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4 幾千萬年輕人為什麼“寧願單身也不將就”?

幾千萬年輕人為什麼“寧願單身也不將就”?

文 風青楊

據《當代青年群體婚戀觀調查報告》顯示,近七成青年擇偶“願等待不願將就”。交際圈小、工作忙和不主動是青年單身的三大原因。而青年對婚戀網站、交友App的認可度較低…(中新網)

中國的單身青年男女究竟有多少?查了一下2017年的數據:據中國新聞週刊報道,國家民政局數據顯示,中國單身男女人數已近2億,主動選擇單身的“單女”明顯增多。

這麼一算,“願等待不願將就”的單身男女最起碼也有幾千萬。

為什麼主動選擇單身的“單女”明顯增多?首先說說,現代女性的擇偶標準,大多頭一條便是要求“結婚有房”。在現實生活中,因婚房問題而最終勞燕分飛的情侶也不在少數。於是貧窮,使很大一部分人被迫做起了無房無車無妻的“低碳光棍兒”。很多人有愛情,卻不結婚的主要原因是物質條件跟不上,所以乾脆拖著。父母攢了一輩子辛苦錢,最多給兒子兒媳買個廁所,運氣好的能搭個小陽臺,男人壓力越來越大,女人要求越來越高,房子成了衡量愛情的惟一砝碼。男人鉚足了勁工作,發誓不賺到100平米的不泡妞、不結婚,女人拼命花錢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一心想釣得金龜婿。愛情在無情的地產泡沫下黯然失色,年紀輕輕的他們要麼負債累累,要麼孤孤單單。

年輕人又為什麼會“交際圈小”呢,那麼多同事、同學,還有過年回家還有一大幫親戚不是?

先說說同學,比如同學聚會,那些有錢有勢,混得很得意的同學巴不得天天開同學會,而比較落魄的同學則害怕同學會上見面,精神上受到摧殘不說,還要作為得意同學炫耀財勢的一個比較道具,心裡也許還有個小小的奢望,那就是那些混得好的同學能不能幫上自己一把,其實這是幻想,那些混得好的同學之所以樂衷於開同學會,就是來看你的落魄和女同學們的豔羨呢。同學會是又一次的表演罷了。

飛黃騰達的同學企圖在精神上打壓男同學,在肉體上征服女同學;落魄的男同學企圖在事業上攀附成功的男同學,在感情上討好漂亮的女同學;女同學們則要拼命抓住青春的尾巴,在臉上精描細抹,在衣櫃裡千挑萬選,整出一副現世安穩、風韻猶存的樣子。流水賬般的聚會甚至還摻雜著些許異樣的味道——拉關係、攀交情、搞交際,成功者步履鏗鏘意氣猶在,落寞者聲音微弱難掩孤單。而這其中再夾雜上官階財富,更是讓光怪陸離的同學聚會滋生病菌,一不小心就演變成少數人的狂歡盛宴與多數人的場外圍觀。

所以你看,到後來,真正的有錢人和窮人都不來參加同學會了,而每年固定發起、參加同學會的最後都是相同的一群人。事實上,有多少人大學畢業後,還和曾經的同學有較密切的來往?

再說親戚,以過年為例。對於不少年輕人來說,過年就像看一場以家族為單位的現場話劇。一方面來自父母靈魂的拷問,比如沒對象的催著相親,沒結婚的催著結婚等等... 另一方面來自親戚虛榮的攀比,比如在家族聚會中經常被問:“你高考考了多少分?在哪所學校上學?讀的是什麼專業?現在什麼單位上班?年薪有多少?聽說你買車了,什麼牌子?...”等你回答完,他們緊接著就會說,“我家亮仔復旦研究生畢業,進了某互聯網公司,薪水很不錯...”

這些讓多少年輕人還沒結婚,卻已經開始對婚姻充滿了恐懼。正如西班牙《世界報》所說:中國的高房價,毀滅了年輕人的愛情,也毀滅了年輕人的想象力。他們本可以吟誦詩歌、結伴旅行、開讀書會。但現在,年輕人大學一畢業就成為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樣為了柴米油鹽精打細算。他們的生活,從一開始就是物質的、世故的,而不能體驗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種面向心靈的生活方式。

我們的年輕人活得太累,他們的人生只有兩個詞組:成功和拼搏!他們從小學到大學,忙著各種考試;畢業後忙著找工作和結婚;結婚後忙著生孩子養孩子;退休了還要給孩子看孩子...如此活著而已!在“錢多就是硬道理”代替“發展就是硬道理”的時候,男人們把在城市中獲得房子作為幸福的標準,女人們把自己能嫁給一個有房子的人作為幸福;富人們把能用錢買到漂亮的女人作為幸福,窮人們則把能賺到適足的錢作為幸福,於是,所謂的情愛,所謂的道德,都在紙醉金迷中通通拋諸腦後。

作者:風青楊 :知名評論人。一個有趣的人,分享一些有趣的事。嫉惡如仇,從善如流! 微博@風青楊V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