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被忽视的贵阳,正悄悄成为“下一个深圳”

哪怕是深圳,都不能比贵阳更能诠释什么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1

2015年,中国新兴城市第一名;2016年,全国26个主要省会城市GDP增速全国第一,中国最佳表现城市;“中国大数据之都”......

很难想象,这些荣誉竟然是属于贵阳的。

位处西南边陲的贵阳,在过去一直是偏远、贫困、经济落后等名词的象征,更是一度被舆论看做是“中国第一穷的省会城市”;也恰恰是这个被我们忽略不计的贵阳,如今竟然在不经意间飞上了枝头,成为了一只傲立于中国西南的“金凤凰”。

从昔日中国最穷的省会城市到当今中国城市发展的标杆,贵阳,这个诠释了什么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城市,其迅速崛起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2

跟着政策走,吃鱼吃肉

被忽视的贵阳,正悄悄成为“下一个深圳”

李白在《上李邕》中曾说道: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把诗仙的这句诗移植到贵州身上,应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

建国以后,国家决定优先发展工业,于是东北三省成为了被高层垂爱的“共和国长子”;改革开放后,我们经济发展要开放,于是东南沿海诸省,如广东、上海、福建、浙江等拔地而起;而身处中国西南边陲的贵州,一直是政策洼地。

这种不被重视的僵局,直到步入千禧年后才被打破。先是西部大开发将贵州作为重点照顾对象,“精准扶贫”的发展理念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后的“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更是着力将资源倾斜在贵州尤其是贵阳身上。

批准设立贵安新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安综合保税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示范区;支持贵安新区成为大数据产业技术实验区;“五横两纵”总体格局中,贵阳成为沪昆通道西段重要节点城市;将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上升为国家级国际性论坛......

政策上的优势,其实就是经济发展的最佳软实力。

政策的倾斜给贵阳经济带来的最大改变就体现在企业对贵阳的选择上,万达在贵州豪洒600亿,阿里巴巴牵手贵州政府打造大数据“政务云”,华为、戴尔、谷歌、IBM、高通、万科、碧桂园、京东、腾讯等知名企业纷纷开始布局贵阳.....

众多优质企业的选择既促进了贵阳经济的发展,也顺手将其“鸟枪换炮”,如今硬生生把二、三产业作为了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最为明显的就是贵阳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国的数据之都,号称“中国数谷”,这恐怕是贵阳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的。

3

领导很重要

被忽视的贵阳,正悄悄成为“下一个深圳”

另外,要解局君说,分析一座城市的崛起,除了政策上的优势外,其实还要看其领导的风格。

最为明显的就是大同的那位、重庆的那位。大同的那位,在大同大搞城市建设,其经济发展竟然只逊色于省会太原;重庆的那位,硬生生把一个出海口的内陆城市重庆建设成世界电子加工贸易基地,在土地和金融上的创新更是让重庆引领一时的风骚。

之所以说这么多,就是想阐述一点,中国目前大多数城市的经济发展很倾向于——“领导驱动制”。而贵阳之所以发展的这么快,与现在在重庆的陈先生密不可分的。

翻看陈先生的履历,解局君发现其足迹主要是浙江和贵州这两个地方,在经济上的造诣,其可谓是一把好手。上个世纪的浙江,那可是民营经济的发展,经济盛况更是一度令全国折腰;2015年之后其正式主管贵州,现在贵阳的顶梁柱——大数据产业,就是在其规划下作为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向的,而且,他现在负责的是重省重庆,那可是经济重省,要是没点才干能去吗?

这方面,解局君不敢赘言,大家都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3

“穷人家”搞发展有土办法

被忽视的贵阳,正悄悄成为“下一个深圳”

贵阳“超级大盘”统计表

一个城市的经济是否发达,其实主要是还是看其城市建设是否给力。

但是我们都知道,城市建设是需要钱的,前几年,贵阳乃至是整个贵州都是囊中羞涩的。哪怕它连续7年都位列于全国GDP增速前三,但是它底子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但是在这几年,贵阳城市建设不可谓不惊人,熟悉贵阳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这几年贵阳可谓是大拆大建。

过去“地标”正在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诸如陪伴了一代贵阳人的市西路、合群路的夜市一条街、大型棚户区花果园等等,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高楼大厦,诸如贵州金融城、花溪十里河滩湿地公园,高铁东站和假日方舟,泉湖公园和梵华里等,在修建中的恒丰贵阳中心、中天文化广场、万达广场、西南上城,更是在见证贵阳在城市建设中的快步走。

囊中羞涩的贵阳,要钱没有钱,那它是怎么大拆大建的呢?这个时候,就不得不说一下这个“穷人家的土办法”——超级大盘了。

超级大盘,顾名思义就是建筑面积超过200万平米的房地产项目。在贵阳由于财政规模有限,政府无力进行土地整理和市政投资,财政收入的拮据,导致政府只有能力做规划,没钱做投资和运营

,于是选择了出让土地增加财政收入。

但是我们也知道,贵阳的房价放眼全国是不高的,这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出让部分土地也不一定会带来大规模的财政增长,怎么办?那就加大土地供应量,量大了钱自然就多;然后将土地大规模的出让给开发商后,还将本应该政府承担的市政配套措施,诸如修路(贵阳多山)、商区建设、城区城中村和棚户区进行改造(花果园就是最好的例子)等甩给开发商。

这样通过用开发商的钱,来快速实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升级改造。因此,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超级大盘等于是开发商帮政府在运营城市,发展城市。

作为西南边陲的核心城市,目前贵阳的崛起已经成为了必然;马云曾经说过:“如果全国有三个发展最好的地方的话,贵州一定是最后一个。如果大家错过了三十年前广东、浙江的投资机遇,今天一定不能错过贵州。”

但解局君想,在这后面恐怕还要再加一句,尤其是不能错过贵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