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印度總統不廢除種姓製度?

吐蕃雪山寺鳩摩智


首先要明確一個問題,種姓制度並不見得落後!

可能在中國人看來,種姓制度是一個侵犯人權的落後制度,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印度是全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這可不是印度人自己冊封的,而是來自於歐美人的共同認可。所以,在承認印度種姓制度存在的前提下,也請不要忘了印度的國家制度並不落後。

印度身上還有一個標籤: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去二十年中,其平均年度GDP增長率為5.8%!

雖然印度只有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在這片土地上生活著十幾億人口。印度在最近幾十年的時間裡,頂著國土面積小,人口眾多的壓力,仍然讓自己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可見,印度目前的制度對他們來講還是非常有利的,當然也不能忽視種姓制度給這個國家帶來的好處。

種姓制度的好處。

印度人的教育水平還是比較低的,2011年的識字率為74.04%:女性為65.46%,男性為82.14%。對佔印度絕大多數的第四等人和賤民來說,他們的受教育水平更完全無法和高種姓的人相比,對職位的競爭力上更沒辦法比。種姓制度的存在,讓一些特定的工作崗位能夠被低種姓和賤民壟斷,提高了他們的就業率。所以假如沒有種姓制度,低種姓和賤民的失業率和生存能力都會比現在要低得多。

種姓制度的存在,還提高了印度人的紀律性。不要說印度,像中國、日本、美國這樣的國家,在教育水平遠遠超過印度的時候,在高速發展階段,都會表現出普遍的低素質行為,甚至到今天美國人的低素質仍然沒有改變過來。

但是,印度由於種姓制度的存在,每個人都需要做出符合自己身份的行為,所以相對來說,你會發現印度的種姓制度讓印度人有了較強的紀律性。雖然沒辦法和發達國家相比,已經超過了很多國家,這也是印度能夠成為世界上最大勞動力輸出國的優勢所在。據估計,每年有超過2000萬人在國外務工。所以,種姓制度在於維護印度社會穩定,為印度發展保駕護航的作用上不可忽視!

可見,印度種姓制度的存在,是他們能夠在過去20年中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雖然種姓制度如果單拿出來看,似乎比較落後,只要放到印度這個國家背景中,你會發現這種制度不僅不落後,而且是一個非常合乎時宜的制度。


歷史風暴


印度法律明確已經廢除了種姓制度,目前來說,種姓制度的影響層面不是政治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

總所周知,印度是人口僅次於中國的人口大國。大量的人口下的印度,卻為人口素質和教育上落後了很多,導致印度發展沒有超高速發展的底蘊和空間。

印度雖然較早的收到英國文化的洗禮,但是那也是強行的文化侵略和植入,並不是為了開化。

歷史悠久的印度,社會體系經歷了很長時間的形成,並非一兩句話,一個法律的頒佈就可以徹底改變的。

就如美國也是一樣,雖然高舉自由民主的旗幟,但是國內的種族歧視問題依舊長期的存在。即便是法律規定了不論是白人還是黑人一律平等,但是少數人的觀念依舊根深蒂固,即便是美國第一個黑人總統奧巴馬也不能改變這種社會觀念。

強如美國也會存在一個法律不能解決的問題,更可礦是印度。

有一點我們必須清楚的是,法律保障的是社會基礎秩序,更高層的需要道德或者其他東西來約束。

畢竟,法律能限制我們做什麼,但是卻不能限制我們想什麼。

印度局部發展較快,這也是早期種姓制度積累的結果,總有一些人擁有更多的資源,所以能夠有利的佔據更多的資源。

讓多得更多,這就是自由的資本主義歸途,



看點兒歷史


今年8月19日,印度南部克拉拉邦遭到了巨大洪災,有幾百人喪生,許多村莊被淹沒,很多人不得不爬到房頂等待救援,很多漁民出於好心也開著漁船到當地去救人。這些漁民受到了災民的感謝和讚美,但是有些災民的表現卻讓漁民“很受傷”。

當時有一家17口人在屋頂上呼救,一名漁民準備去搭救他們,竟遭拒絕,並讓這個漁民離開,過了5個小時,當這個漁民再次折返經過,發現這家人還在呼救,於是他再次準備停靠準備救人,這家人的男人卻說:救人可以,但是你不能碰我們。

因為,這家人屬於印度教裡的最高種姓—婆羅門。

印度有一個教授,叫考沙兒,是一個大學教授,即使放在我們國家也必然是一個地位較高、備受尊敬的人。可惜他是達利特人,就是屬於最低等的賤民階層,也是“不可接觸者”。

她上學的時候,按照學校的規定,只能穿低種姓才能穿的藍色校服,她在學校裡,不能喝水,因為會弄髒學校裡的水,有次她實在渴的很就到學校附近討水喝,遭到了高種姓居民的驅趕和斥責,因為賤民喝過的水都會變髒。

她去超市去買酸奶,營業員故意把酸奶滴在她身上,印度的天氣非常炎熱,酸奶會隨時引來很多蒼蠅,而印度教規定了賤民只能穿發臭的衣服。

她上了大學,在自習室裡坐了一張椅子,結果其他同學就把這個椅子重新清洗煙燻消毒之後才坐。

她做大學教授,有次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結果房東第二天就要求她掃廁所,因為這是“賤民的義務”,她氣的馬上搬走,而房東則把住過一天的房子重新刷了一遍漆。因為房子被汙染了。

即使到了21世紀,對於很多印度人來說,一出生就決定了命運,即使沒有做過什麼,只是因為出生在了低種姓人家,她就只能這麼一輩子屈辱到死。

印度有5大種姓階層:婆羅門,擁有極大的政治權利,剎帝利,擁有軍事和行政大權;吠舍作為平民作為中間階層,沒什麼特權,構成了中產階級的主體;而首陀羅則是低種姓,沒有任何權利,只能從事一般職業;最悲劇的是賤民階層,在印度大約有1.6億,他們是極其卑賤的不可接觸的人,即使在今天的印度農村地區,還經常能看到很多賤民,躲著人走路,以免自己的影子落在別人身上,甚至他們還要邊走路邊掃除自己的腳印。

而印度總理莫迪的家庭屬於第三等級“吠舍”,屬於其中的Ghanchis , 這是一個以榨油為主的階層,也算是印度的中間階層。

賤民這麼不受待見,為什麼不反抗?其實也很簡單,這3000多年的制度,已經深深紮根到印度人的靈魂深處了,這就是命運!

對很多賤民來說,這輩子受的罪,是上輩子造的孽,如果這輩子好好受苦、乖乖修行,逆來順受,等到下輩子,就能投胎到高種姓人家了,對他們來說,苦難只是一場修行罷了,早晚有天會感動印度教的神們,拯救自己脫離苦海。

最可悲的是,賤民不僅備受歧視,本身內部之間,也互相看不起,搞摩的的看不起開三輪的,騎三輪的看不起騎自行車的,掃垃圾的看不起掏糞的,他們互相視為“不可接觸者”,寧可跪舔高種姓的聖潔不願受到汙染。

當他們把改變命運的希望寄託到了來世和輪迴,也就註定了他們悲慘的命運代代相傳。

當然,印度憲法里老老早早就廢除了種姓制度,但也只是法律層面,這3000多年的制度,還需要很多代人的努力,才能逐漸徹底消亡。


雲中史記



現任印度總統拉姆·納特·科溫德(Ram Nath Kovind)


首先,印度是聯邦制議會制民主制共和制國家,總統是國家元首,而總理則是政府首腦。根據印度憲法第五部分第一章的內容,印度總統是國家元首,是武裝部隊總司令。而總統是由印度議會(聯邦院和人民院)和印度各邦和地區的立法議會組成的選舉團選舉產生的。而雖然根據印度憲法第53條的規定,總統可以直接通過下級機關行使其職權,但總統的權力只是名義上的。事實上,印度的行政權力是掌握在議會多數黨領袖擔任的總理及其領導的部長會議手中。也就是說,雖然根據印度憲法,印度總統有權任命在人民院中佔多數的黨的領袖為總理,並根據他的建議提名其他部長。而且總統還有權任命最高法院和其他高級法院的法官。另外,只有總統有權解散人民院,議會通過的法律必須由總統同意。但是印度總統上述所有權力都是根據總理領導的部長會議的建議行使的,總統在所有這些事情上,其實都沒有什麼自由裁量權,真正的行政權力屬於總理領導的部長會議。而總理領導的部長會議,真正要負責的是議會人民院,而不是總統。因此,作為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印度總統的權力非常有限,像這種廢除某種根本制度的問題,印度總統根本就沒有任何權力去做。提問者問為什麼印度總統不廢除種姓制度,不管種姓制度如今在印度是否合法,但提問者問錯對象了,不應該問印度總統如何,而是應該問印度議會、印度政府總理如何。


印度憲法序言


其次,事實上,印度憲法和法律已經廢除了種姓制度,也就是說,從法律上來說,種姓制度是非法的。在印度憲法第三部分,即基本權利這一部分,規定了廢除種姓制度。其中印度憲法第14條規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15條禁止基於宗教、種族、種姓、性別、出生地或其中任何一種的歧視;第16條規定在就業方面機會均等,防止國家以宗教、種族、種姓、性別、血統、出生地、居住地或其中任何一條為由歧視任何人;第17條規定不可接觸(Dalit)的做法是非法的。1955年印度頒佈的《不可接觸(罪行)法》(1976年更名為《民權保護法》)目的即為了促進這一目標。而1989年印度頒佈了《定編種姓與部落(防止暴行)法》(Scheduled Castes and Tribes (Prevention of Atrocities) Act),這一法律是為了幫助不可接觸者,即達利特人融入印度社會。並且,印度政府為了消除種姓制度也做了不少努力。例如:(1)建立全國定編種姓委員會(The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Scheduled Castes and Scheduled Tribes )以調查、監督、建議和評估定編種姓和部落的社會經濟進步狀況.(2)政府工作分為四類。在薪酬最高的A和B組職位中,最低種姓人員佔有職位比例不低於人口百分比的30%,在C組職位中,最低種姓人口所擁有崗位比率與人口比例大致相同,在D組職位中,最低種姓人口擁有崗位比率比人口百分比多30%。(3)達利特人巴拉克克里斯南(Konakuppakatil Gopinathan Balakrishnan)2007年成為印度首席大法官。(4)2007年達利特人馬瓦瓦蒂(Mayawati Das)成為印度北方邦首席部長。(5)2009年印度議會人民院選舉達利特人梅拉庫馬爾(Meira Kumar)為印度歷史上第一位女性議長。(6)印度最高薪、最高職位中的最低種姓人口,從1959年的1.18%,增長到1995年的10.12%,增加了十倍。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印度政府在法律上和政府層面,對推動禁止種姓制度,做了不少工作,也有了不少的功效。


前印度首席大法官達利特人巴拉克克里斯南


最後,雖然在法律上,印度的種姓制度已經被禁止,種姓歧視也是違法的,但在現實社會中,種姓制度仍然存在。種姓制度最初是隨著雅利安人入侵印度而建立的社會制度,原本的種姓制度並非劃分階級及人的高低貴賤,而是確保雅利安人的政治地位,並且確保每種工作都有一定人數。但隨著馬木留克、莫臥兒等外來征服者統治印度,種姓制度歷經調整,到英印時期出於英國統治需求,逐漸固定、僵化,成為階級森嚴的體系。某種意義上,種姓制度已經與印度文化傳統習俗混合為一體,想要徹底清除種姓制度對印度的影響,並不是某屆政府幾年,或者某幾屆政府十幾年,幾十年的推動就能夠達成的一項任務。真正解決種姓制度是一件曠日持久的工作。換句話說,雖然印度在法律上已經取消了種姓制度,但是在印度,種姓制度仍然根深蒂固,種姓問題仍然是困擾印度的一大痼疾。例如2006年發生的克蘭及大屠殺(kherlanji massacre)就是四名定編種姓的成員在馬哈拉斯特拉邦的四名成員在一個叫克蘭及的小村被虐殺,而施暴者是高種姓成員。但直到這一事件引發定2006年達利特人在馬哈拉斯特拉邦抗議與騷亂才引起印度輿論關注。因此,雖然印度政府在法律和政治上有很多措施來禁止種姓制度,但事實上種姓制度仍然頑固的存在,而且種姓制度帶來的不平等現象仍然廣泛存在於印度社會。所以,雖然種姓制度的影響在當代印度已經下降了不少,但並不代表印度已經解決了種姓制度帶來的不平等與歧視,種姓制度仍然會長期存在,直到其存在的社會經濟文化基礎被徹底摧毀,但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


hording


印度所謂的世界最大的民主國家,是西方國家捧印度給它起的,但印度的種姓制度確實影響了印度的發展,但為什麼印度不廢除呢?一、種姓制度根深蒂固

只要提起印度的種姓制度,都會觸動印度國民的敏感神經。種姓制度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將人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四個等級,還有一種排除在種姓之外的人達利特,也就是常說的賤民。這一制度在印度根深蒂固,既得利益者不可能放棄特權。印度和其它國家獨立的方式不同,它是在國父甘地通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使印度脫離英國獨立的,這種奇葩的獨立方式世界絕無僅有,既不通過武裝鬥爭也不推翻現有高姓種統治特權就獨立了,沒有經過徹底的鬥爭,印度是獨立了,但原來那一套種姓統治制度還是流傳了下來。

二、地方阻力強大

印度是有各個地方邦組成的聯合國家,信仰差別非常巨大,每年都因教派衝突發生一些流血衝突,而且印度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制力是比較弱的,一些實力強大的土邦有時還不執行中央政府的命令。即使印度中央政府想廢除種姓制度,到達下面地方政府也是無法執行。別說有3000多年曆史的種姓制度,就連2016年11月開始的廢鈔令也以失敗告終。莫迪上臺後一直雄心勃勃,但印度的國情是世界最複雜的國情之一,特別是中央控制力弱和腐敗,嚴重影響莫迪的改革進度,想要廢除種姓制度,目前來說是完全不可行的。


麼爺的舅舅


在1947年印度獨立的時候,就已經在法律上廢除了種姓制度了。既然如此,印度總統也就沒必要“脫了褲子放屁”,再頒佈總統令廢除種姓制度了。

其次,雖然在名義上總統是印度的最高元首和武裝部隊總司令,但他往往是個虛職,沒有實權。印度政府的實權人物是總理,他經常代表國家出訪,處理國內大事,會見外賓,主持國家慶典等等,在國內外媒體面前是頻頻亮相。但印度總統就沒這麼風光了,所以,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印度是有總統的。

最後,印度雖然在法律上廢除了種姓制度,但種姓制度在印度卻是根深蒂固,人一出生就被分為三六九等,永世不得翻身。種姓制度為何在印度根深蒂固呢?一是種姓制度在印度歷史悠久,印度教和佛教都宣揚“天命論”。而印度人有76%是信仰印度教的。他們從小就被教育“你這輩子命不好都是因為你的上輩子不做好事,所以被懲罰。你就認命吧。希望這輩子你多積德行善,下輩子投個好胎。”所以印度人也就老老實實,安於天命。二是在英國殖民印度的時候,你別看英國到處標榜自己如何的文明、先進、民主,但為了便於統治印度,英國殖民者也延續了種姓制度。這樣英國就可以花很小的代價去殖民統治印度了。三是印度的獨立並不是通過革命,而是通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來獲得的。不經過革命的洗禮,各種封建制度的殘餘、種姓制度、對女性的歧視等等不好的思想得以保留下來。而印度統治階層為了便於控制全局,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也不熱衷於做解放思想,普及教育,實現男女平等,廢除種姓制度等等的正能量的事。所以,印度的種姓制度雖然在法律層面上是廢除了,但事實上它還大行其道。


血染戰旗紅


曹操和司馬懿,門閥士族形成對魏晉南北朝的影響

對於司馬懿和曹操的評價問題。可以這麼看:曹操出身寒士一切都是自己的奮鬥的結果,司馬懿出身門閥士族,多少自己本身能力是比不魏武帝的,司馬家有天下,戲言之下就是司馬懿比較能活、能熬。所以現在對操的評價要高於司馬懿。

但無論如何曹操是出身於寒士,曹操本姓夏侯,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操一生南征北戰,官渡之戰滅袁紹;後滅呂布、馬超等。對外滅南匈奴、烏桓、鮮卑等,從公元189年董卓進京到220年間曹丕代漢31年裡,大致統一了北方。

而司馬懿出身河內的司馬世家,從西漢初就已經在此。司馬懿明顯從功業上不如魏武帝,最大的功績就是抵禦諸葛亮的北伐,遠征遼東,在曹操死後曹魏勢力裡面最有軍事才能和政治手腕的也就是司馬懿了。雖在滅遼東公孫淵築京觀看似短平快穩定了遼東,但此事不免有立威之嫌。在滅遼東錢前魏明帝已經猜忌司馬懿,但迫於無奈只得再次用司馬懿。徵遼東是公元238年;第二年魏明帝即死了。司馬懿接連熬死了曹操,曹丕,以及這個魏明帝。之後就是曹芳,司馬懿的高平陵之變發生在249年,但251年司馬懿就死了。看來是司馬懿也是最後想臨死之前奠定司馬家地位。司馬懿活了73歲,比曹孟德65歲要久。再次回來從徵遼東看司馬懿也是軍戰略進攻的高手,但在對付諸葛亮北伐、東吳時卻往往採取守勢,一個拖字硬是熬死諸葛亮,不免有些懷疑司馬懿的養寇自重的嫌疑。

曹魏勢力被司馬家取代,其實背後是門閥士族的作用。曹魏勢力興起雖有曹操南征北戰的功業,但門閥士族依然是看不起曹魏勢力。門閥士族放的興起是秦滅六國後實行郡縣制後,西漢、東漢在地方上形成的以血緣為紐帶的大族。本質上是經濟發展後,中央朝廷管不過來後形成的地方豪強勢力,通過把持漢朝的選官制薦舉、察舉,控制了地方的政治形態。

事實上,漢末到魏晉南北朝就是地方士族豪強興起時期。就是這些勢力是統一的阻力,他們的存在阻礙了對地方的有效管理。其本質上當年士族勢力控制著中下層社會,只有得到士族的支持才能有根基。所謂的人心向背其實是控制於這些人之手。

既然是得到士族的支持才有天下,那麼也就受制於士族。士族不是一個單一一個人或什麼家族,本質上是就是多個地方豪強勢力,本身就統一的最大阻礙。而且他們之間就是紛爭不斷,東漢末年到魏晉南北朝的戰亂不休,就有他們的影子。可以籠統的講門閥士族最大的問題是誰當皇帝無所謂,但別影響我家的利益。在這背景下世家大族的爭鬥不斷,這之後西晉八王之亂,東晉以及以後宋齊梁陳內部殺戮不斷就,就是世家大族矛盾激化的結果。

一個經濟利益衝突說得有些籠統,實際情況比這複雜。世家大族形成門閥以後的最大問題不是簡簡單單腐朽、落後、奢侈可以概括的。這裡面有人的本性在起作用,基於經濟基礎上形成的階層會有一系列文化、禮儀、婚姻等來固化階層利益。

具體到某個人和地方,簡單來說就是歧視鏈,這些和人與生俱來的傲慢與偏見有關。我們現在網上的地域黑、地圖炮等,以及與之類似的一起看不起某省的人;某省江南看不起江北的人;某市看不起所有的外地人等,還有豆腐腦吃甜吃鹹,吃大米還是吃麵好南北之爭等之類都可以在網上吵成一片,就是此類問題。但這些問題在我們現在也只是打打嘴皮子仗,是不能放在正式場合說的,這是政治不正確的表現。但在魏晉南北朝時就不是這個樣子了,門閥士族們是正式把這些東西刻在腦門上的。本來中國就比較大,十里不通俗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在那時的,你一個走路不同,禮節不對,口音不對,用詞不當等等諸多屁大事情可能成為恥笑你的藉口。而且這一切不看事情只看門第和姓氏,姓氏高了什麼都對,是名士風範。是寒族做什麼都是被嘲笑的藉口。說句實話這種歧視鏈,就是這些所謂門閥大族想形成自然而然掠奪你寒族的藉口,再經文化或宗教上固化就會形成這些事是天然的感覺。類似的例子就是印度的種姓制度;從西漢到魏晉南北朝中國已經形成類似種姓的階層固化的現象。這一現象一旦形成就會造成實際上的思想、政治、經濟的分裂。魏晉南北朝一直無法統一的道理就是門閥士族。

但中國為什麼這一現象沒有持續下去,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地緣政治原因。先說簡單的,中國是同一種族,雖有白匈奴但也是少數,不會形成像印度由於膚色的原因天然的歧視鏈。本來這些歧視就是經不起推敲的,但這種歧視鏈會嚴重影響對事情的看法,不說魏晉南北朝的事情,魏晉南北朝這類事世說新語寫了很多。單就北宋時王安石變法就可以看出這些問題的危害,王安石是南方人,所以支持變法的都是南方人,反對的都是北方人。本來變法就是一件大事,其中肯定是有利有弊,大家應該靜下心來,認真討論變法的弊與利,多少是要幹事的樣子!但實際呢,以地域分成舊黨新黨,不說對錯只問黨同,蘇軾說句公道話都弄得裡外不是人。這類事情唐朝牛李黨爭,明朝的東林黨人也有這現象。這是已經後世皇權已經加強的情況了,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那就不是黨爭了,那就是赤裸裸的歧視。你寒族說一句話,人家鼻子一哼,對你就是愛理不理,就像印度高種姓對賤民一樣。

那事情咋辦,中國不像印度就一個印度次大陸,基本上熱帶亞熱帶氣候,沒啥事。中國比印度大多了,從氣候角度講也不穩定,就到現代不也一樣,年年不是這裡澇就是那裡旱,仔細查查就會發現幾乎每年都又不同程度的災害。在地理上也是從溫帶、寒帶、熱帶、亞熱帶,平原、山地、丘陵、草原、江河什麼都有。管理這麼大國家,每年的事情會少了嗎!中國還有一個很特殊的黃河,這是一條大家都知道的河流,不僅僅是含沙量大的問題,黃河其實在有人類以前,一出鄭州花園口是沒有固定河道,是漫流狀態,自己想咋留就咋流,以泰山為中心,今年奪淮河往南流,一旦淤積多了,明年就可能漫流往北奪海河往北流,在一個從河北到安徽的範圍內漫流,我們現在的河道是人工挖的。簡單的說,就是為了治理黃河,就需要我們形成一個上下游地方人統一起來一起全流域治理。否則是沒有任何辦法的,就這一直到現在雖然黃河流量小了,但治理黃河都是國家大事,何況魏晉時期。

說這些事情就是說,治理國家幹大事需要的是,從基層幹起,明白治理國家問題核心在哪裡和的人才,幹實事的人。不需要那些談論玄學,談論吠陀經的人;中國不是印度沒什麼事情的國家。

門閥士族們侃侃而談,不屑於談實務的才是最大的問題,魏晉南北朝往往都是,士族居高位不幹實事,皇帝只好任用寒族去幹實事,掌握機樞的反而是寒族。

對比曹操和司馬懿就是:曹操是那個寒族幹事的人,司馬懿是哪個不幹實事的士族的人。相比門閥士族起來司馬懿是比較能幹的人,但對於一個帝王來講還是差很多,帝王不是能忍能熬會殘酷就可以的了。


沙中土大溪水


法律上早已廢除了種姓制度,但由於宗教制度的毒害以及統治階層啲特意引導,種姓制度已深入人心。印度種姓制度之所以不能根除,主要原因是缺少一場革命,印度之獨立來(包括獨立)未發生過全國性戰爭,更未談革命了。印度的獨立都是英國給的,人民未經歷過死與生過程,未喚起反抗。人民受教育程度低也是未發生革命啲原因。


家春秋26


自1947年8月15日印度脫離殖民體系獨立以來,種姓制度的法律地位己被正式廢除,憲法明文規定,人人生而平等,任何人不得以種姓,宗教,出生地為藉口歧視他人,今日之印度,任何人的身份記錄裡,不再有任何關於種姓的記載,題主提的問題,早在70年前就以解決,不必再為此操心。

儘管法律層面已廢除,為何印度依然存在這種現象?這和印度建國體制有關係。

印度是靠不抵抗,不配合,用和平的方式建國的,封建的思想,封建的生活方式遺留了下來,種姓制度結束了,種姓意識卻留了下來,源於我們對印度不夠了解,還總以為種姓制度還存在,現在的印度總統就是低種姓的,政府部門大量的官員存在,如果種姓制度還存在,這種事怎麼可能發生。

印度的種姓是一種世襲的社會等級,分四大種姓,一,婆羅門,二,剎帝利,三,吠舍,四,首陀羅,過去是規定,種姓外不能通婚,不能交往,主要是高種姓人為保持血統的高貴性,現今高種姓與低種姓結婚還是會遭到世俗的反對,當然是高的反對,低的是不會反對的。您如果還不能理解,我給你打的不恰當的比方,以前劃成份時候,有地主,富農,中農,貧農的成份,如果地主成份和貧農成份攀親,貧農家庭會同意嗎?一般也是地主找地主,貧農的找貧農,不過我們的歷史極其短暫,印度的歷史綿延3000年。





雪上長留馬行處


在古代印度的階級分化和奴隸形成的過程中,出現了四個種姓: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婆羅門是祭司貴族,掌握神權,壟斷宗教和文化,地位最高;剎帝利是軍事貴族,掌握行政和軍事權力,地位僅次於婆羅門,以上兩個高級種姓佔有大量生產資料,靠剝削為生,構成統治階級。

圖為印度的高種姓,區分高低種姓看膚色,看職業。

吠舍是小生產者,是中下層自由民,他們必須向國家繳納賦稅;首陀羅是被征服、或者失去土地的奴隸。為了鞏固高級種姓的特權地位,婆羅門制訂了各個階級所能遵守的法規,包括了職業、飲食、婚姻、宗教生活、權利義務等作了嚴格的規定,這樣種姓制度被法律的形式固定流傳下來。

除種姓外,印度還有一種叫賤民。

而種姓制度的職業世襲固定不變,並且保持嚴格的界限;各個種姓必須按規定從事自己的傳統職業,不得任意改變;實行嚴格的內婚制,禁止各種姓之間通婚;在飲食方面一個種姓吃什麼,不吃什麼,法典都作了明確的規定;每個種姓在各個部落都有自己的管理機構。

據說印度人非常歧視黑人,截止到2017年在印度留學的非洲人只有不到25000人。

而這種可怕的種姓制度在印度已經實行了3000多年,在印度人的心中早已根深蒂固,而作為信仰印度教的百姓,種姓制度又是印度教的立教根本,所以很多印度低種姓選擇苦修,心甘情願被剝削,希望下輩子投好胎。

2016年印度民眾因種姓制度抗議。

雖然印度在1947年建國時就廢除了種姓制度,但一直是印度社會精英、掌握印度權力和財富的高種姓依然佔據著大量資源和機會,印度又是個宗教至上的國家,比如不及印度人口2%的婆羅門高種姓佔有了印度70%的司法權,低種姓依然不被公平與保護。對於順應種姓制度的印度人來說,高種姓享受多少權利就得承擔多少義務,而低種姓不享受權利也不用盡義務,生活得過且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