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2018年世界盃,哥倫比亞對陣日本的結果會是怎樣的?

大樹200949431898


日本隊又在要小組賽和哥倫比亞交手了,日本肯定輸球。。


2014年世界盃小組賽最後一場,日本被哥倫比亞按在地上強力摩擦,1:4,丟球丟人。哥倫比亞根本不把日本當盤菜,3:0勝希臘,2:1勝科特迪瓦,4:1勝日本,強勢殺入十六強。八分之一決賽,哥倫比亞2:0戰勝南美兄弟烏拉圭,歷史性的挺進八強。但在四分之一決賽被東道主巴西2:1幹掉。

哥倫比亞第一次參加世界盃,是在1962年的智利世界盃。分組不是太好,兩屆世界盃冠軍烏拉圭,強大的蘇聯和“變態”的南斯拉夫。第一場被烏拉圭2:1擊敗,還能接受。尤其是第二場,哥倫比亞竟然4:4逼平了蘇聯,這可那是新科歐洲盃冠軍!哥倫比亞人士氣大漲,決定拿南斯拉夫祭旗,結果很不幸,哥倫比亞自己變成了魚肉,0:5被南斯拉夫瘋狂蹂躪。

哥倫比亞沒想到,他們的第二次世界盃之旅竟然時隔28年,1990年才成行。可哥倫比亞人到現在都後悔一個決定——放棄了世界盃主辦權!

1986年是在墨西哥舉辦的,馬拉多納一戰封王。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墨西哥其實是替補舉辦。替補的就是哥倫比亞。1974年,國際足聯決定把1986年世界盃主辦權交給哥倫比亞。但你也知道,哥倫比亞國內局勢一下動盪不安,各種游擊隊神出鬼沒,黑手黨、大毒梟橫行霸道,國家經濟也被折磨的皮包骨頭。哥倫比亞拿不出錢辦世界盃,再說很多國家隊也不敢去哥倫比亞送死,你能想到世界盃在以色列舉行嗎?

1982年11月,哥倫比亞總統貝坦庫爾正式宣佈放棄1986年世界盃主辦權。之後就是墨西哥擊敗基辛格搖旗納喊的美國,第二次舉辦世界盃,才有了馬拉多納的曠世傳奇。

1990年世界盃,大家對哥倫比亞的小組賽估計都沒啥印象了。2:0勝阿聯酋,0:1負南斯拉夫,只是1:1平了最後的冠軍聯邦德國,算是小小的驚奇。哥倫比亞一戰成名,是在隨後的八分之一決賽上對喀麥隆。很多人想起來了,當時42歲的米拉大叔進了一個精彩絕倫的球,青史留名。而悲慘淪為背景板的,就是哥倫比亞最著名的守門員——瘋子伊基塔。正是伊基塔瘋狂玩火,白白送給米拉成名的機會。1:2,哥倫比亞回家。

四年後的美國世界盃,哥倫比亞再次成為悲劇的焦點。哥倫比亞和東道主美國、羅馬尼亞、瑞士分在一組。當時哥倫比亞實力最強,在預選賽差點把阿根廷踢出世界盃。烏鴉嘴貝利說了:看好哥倫比亞奪得世界盃冠軍。

第一場1:3稀裡糊塗的輸給了羅馬尼亞。第二場出了大事,1:2輸給美國,但是美國其實只進了1個球,另一個球,就是著名的埃斯科巴烏龍球。第三場雖然贏了瑞士,但小組倒數第一滾回了家。埃斯科巴回到國內,被賭球賭輸的瘋狂球迷連開六槍打死。那屆世界盃本來很精彩,但因為這場烏龍悲劇,蒙上一層厚厚的陰影。

1998年世界盃,哥倫比亞又來報到了。同組的有昨天剛剛打完的英格蘭vs突尼斯,還有1994年的對手羅馬尼亞。哥倫比亞逢羅馬尼亞必輸,0:1沒任何脾氣。第二場還不錯,1:0幹掉突尼斯。最後一場能贏英格蘭就出線,結果掉了鏈子,0:2輸了。

哥倫比亞的世界盃之旅非常有意思,先是六屆世界盃預選賽接連被淘汰,然後是三屆世界盃接連參加,然後又是三屆世界盃預選賽接連被淘汰,直到2014年世界盃打進八強。

2018年世界盃,哥倫比亞能不能打入八強不好說,但在有波蘭、塞內加爾、日本的小組,只要自己不掉鏈子,出線應該問題不大。


地圖帝


四年前哥倫比亞進入八強惜敗給巴西但表現讓人印象深刻,其中在小組賽他們就與今天對手日本同組上演大比分逆轉好戲,兩年前美洲盃季軍成績也看得出球隊依然是競爭力十足。四年來球隊陣容整體變化並不算大但在佩克爾曼的調教下愈發成熟。陣容上鋒線法爾考重新找回霸氣後給鋒線加碼不少,另外巴卡過去一個賽季狀態也不俗進攻有了雙保險,中場領軍人依然是羅德里格斯但賽前有小傷能否得及登場尚且未知,當然除了他之外球隊缺少能夠幫其梳理中場的創造性球員也是一大隱患,後防線在米蘭的薩帕塔領銜下過去大賽表現都算比較穩定,因此他們的前景還是備受期待的。

日本雖然是眾多旅歐球星組成但整體年齡也達到峰值,預選賽雖是直接晉級但哈利霍季奇執掌下球隊小快靈的特點不斷退化,由於與球員和足協矛盾頻發兩個月前被時任足協技術委員會委員長西野朗頂替,可是即便俱樂部履歷不俗但倉促接手下國家隊反倒面臨巨大戰術變化,從熱身賽表現看球員配合不夠嫻熟且戰術也還未成行最終只是戰勝巴拉圭其他比賽都難有說服力表現。但恰恰就是在戰勝巴拉圭的比賽西野朗對戰術直接進行調整迴歸四後衛反倒比賽打得流暢不少,另外香川真司直接被激活可能將會確定組織者身份從而擠掉本田圭佑。應該說雖然紙面實力依然是亞洲頂尖,但近年來日本也面臨國家隊風格轉換的問題,另外以他們的技術特點打南美技術流將很難有優勢。

從技戰術,身體,速度等角度考慮,哥倫比亞全面佔據上風,因此取勝無懸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