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馬雲也開始養豬了,兩年後達到1000萬頭!

養豬,大家的頭腦裡想的都是農民自己養豬或者養殖場規模養豬,但是你聽說過用人工智能技術養豬嗎?現在,馬雲就要開始用人工智能系統“ET大腦”進行針對性的訓練與研發,在未來實現全方位智能養豬。目前,阿里雲與四川特驅集團、德康集團達成合作,這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啦!

馬雲也開始養豬了,兩年後達到1000萬頭!

“如果你有1000萬頭豬,單純靠人工已經沒法養了。”特驅集團CIO張海峰表示,以記錄小豬出生數據為例,每天有大量母豬生產,到底生了多少隻小豬,恐怕人都數不清。但是現在開始採用AI技術,具有各類豬隻數量識別、豬群行為特徵分析、疾病識別和預警、無人過磅等十項功能,這樣一定比人工的省了不少人力、物力、財力。同時從理論上來說,ET大腦可以讓母豬每年多產3頭小豬仔,且豬仔死淘率降低3%左右,對豬的成活率和數量上都有優勢!

馬雲也開始養豬了,兩年後達到1000萬頭!

2016年,中國生豬產值高達1.6萬億元,市場巨大。此前一年,“史上最嚴環保法”出臺,全國500萬養豬散戶退場,養豬在資本加持下加速產業化。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大公司開始參與養豬市場,如網易也在開始養豬,就連大名鼎鼎的國際投行美國高盛也在養豬,養豬這事已經至少成就了15家上市公司。

馬雲也開始養豬了,兩年後達到1000萬頭!

現在馬雲也加入進來,相信阿里能用自己高科技的AI技術提升養豬效率,以阿里雲與特驅集團首期落地業務為例,在使用ET大腦的豬場,每一頭豬從出生之日起就有自己的檔案,能得到無微不至的照顧。視頻圖像分析技術可以記錄豬的體重、進食情況、運動強度、頻率和軌跡,如果一隻豬長臥不起,那ET大腦就會判斷它是懷孕還是病了,提醒人工及時介入,如果只是豬想偷懶,飼養員就會讓它多走走,以免影響料肉比。ET大腦還可以通過紅外測溫技術和語音識別技術,監測豬的體溫和咳嗽的聲音,一旦出現異常,就能在第一時間做出疫情預警。同時,阿里還能用人工智能技術將PSY提升到國際頂尖的32頭。未來,消費者在超市挑選豬肉時,只要掃碼,就能獲取豬的全部生長信息,健康指數及配送信息

所以,這種全流程的人工智能技術方式必定會給阿里帶來巨大的經濟回報,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