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3 于是…你会表达你的怒火吗?

我是谁?

一如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镌刻着的神谕——“认识你自己”。在认识自我的道路上,我们始终在探索。而认识自己的一大部分,便是认识自己的情绪。这不仅是让我们自己了解自己的情绪,还更需要让对方了解你的情绪。

于是…你会表达你的怒火吗?

在我们的成长中,一直被教导不能生气、不能哭,于是我们常常会告诉对方“我没有生气”、“还好啦,没什么大不了的”。即使此时你内心已经是千万匹草泥马奔腾,却只能累积在内心。而这些累积的愤怒与伤心,要么当时就宣泄出来,要么会在某个临界点,突如其来地爆发出来,便有了之后更多的悲剧。

而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分享一些简单的表达情绪的方式。这除了方便我们表达自己的情绪,更重要的是让对方了解我们的情绪。学会这点很重要,因为这是情商高低的表现,如何明确又不失礼节的表达,很关键!

假设一个这样情景,你正在和你的好友聊天,喝着小酒,彼此有些微醺,于是说话上越来越放松和不顾忌。此时对方突然对你的伴侣进行了议论评价,”我觉得你老婆(或老公)怎么样怎么样,很不好……“

这只是一个假设的情景,可能有人会不以为然。同样的,在一个足够触犯我们自己情景中,我们该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愤怒的情绪呢?(大家可以先考虑自己可能的做法,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

于是…你会表达你的怒火吗?

X、Y、Z 沟通法

第一个方法在心理咨询上称“XYZ”沟通法。

如果我们将“情境作为“X”、行为作为“Y”、情绪作为“Z”,将这三者串在一起,例如你可以告诉对方:“昨天你在告诉我你在意的那件事情时”+“对我说话的口气有点凶”+“让我有点被吓到了”;“当你在我想要和你沟通的时候”+“你却不断地闪避话题”+“让我很生气,不知道该怎么和你沟通”;“今天我很准时到达约会的地方”+“你却姗姗来迟”+“让我真的很受伤”。

由此,X、Y、Z沟通法,便提供了我们一个练习表达自己情绪的模板。让我们可以试着用较为和缓的方式练习表达自己的情绪,从而有机会让关系中的一些问题能够被看见,从而获得彼此沟通与讨论的可能性。

于是…你会表达你的怒火吗?

“我”句子

除了X、Y、Z沟通法之外,“我”句子也是一种很常见的沟通方式。

不过“我”句子并不是要我们每一句话都用“我”当开头,而是将情绪重心放在自己身上所说出来的句子。

例如:

“你说我我不太喜欢很胖,其实这样蛮伤人的”、“下次你在告诉我你不喜欢我的某些事情时,能不能不要那么凶?”、“其实我不太喜欢你这样说我的伴侣,这样会让我蛮受伤的,毕竟她对我而言也是很重要的人,你对我而言也是蛮重要的人,我不想因为这件事情破坏你我之间的友情。”

这些句子有一个共通的特点,就是将情绪重心摆在自己身上,告诉对方自己的感受,而非怪罪与指责对方、要求对方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我们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自我组成都不太相同。因此,对方一旦触犯了我们重视在乎的事情时,或许对方并无意为之,但结果却是显而易见的。“我”这样的句子,重点在于让对方了解到自己重视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情绪,避免指责的同时,也增进彼此的了解,减少彼此的疙瘩。

情绪对于我们来说总是说来就来,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从心理学的理论上看,情绪位于认知之后,行为之前。

传统的心理学理论认为,当客观的事情刺激到我们,我们先会用自己的认知去解释客观的事情,紧接着这样的认知引起我们的情绪,在经过认知“加工”,情绪“渲染”后,我们得出了自己对于客观事物的反应,即行为!

正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这边便是俗话说的“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们情绪也就随之而来。

于是…你会表达你的怒火吗?

很多来访者会和自己的咨询师抱怨,自己无法控制情绪。当情绪袭来,自己就像海上的小船,仍由情绪的风浪摆布。可是反过来想,为什么我们要去抵抗自己的情绪呢?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会选择告诉大家表达情绪的方法而非控制的方法。因为控制很难,甚至本身就不应该去控制。情绪基于我们的认知、经历而产生,本身就是自己的一部分,没有谁该为谁的情绪负责,情绪就只是情绪而已。与其“抵抗”、“控制”不如接纳与表达!现实的说一句:

你的成长经历塑造了今天的你,同样给你应有的情绪。为什么要去控制甚至否认自己的情绪和经历呢?

这里是愁啥,一款专业的线上心理咨询手机APP。如果遇到情绪上的困扰,你可以选择寻求一位专属的私人心理咨询师来帮助你。愁啥?来聊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