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总结

高中语文语法知识总结

词性知识

一、分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实词包

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

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二、实词

(一)名词

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

2、种类:

①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

②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

③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

④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

⑤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

⑥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词)

3、名词的语法特征:

①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

②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

③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

④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

⑤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⑥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

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二)动词

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2、种类:

①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

②表示发展变化的: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

化、消失)

③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心理

活动动词)

④表示可能、意愿的: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能

愿动词同)

⑤表示趋向的: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

来(趋向动词)

⑥表示判断的,只有一个:是 (也叫判断词)

3、动词的语法特征:

①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爱祖国”

②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除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

程度副词外、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③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④动词可以重叠使用。一般表示时间短暂或试一试的意思,如“看看、走走,

研究研究”等。

能愿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趋向动词可单用,一般多用在其他动词的

后边。

(三)形容词

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颜色等的词。

2、种类:

①表示形状的:大、小、高、矮、长、宽、笔直、弯曲

②表示性质的:好、坏、美、丑、高明、美丽、诚实

③表示状态的:快、慢、软、硬、兴奋、激动、悠闲

④表示颜色的:黑、白、橙、红、苍白、碧绿、绿油油

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①形容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如:“太阳

红、红太阳”

②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③形容词的前边一般可以加“很、最、非常、十分、极、多么”等表示程度

的词。如“很大、最明白、多么慌”等

④形容词也可以重叠,有加重语义的作用,可以把事物的性质、状态描绘得

生动一些。

重叠形式:

单音节:基本式是AA或AA的、AA儿。如:早早、长长的、慢慢儿

双音节:基本式是AABB或AABB(的)、AABB(儿)如:清清楚楚、高

高兴兴(的)、痛痛快快(儿)

少数双音节贬义形容词的工A里医药卫生AB式:如:马里马虎、小里小气、

糊里糊涂

(四)数词

1、含义:表示数目的词。

2、种类

①确数:一、二、千、万

②概数:几、些、多、约

③序数:第一、老二、初五

3、数词的语法特征

①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作句子成分。

②数量短语常常作定语或补语,状语。如:一片浮云,看了一眼

③一些数词有固定的用法。数量增加要用倍数或百分数,可以说“增加了”

或“增加到”,前者不包括底数,后者包括底数。数量减少只能用分数,可以说“减

少了”或“减少到”,前者指净减的数量,后者指净剩的数量。

(五)量词

1、含义:表示单位的词。

2、种类:

①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A、表示个体单位的:个、台、条、段、根

B、表示集体单位的:对、双、群、类

C、表示度量衡的:米、千克、公里、吨、平方米、立方米

②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回、趟、遍、顿、阵

3、量词的语法特征:

①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后边,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

②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组成BB式,表示每一个都在内。

③量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

4、复合量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词构成,表示复合性单位。

①由两个物量词构成,表示同一事物的不同内容的计量。例如说到运输量中

的重量和里程,有“吨千米、吨海里”等,说到水的流量,有“秒立方米”。

②由物量词和动量词组成,表示事物单位和动作单位的加合。例如:“飞机共

飞25架次”“接待旅客100万人次”

数量词也可以重叠,组成“一B一B”式,修饰名词时,表示数量多,如“一堆

一堆的书”;修饰动词时,表示按次序进行,如“一个一个地说”;

(六)代词

1、含义:代替其他的词或者短语、句子的词。

2、种类:

①人称代词:代替人或者事物的名称。我、你、他、我们、它们、咱们、自

己、人家

②指示代词:起区别作用。这、那、这样、那样、各、每

③疑问代词:用于提问。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多少、几

3、注意事项:

①代词代替某一类词,就具有某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②“他们”的使用范围比较广,除了用于男性,男女兼有的复数,都可以用

“他们”。

③“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为了亲近,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

说话人和听话人

④指示代词“这”用于近指,“那”用于远指

⑤代词一般是实指,有时也可以用来虚指,指称不确定的人或事物。如“你看

着我,我看着你”。

三、虚词

(一)副词

1、含义: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频率、语气

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

2、种类

①表示程度:很、最、挺、非常、十分、格外、更、越、几乎、尤其

②表示范围:都、总、共、只、仅仅、单、就

③表示时间、频率:已、已经、曾、刚、才、正、在、立刻、马上、终于

④表示语气:难道、简直、岂、果然、居然、只好 

⑤表示肯定、否定:没、不、没有、莫、不用

3、副词的语法特征:

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和形容词,都能作状语。

(二)连词

1、含义: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用来表示并列、选择、转折、递进、

因果等关系。

2、常见的连词: 

和、跟、同、而、或、或者、而且、并且、虽然、但是、如果、只有、

只要、因为

(三)介词

1、含义:常用在名词、代词或者名词性短语前面,同这些词或短语一起修饰

或限制动词、形容词,表示时间、处所,方向,对象,方式,目的,比较等。

2、常用介词及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要记牢。

(四)助词

1、含义:是起辅助作用的词,没有独立性,意义最不实在。

2、种类:

①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

②动态助词:着,了,过

③语气助词:了、吗、呢、啊、呀、吧、哪、啦

3、注意事项:

①结构助词“的”主要用在名词前头,“地”主要用在动词前头,前后两

部分之间是修饰关系或限制关系。“得”主要用在动词之后,表示补充或说明。

②结构助词“所”用在一部分动词的前边,组成一个名词性成分,用来修

饰名词(后边在加“的”),或代替名词(后边要加“的”,有的不用加)。

③动态助词“着,了、过”,附着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已经完成;“过”表示曾经

发生过。

④语气助词放在句子末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或感叹等语气。

(五)叹词

1、含义:是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2、种类:

主要有“唉,哎,嗨,喂,哎呀,哎哟”等。

* 叹词一般都是单用,独立成句。

(六)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声音的词,如“哈哈,嘭,哗啦,叮,轰隆隆”等。

几种兼类词的辨析

1).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兼类,区别:

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

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介词不可。

C.连词“和”前面不能有修饰语,介词可以。

D.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

如:我和弟弟都去过。 我和弟弟谈话。

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

2).兼类词: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兼类词与同形词、同音词的区别:同形词同音词意义毫无联系,是两个以上的一组词。

如:把住质量关。(动词) 把书拿来。(介词) 拿把菜刀来。(量词)

开了一朵花(名词) 花了很多钱。(动词)

3)如何辨别兼类词的词性:看它在句中的位置,起的作用。

如:大家选我当代表。(名词) 这代表大多数同志的看法。(动词)

买了一把锁。(名词) 把门锁上。(动词)

你要端正学习态度。(动词) 他坐得很端正。(形容词)

怎么多了一个人?(动词) 这里人太多。(形容词)

我们要立个规矩。(名词) 梅家的小姐很贤惠、很规矩。(形容词)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名词) 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形容词)

你快点走,跟上我!(动词) 你跟姐姐回家吧。(介词)

年老了,身体不行了。(形容词) 你怎么老哭?(副词)

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形容词) 我今天又白跑了。(副词)

练习

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

1.他昨天上午在家里,下午在图书馆看书,现在在开会。

2.两块连草都不长的地连起来了。

3.你比我强,我比不过你。

4.你为什么老向着他而不向他提意见?

5.到了北京,我就赶快跑到医院去看病。

二、选出词类相同的一项。

A.肃穆 肃立 B.也许 立刻 C.聪明 智慧 D.欣然 果然

三、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精兵简政”是条好意见。(动词) 2.队员们精疲力尽。(名词)

3.过日子要精打细算。(形容词) 4.输得精光。(副词)

四、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形容词)

2.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动词)

3.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名词)

4.隔着云看太阳,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形容词)

5.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动词)

6.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名词)

7.这道题老师讲得很明白。(形容词)

8.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动词)

9.我们应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形容词)

10.革命队伍必须严肃纪律。(动词)

五、选出下列加点词词性不同的一项。(B)

A.电灯突然亮了。 B.这场雨下得太突然。

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 D.突然,掌声暴风雨般的响起来。

划分句子成分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 状语 [ ] 补语 < >

①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定 语、状语、补语。

②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3.(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①.写人 格式:“谁” + “干 什么”

(主语) (谓语)( 宾语)

例: 杨亚 ‖ 写 字

主  谓 宾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主 谓 宾

②.写物

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 主 语 ) (谓语、宾语)

例: 猫 ‖捉 鱼

主 谓 宾

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主  谓 宾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 他 ‖ 是学生

主 谓 宾

(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在句子中起着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中心语的作用。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

例: 画眉 唱 歌

这是一个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单提出的句子。原句是 “两只美丽的画眉高兴地唱一首歌。”

①.(两只美丽的)画眉

“两只美丽”是 “画眉”——主语中心语的修饰部分,叫“定语”。

②.[高兴]地唱

谓语中心语“唱”前边的修饰、限制成分——“高兴”为“状语”。

③.(一首)歌

宾语中心语“歌”前的修饰、限制部分——“一首”为“定语”。

④.歌唱得<好>

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唱”,并放在它后面的部分——“好”为“补语”。

4.划分句子的口诀:

(1)句子成分要划对, (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 (4)谓前只有状地位。 (5)“的”定“地”状“得”后补, (6)宾语只受谓支配。

示例及练习部分

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答案:(鲁班)主语(是)谓语(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定语(工匠)宾语。

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答案:(那个时候的)(社会)定语(生产力)主语(还)(十分)状语(落后)谓语。

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答案:(鲁班)主语(接受)谓语(了)状语(一项大的建筑工程)定语(任务)宾语。

4、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答案:(鲁班)主语(从中)状语(得到)谓语(启发)宾语。

5、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答案:(他)主语(出生)谓语(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补语.

练习:

1、他非常诚恳的征求大家的意见。

2、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3、雷锋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5、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6、峰峦刚刚从黑夜中显露出一片灰蒙蒙的轮廓。

7、淡淡的朝阳刚把树梢照亮。

8、豆大的汗珠不停的从脸上直往下落。

9、他踉踉跄跄地从外地赶回久别的家乡。

10、我们村里的农民往冻土上铺了一层麦秸。

11、已经上了岸的勇士乘机俯身冲了上去。

12、小学校显得那样幽静而又神秘。

13、心里突然感到万分沉重。

14、他推开门走进去站在桌子前。

15、连长命令我们马上休息。

16、祥林嫂叫阿毛坐在门槛上剥豆。

利用语法结构分析处理病句问题

碰到一个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找出它的主干,不仅有助于弄清句子的基本结构,准确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而且有助于检查句子的结构和句子成分的搭配有没有毛病。例如:

主谓搭配不当

江西贵溪县一头原本默默耕田的母牛,最近因勇斗野猪救主人而被广为流传。(《人民日报》1993年6月 11日)

蚂蚁治疗类风湿专科门诊开诊不久……小小蚂蚁的神效开始走向世界。(《生活与健康报》1991年1月29日)

冬季天寒,乘客迅猛增大。(《北京交通安全》1990年 10月 15日)

分析:上面三个病句都犯了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此类病句可用缩句去来检测。如病句一紧缩后的句子主干为:母牛被流传。这明显不对,被广为流传的应是母牛的故事。病句二也可缩减为:神效走向世界。“神效”只能震动或传遍世界,用“走向”来搭配不妥。病句三的错吴更加明显,“乘客”不能增大,增大的是乘客的数量,所以在“乘客”后加上“流量”二字即可。

动宾搭配不当:

动词与它所带的宾语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施动者与受动者之间的种种复杂关系。

广东湛江市举行首届教育艺术节。(《戏剧电影报》1995年2月)

据广州中心气象台资料显示:广州市……创1984年以来广州春节的最高气温。(《新民晚报》1999年2月18日)

今日的分享就到这里哦,希望多多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