頂懸”。

  太極拳是一種對稱統一的運動,長練太極拳的人都有這種感覺,在太極拳中,有很多對稱統一關係,但是兩者又互相矛盾。

覺得練拳沒漲功夫,就練太極混元樁吧

  混元樁要領二,就是尾閭下墜

  尾骨由五塊尾椎聯合在一起構成,一般人這五塊骨頭不能動,但是練功者用意念放鬆這五塊骨頭,使之向下拉伸,時間久了就可以鬆動了。

  這樣於由頭部向上拉伸,尾骨向下拉伸,自然中間的腰椎、胸椎都得到拉伸,從而減輕了椎骨之間的壓力,可以緩解和治療骨質增生、腰間盤突出、頸椎病、神經衰弱、失眠、頭疼等許多疾病。

覺得練拳沒漲功夫,就練太極混元樁吧

  混元樁要領三,松胯、屈膝、圓襠

  鬆垮,就是要求臀部下坐,就像坐在凳子上一樣。屈膝,就是膝部彎曲,但是不要太過,配合坐胯讓人感覺中正安適即可。圓襠,就是要求大腿根部內側向外撐開,同時膝部向內收,自然襠部就圓了,感覺就像騎馬的時候,雙腿夾住馬背那樣的意思。

  混元樁要領四,要求雙腳用腳後跟和腳趾抓地

  腳心湧泉穴要虛,這個好理解。

  混元樁要領五,雙臂合抱於胸前

  雙臂自然彎曲,肘部下垂,手略高於肘,雙手手掌相對合抱,如抱住一個西瓜一樣。要求肩部放鬆。

覺得練拳沒漲功夫,就練太極混元樁吧

  混元樁要領六,含胸

  所謂含胸是和挺胸相對的,只要不挺胸就算含胸了。具體要求是,下頜微微內收,雙肩微微前卷,感覺自胸部到腹部氣很順暢即可。只要做到含胸,就會感覺小腹微微發脹,這就是所謂的“氣沉丹田”。

  記住,不可憋氣讓小腹變大,強行氣沉丹田,那樣會出問題的。雙腳站立時距離與肩部等寬,略寬一點也可以。

  總之,上述各個要領必須同時做到,這樣站立久了,人就像一棵樹一樣,落地生根,腿部力量逐漸增大,雙腳就像生根一樣別人推不動,這樣混元樁才算入門。至於高深功夫,也是終身不盡之學,正所謂藝無止境。

覺得練拳沒漲功夫,就練太極混元樁吧

  練混元樁功的注意事項

  1.站樁之前,必須先做暖身運動

  站樁之前先活動筋骨,舒展四肢,使體內血氣流暢,體外肌肉鬆弛,不致因站樁而引起任何體內或體外的不快。站樁前的拉腿與松身或是行一遍太極拳等,都是為有好處。

  2.站樁之前,必須寧神養氣,吐濁納清

  站樁不是一上場便動手的,必須由無極樁,凝神片刻,調整呼吸,意念專一,口呼鼻吸,氣注丹田,人在定中聞蟋蟀,一切純任自然,全身放鬆,俟心平氣和,才可開始站混元樁。

  3.站樁之時必須表情自然放鬆

  練功時,面部表情自然微笑,雙目平視前方,不要仰頭或低頭,練功時也可閉眼去練。呼吸自然,周身放鬆,忌用拙力。只要能使身體自然直立,手臂抬起的姿式姿式正確,即為達到站樁的要求。

  4.飯後一小時之內不宜站樁。因為,飽腹未曾消化,反受其累,效果就會大打則扣。站樁結束後,半小時內不宜就餐、不宜喝水,影響氣血以及臟器的復原。站樁剛剛結束時,體內氣血運行狀態需要恢復到常態,吃飯喝水會對其產生阻礙。樁後1小時後方可洗浴。原因是:站樁結束後,毛孔經脈處於開張狀態,此時無論是洗熱水澡還是冷水澡,都極易引起溼氣入侵,會引發多種疾病。洗澡後不要馬上站樁,最好半小時後站樁為宜。站樁前排除大小便,站樁過程中不要大小便,收功30分鐘後方可。如果實在撐不住20分鐘未嘗不可。但是由於生理原因,會有這樣那樣的的突發階段,偶有幾次,幾無所謂。但是,不可長期如此。另:如果站樁過程中出現大量持續或間隔性排氣,打嗝,打噴嚏均為正常。

5.收功不易急

雙手反掌向下,輕輕按向小腹,緩緩呼氣。 雙腿站直。 雙手按腹深呼吸幾次,放鬆身體。雙手掌相互搓擦10~20次,然後再用發熱的雙掌上下搓擦臉部,手背叉腰在原地休息2~3分鐘,待四肢的酸、麻、脹、痛反應完全消失後,可離開原地。

覺得練拳沒漲功夫,就練太極混元樁吧

  混元樁練習神形要領

  上下相隨

  上下相隨者,即太極拳論中所云: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須完整一氣也。手動、腰動、足動,眼神亦隨之動,如是方可謂之上幣相隨。有一不動,即散亂也。

  內外相合

  太極拳所練在神,故云:“神為主帥,身為驅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舉動輕靈。架子不外虛實開合;所謂開者,不但手足開,心意亦與之俱開,所謂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與之俱合,能內外合為一氣,則渾然無間矣。

  相連不斷

  外家拳術,其勁乃後天之拙勁,故有起有止,有線有斷,舊力巳盡,新力未生,此時最易為人所乘。太極拳用意不用力,自始至終,綿綿不斷,週而復始,循環無窮。原論所謂“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又日“運勁如抽絲”,皆言其貫串一氣也。

  動中求靜

  外家拳術,以跳擲為能,用盡氣力,故練習之後,無不喘氣者。太極拳以靜御動,雖動猶靜,故練架子愈慢愈好。使則呼吸深長,氣沉丹田,自無血脈憤張之弊。學者細心休會,庶可得其意焉。

  虛靈頂勁

  頂勁者,頭容正直,神貫於頂也。不可用力,用力則項強,氣血不能流通,須有虛靈自然之意。非有虛靈頂勁,則精神不能提起也。

  含胸拔背

  含胸者,胸略內涵,使氣沉于丹田也。胸忌挺出,挺出則氣擁胸際,上重下輕,腳跟易於浮起。拔背者,氣貼於背也,能含胸則自能拔背,能拔背則能力由脊發,所向無敵也。

  松腰

  腰為一身之主宰,能松腰然後兩足有力,下盤穩固;虛實變化皆由腰轉動,故曰:“命意源頭在腰隙”,由不得力必於腰腿求之也。

  分虛實

  太極拳術以分虛實為第一義,如全身皆坐在右腿,則右腿為實,左腿為虛;全身皆坐在左腿,則左腿為實,右腿為虛。虛實能分,而後轉動輕靈,毫不費力;如不能分,則邁步重滯,自立不穩,而易為人所牽動。

  沉肩墜肘

  沉肩者,肩鬆開下垂也。若不能松垂,兩肩端起,則氣亦隨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矣。墜肘者,肘往下松垂之意,肘若懸起,則肩不能沉,放人不遠,近於外家之斷勁矣。

  用意不用力

  太極拳論雲:此全是用意不用力。練太極拳全身鬆開,不便有分毫之拙勁,以留滯於筋骨血脈之間以自縛束,然後能輕靈變化,圓轉自如。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長力?蓋人身之有經絡,如地之有溝壑,溝壑不塞而本行,經絡不閉則氣通。

  如渾身僵勁滿經絡,氣血停滯,轉動不靈,牽一髮而全身動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氣即至焉,如是氣血流注,日日貫輸,周流全身,無時停滯。

久久練習,則得真正內勁,即太極拳論中所云:“極柔軟,然後極堅剛”也。太極拳功夫純熟之人,臂膊如綿裹鐵,分量極沉;練外家拳者,用力則顯有力,不用力時,則甚輕浮,可見其力乃外勁浮面之勁也。不用意而用力,最易引動,不足尚也。

覺得練拳沒漲功夫,就練太極混元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