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ofo宣佈20城取消信用免押金,小黃車是不是真的已經很艱難了?

Manny李文輝


共享單車“三國殺”是互聯網產業發展的宿命

共享單車“三國殺”有助市場迴歸理性競爭

江德斌

“小黃車要黃了!”消息稱ofo總部被爆大規模裁員,裁員比例達到50%。隨後ofo小黃車官方與部分員工緊急闢謠,但有業內人士稱,ofo小黃車資金緊張是不爭的事實。被美團收入囊中的摩拜已沉寂多時,長時間沒有市場動作。曾經的二線梯隊哈羅單車“鑽了空子”,先是頻繁融資,接著佈局更多城市。共享單車早期的燒錢圈地已告一段落,大浪淘沙之後,哈羅能否躋身第一陣營,與摩拜、ofo共同上演一場新的“三國江湖”?

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共享單車短短兩年多的時間,就經歷了一輪興衰週期,如今呈現三大巨頭壟斷市場,其它大量參與者淘汰出局、收縮求存,堪稱互聯網產業新速度。這樣的結局並不意外,甚或可以說是行業規律使然。共享單車在重複互聯網領域一再上演的故事,由群雄並起到少數寡頭壟斷,市場在淘汰競爭機制的主導下,逐漸形成頭部經濟,“三國殺”、“雙龍會”乃是最常見的結果,共享單車也不例外。

近日ofo被傳出裁員、資金緊張,雖然ofo官方緊急闢謠,可並未打消公眾的疑慮,反而有種欲蓋彌彰的感覺。目前,ofo和摩拜、哈羅的領先優勢非常明顯,特別是在摩拜被美團併購,哈羅背靠阿里大樹之後,預示共享單車大局已定,再次成為巨頭的遊戲。由於ofo也是阿里投資的,但阿里並未控股,如此就與哈羅形成對應,儼然賽馬之勢,未來究竟誰能被阿里完全收入囊中,還不好說,也有可能最後兩家合併,與摩拜抗衡。

還有一個變數就是滴滴,有可能成為併購“黑馬”。目前滴滴旗下的青桔單車,也在四處拓展市場,進攻勢頭很猛,成為最大的挑戰者。而且,滴滴本身就壟斷了網約車出行市場,共享單車可補充短途出行環節,若將單車融合進整個生態圈裡,就能構建一個更強大的系統。那麼單獨發展青桔,或者未來併購ofo,都是可以考慮的選擇機會,考慮到ofo在一線市場有先發優勢,併購乃是最佳策略。

顯然,ofo面臨的裁員和資金緊張危機,對於潛在併購者來講,反而是一次難得機會,可以藉此協商一個好的價錢,對ofo進行控股併購。畢竟,共享單車市場普及教育工作完成,數億用戶養成騎行消費習慣,各地也對共享單車進行規範化管理,那麼行業進入“三國殺”之後,市場競爭壓力會降低,探索盈利模式將成為重點方向。如此一來,共享單車也就進入“剩者為王”,三巨頭分享市場紅利,也就順理成章了。

由於眾多小平臺相繼退出,大量存量單車處於閒置、無人管理狀態,部分城市紛紛出現共享單車過剩、騎行率下降、損毀率高企等問題,市場到了清理“過剩產能”的階段。事實上,部分城市已經開始著手進行清理整頓,共享單車存量規模遭到壓縮,小平臺在加速撤離市場,巨頭則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時機。

顯而易見,無論ofo的最終命運如何,共享單車都到了洗牌階段,行業汰弱留強後,將回歸理性發展,通過精細化管理,打造更優質的服務,讓共享單車成為大眾的日常工具,改變民眾的出行方式,為綠色環保出行、緩解交通擁堵做出貢獻。


大道是天道


  在酷騎單車、小藍單車等共享單車平臺倒閉後,押金成為了一個非常尖銳的話題。去年,一些媒體爆料稱摩拜和ofo也在挪用押金。為此,ofo與螞蟻金服合作,推出免押金騎行服務,凡芝麻信用分高於650分者無需押金。

  由於共享單車行業是一個非常燒錢的行業,為了生存,摩拜和ofo都會挪用共享單車押金用以日常經營。加之此前政府對共享單車押金缺乏監管,這才給了共享單車平臺鑽空子的機會。而免除押金後,共享單車平臺就少了一個押金池。事實上,共享單車平臺繳納的押金,除了被挪用外,產生的利息也成為共享單車平臺的一塊收入。

  公開數據顯示,摩拜的押金為299元/人,ofo為199元/人。按此前雙方披露的數據,這兩家的用戶量均已超過1億。也就是說,摩拜和ofo的押金池就是數百億元,每年的利息已經相當可觀了。免除押金後,ofo不僅少了一塊利息收入。而且,一旦免除押金,ofo這樣的共享單車平臺也無法挪用押金了,這意味著失去了一個融資渠道。

  去年,有媒體稱ofo的資金鍊斷鏈。可靠的消息是,為了維持正常的經營,ofo將共享單車抵押給阿里,獲得了17.66億元人民幣借款。現在,免押金騎行的ofo,又取消了免押金的政策,推出了“95元充餘額免押”的活動。鼓勵用戶充值免除押金,這也可以說是一種變相的融資。合理的解釋就是,ofo資金又遇到了困難。

  從披露的數據來看,ofo每個月就需要燒掉5-6億元。雖說ofo拿到了阿里8.66億美元的融資,摺合人民幣約55億左右,扣除此前17.66億的借款,實際到賬也就是30多億,僅能維持半年的經營。現在算下來,這筆錢也燒個差不多了。看來,ofo資金確實告急了。


賈敬華


根據澎湃新聞5月31號消息: ofo取消了之間20城市免押金騎行的政策。目前僅保留上海,杭州,廣州,深圳和廈門五座城市依然可以免押金騎行。

而在取消免押金騎行的20座城市,用戶打開ofo應用會出現一個“95元充餘額免押”的提示,如果用戶不選擇一次性充95元。則需要直接199元的押金才能用車。

有不少用戶在微博上質疑了ofo的這種做法。

對此,ofo方面的解釋是:“ofo正在探索多元化的免押金模式。此前與芝麻信用的合作,只是免押金方式的一種。這次嘗試的新的免押金的方式。未來用戶一旦產生不文明行為,系統將從用戶的賬戶餘額中扣除相應費用。相反用戶如果規範用車,我們不會扣費用,還會為用戶累計信用。”

但有業人士指出,這是目前ofo在嘗試提升自我造血能力,積極自救的一種表現。

除了改變免押金模式,ofo還積極推行了ofo推出了企業綠卡、車身廣告以及ofo客戶端內廣告位。

筆者就在自己家的樓下見到了熊本熊塗裝的ofo。

這也是ofo在盈利模式多元化方面的積極探索。

但目前的情況對於小黃車真的有些不利。

共享單車從一出生起就沒有造血能力

共享單車模式從2014創立至今為城市居民的出行提供了相當多的便利。 但目前共享單車模式中一直缺乏合理的盈利模式。迄今為止並沒有一家共享單車公司能夠做到真正收支平衡。

以ofo為例,據不完全統計ofo在全國擁有大約1100萬輛車,每個月僅維持運營的就需要4-5億元。筆者粗略算了即使在單車出行旺季,ofo的收入也不夠維持基本運營費用,更不用說在夏冬兩季。何況為了市場擴張共享單車企業必須大量造車投放市場。據悉ofo拖欠供應商的欠款大約就有十幾億元。 前段時間還爆出了“ofo拖欠天津維修點維修員工工資”的新聞。

筆者也發現一個規律,每一次拿融資之後。ofo的風波就會平靜一些。過了幾個月,似乎融資的錢快要花完了。又會爆出關於ofo的各種資金鍊緊張的新聞。距離上一次ofo拿到阿里的融資已經過去近三個月。阿里的8.66億美元,摺合人民幣也就是大約55億的樣子,扣除之前的17.66億借款。實際到賬也就30億人民幣的樣子。這個錢還了一些供應商的欠款。然後每月各的固定支出4-5億元。到目前肯定所剩無多,ofo目前不大可能在短期內進行新的一輪融資。所以也只有在公司內部的經營上想辦法了。

共享單車的真正價值:出行生態閉環的重要一環

不賺錢的共享單車,為什麼能拿到一輪又一輪的融資。主要還是巨頭們看中共享單車是出行生態閉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業界普遍認為:3公里以內共享單車解決,3-10公里共享電單車解決,10公里以上共享汽車或者打車軟件解決。

所以作為騰訊系的摩拜單車前不久就被美團全資收購。而阿里則同時投資了哈羅單車和ofo。

從目前看來相比滴滴系擁有大量股份的ofo,股份結構更純淨的哈羅單車更容易掌控。事實上螞蟻金服子公司前不久剛剛對哈羅單車融資19億元。,3月13日以來哈羅在全國接入阿里芝麻信用體系,提供免押金騎行服務。據哈羅方面最新的數據顯示,哈羅單車的日訂單量已經超過了膜拜和ofo的總和。

相比哈羅單車和膜拜單車確定的歸宿,ofo卻夾在滴滴和阿里之間,處境頗為尷尬。

嫁阿里or嫁滴滴,創始人戴威還是想靠自己活著?

澎湃新聞注意到,在此次內部會議後,先是傳出戴威拒絕了滴滴的收購要約,並表示ofo不會放棄獨立發展。此後,ofo開始推進車身商業化廣告。

看來ofo推行車身商業化和建立自己的信用體系。都是創始人戴威想擺脫滴滴和阿里對ofo的束縛所做的最後努力。

但依筆者看來,在當下的情況下。共享單車企業像不依託巨頭公司的出行生態圈而獨立發展和生存下去。其難度非常之高。剩下的幾家共享單車企業,都難逃被收購的命運。

但願ofo能一路走好,但願小黃車不要從我們的視野裡消失……


有態度的土豆


共享單車在剛推出的時候,各大商家紛紛效仿投資,但最終都是因為資金不足而走向了失敗,現在市場上就剩下摩拜單車和ofo以及異軍突起的哈羅單車。

在很多情況下,免押金租借共享單車可能促使大家使用共享單車的一個主要原因。但是ofo取消了芝麻信用免押金的,僅剩下上海、杭州、廣州、深圳、廈門五個城市的可以使用免押金單車。是否說明OFO是否也陷入了資金緊張的困境呢?

對於ofo資金鍊緊張的狀況,外界已經傳了太久。ofo取消了月卡等優惠活動和免押金的租借,更讓人懷疑了。對於ofo來說,外界的質疑帶來最直接的現實影響:用戶恐慌性退取押金。但是可說取消信用免押金就是資金緊張了嗎,可能這是它探尋盈利方式的一次嘗試呢。在不依賴互聯網巨頭的情況下,ofo通過商業化的方式打造出自我盈利能力的一種方式,告別資本驅動的燒錢模式。

在對於處在洗牌期的共享單車市場來講,ofo的這次無疑是給自身帶來諸多挑戰。在摩拜、哈羅單車依附巨頭的壓力下,ofo仍在獨立發展的道路上孤軍奮戰。如果沒有資本助力,OFO是否能贏得盈利,那也只能拭目以待。


品牌管理銳眼


目前共享單車行業規模較大的企業僅剩摩拜、ofo和哈羅三家,其中,摩拜已經轉手美團,哈羅的大股東也已是螞蟻金服,只有ofo夾在滴滴和阿里之間,處境尷。

ofo從半個月之前就在嘗試提升自我的造血能力。據說在一次內部會議上發起了一項名為“勝利”的計劃,其目標是讓ofo的利潤達到1元人民幣,該計劃借用了丘吉爾的標誌性手勢“V”,意指獲得勝利。還推出了例如企業綠卡、車身廣告等商業化措施,如果純粹為了商業化,早在它巔峰時期就做的,這三種跡象表明ofo真的很艱難了。


創業家


小黃車其實這次真的要黃,為毛?

1、一個不為用戶著想的企業你還有什麼發展前途,你們的自行車太難騎了,騎車跟健身是的,誰還騎?

2、搶錢吧,退了押金在續比現在還貴?哈哈哈,那就退了吧,因為你的門自行車太累

3、損壞過多,車難騎,從不改正自己的問題,這種企業的只有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死去,不會有人繼續投資,除非他瘋了


小魚大魚看世界


是的,現在到了共享單車分水嶺階段,ofo在這個關鍵時刻取消信用免押,勢必會導致大量客戶放棄小黃車,轉而投向哈羅單車的懷抱。應該反問一句,如此艱難的小黃車,收了押金,會不會有一天真的退不了?


武漢新聞快遞員


這是租賃單車,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共享,只是可用車的地方範圍很大而已,所有這些車子的所有人都是公司,共享只是偷換概念,噱頭而已。用戶押金投資盈利,倒閉是早晚的事,廣告費用,維護費用等等各種支出,光靠租金遠遠不能持平。國家不是出臺相關政策了嘛,用戶押金設立在專門賬戶,專門機構監管,不得挪用投資。真這麼幹,一個月就完蛋了,押金真的不讓動的話,哪家公司還做這個行業?共享單車?呵呵!




Trek自然


不請自來,說兩句吧,就免不免押金我想說,這是做企業,不是做慈善,就你說的“涼涼”,我想說,現在什麼企業都不好做,除了根源深厚,有很強的資金流跟歷史底蘊,其他的都不好說,前有長虹,國企,後有諾基亞,曾今的世界第一,他們都在掙扎!這些都有一個共同點“不思進取”,而反觀現在的共享企業,說實話,就只有小黃車還在獨樹一幟,我不做其他評價,我只想說,他可以免押金,也可以收費,我們不能因為別人一直給你三個雞蛋,突然有一天只給你一個雞蛋了,你就不高興,你就說他怎麼怎麼了,而且還去加上所謂的自以為是的情緒。

再者,小黃車也確實處在一個困難期,這是中國的企業,我真的希望他像華為一樣做大做強,因為他是中國的

謝謝


打打打打打打卡


在這市場艱難的日子月卡漲價免押金取消看來以後得日子非常難度過!未來需要大客戶給他注資才能維持。以後得路很艱難和很多破車子讓政府給他清理垃圾!共享單車以後月卡超五元面臨的只有失去用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