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护航非公|江津:优化检察服务助力企业“走出去”

护航非公|江津:优化检察服务助力企业“走出去”

“今天,作为民营企业代表参加座谈会,我感觉非常荣幸。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近几年,我们能够切切实实感到检察机关对非公经济保护力度的加大,也很感谢检察机关作出的努力。”

6月4日,重庆市江津区人大代表、重庆江电讯通产业集团公司董事长曾祥先在参加检察机关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座谈会时表示。

“去年重庆检察机关出台的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18条意见、加强产权司法保护12条意见等相关意见中,一系列保障性、服务性措施很具体、很接地气。比如,为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防止‘办了案子,垮了厂子’,慎重适用拘留、逮捕强制措施,这让我印象很深。”

曾祥先说,“一个企业的负责人、技术骨干被关起来影响的可能是整个企业的经营、生存发展,检察机关出台政策在办案中慎重选择办案时机和方式,不是一定要采取逮捕措施,这对企业的发展就很有利。”

曾祥先告诉记者,重庆检察机关和企业的沟通联系做得很到位,开展送法“进园区、进企业”活动、“加强诚信守法、推进依法治企”专题教育培训,多次和工商联组织座谈、交流,征求意见。

“以江津区为例,江津区检察院和区工商联联合签订《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确定由院领导和员额检察官一对一的服务企业的联络机制、办理案件的风险评估机制等。去年,区检察院民行科专门到江电集团进行法制宣传。”他说。

据介绍,今年,江津区检察院又启动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百企行’活动,该院副检察长谢增益率各科室的业务负责人一行6人,到江电集团开展走访活动,宣传检察机关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精神和具体举措,询问企业在经营方面的难处和法律方面的需求。

“检察官还发放服务民营经济调查问卷,给我们送来了《检务公开手册》《江津检察》等宣传资料,这些使得我们深受感动,感到检察机关服务民营企业的意识越来越强,对我们更加的尊重。”曾祥先说。

除了加强法律服务外,检察机关主动建立办案对企业的影响评估机制,更能在细节上考虑,尽可能降低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前段时间,江津区检察院在双福一企业被盗案中,邀请了工商联、民企代表参加,采取了公开听证、公开审查的方式,积极说服盗窃犯赔偿损失,既帮助企业追赃挽损,又进行了有效法制宣传,取得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检察机关的这些做法都很好,希望检察机关能够继续保持这些好的做法,坚持下去。”

曾祥先表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江电集团是涉外出口型企业,产品远销东南亚、非洲、南美洲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国际订单累计达10万吨,创汇9000余万美元。因此,建议检察机关在企业‘走出去’方面加强法律帮助和咨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