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易经智慧:人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

贲卦是第二十二卦,在噬嗑卦之后。噬嗑卦是严明刑法,贲卦恰好相反,是讲用文明、文化治理天下,所以这两个卦构成了反卦,噬嗑卦颠倒就是贲卦。“贲”是修饰、文饰,“文”和“质”是相对的,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朴如果胜过文采就显得很粗野,但如果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很虚浮,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适中,才能成为君子,这就是成语“文质彬彬”的来源,贲卦就是讲“文”。

易经智慧:人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

社会中的等级名分、礼仪制度等都是文饰,这对于社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来不得半点马虎苟且,都需要文饰,文饰可以引申为文明,所以贲卦跟噬嗑卦是完全不同的:噬嗑卦是法治,贲卦是文治、礼治。文明就是有礼仪,有了文明就有了文化,所以“文明”、“文化”、“人文”这些词都出自贲卦的《彖传》。

对个人来说,每个人的言语也需要文饰,孔子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如果言语不加修饰,影响力就不会深远,所以需要文学。《诗经》里采用了三种修饰方法——赋、比、兴,这就是语言上的文饰,为了增加语言的美感,增加文章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正如人穿漂亮服饰美观自己,还有产品包装,都是文饰,贲卦就是讲如何文饰。

我们先来看贲卦的卦辞:

贲亨,小利有攸往。

文饰是亨通的,会有小利益,可以继续前往。

《彖传》的解释: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贲卦为什么亨通?因为柔爻居下来修饰刚爻。柔爻指六二爻,居于下修饰九三爻,是柔爻辅佐刚爻,用柔性修饰刚强以致协调,所以亨通,太柔或太刚都不行。“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上”指上九爻,“文柔”是文饰六五爻,刚爻辅助柔爻,也构成了阴阳协调,所以小利。

易经智慧:人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

“(刚柔交错,)天文也”:“刚柔交错”原文没有,是后补的;天上的日月分别代表刚柔,日月星辰都交错在一起,阴阳配合,这就是天的文采。“文明以止,人文也”:“人文”这个词就出自这里,什么叫“人文”?这是从卦象上说的:山火贲卦,下为火,代表光明,心中要光明;上为山,代表止,行为上要知道停止,这就构成了人文。“止”字太重要了,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知“止”,知道停止就具备礼仪了,所以人是懂礼仪的。

《毛诗序》说“发乎情,止乎礼”:男女之间从感情出发,但最后是受礼节约束的,知道“止”;如果不知道“止”,随性而发,就变成动物了,所以这就是人文,人类的文明。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观察天文就知道春夏秋冬时令的变化,用人类的文明(光明、礼节)教化天下,这就是“文化”——用人文“化成天下”。现在很多人有知识没文化:学历很高或者读了很多书,但行为举止不合礼仪,心地不光明。但现在文化这个词经常被用错,把文化当成知识,有句话叫“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这里的“文化”说的就是知识,其实我认为应该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流氓没文化”,有了文化就不是流氓了,因为文化就是心地光明、举止合宜,不能等同于知识。

贲卦非常重要,就是讲用人文教化天下,文化不但要有漂亮的外观,还要有光明的心地,而且能止于礼。所以“止”非常重要,隋朝大儒王通,号文中子,是魏征、房玄龄的老师,写了一本书叫《止学》,受到了后世曾国藩、李嘉诚等人的高度推崇,书中说“大智知止, 小智惟谋”:大智慧的人知止,止于礼;而小智慧的人只追求计谋。

再看《象传》的解释: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山下有火,贲”:贲卦是山在上面火在下面,山下有烈火燃烧,是一种上升的景象,很美;下面的离卦还有另外一种解释,是野鸡,野鸡比家鸡长得漂亮,这也是一种美丽的景象,所以贲卦是美丽的,文饰之后看起来就很漂亮。“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君子要按照贲卦来文饰各种政事,使得政事章明;但不可用此来断狱,就是不能用贲卦来打官司、治狱断案。因为打官司是刑法,不能文饰,但是各种政事(制度、法令)需要文饰来显得明了、光明,所以贲卦和噬嗑卦刚好是一刚一柔、一文一武,贲卦是以德治国、以礼治国,噬嗑卦是以法治国、以刑治国。

下面我们来看六条爻辞,都有一个“贲”字:

易经智慧:人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修饰自己的脚趾,舍掉车而徒步走。一开始是从脚趾慢慢往上修饰,从下往上、从里往外、从近到远,为什么要舍掉车而徒步走呢?

《象传》的解释: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按照道义不应乘车。因为初九爻不应该过分修饰自己、过分享受,所以乘车是不合适的,只要修饰一下自己的脚趾就行了。

六二,贲其须。

六二爻就要修饰自己的胡子了。

《象传》的解释: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是为了与上面的九三爻相配合,阴阳交错。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贲如”:修饰的样子,要修饰得很俊美、很漂亮;“濡如”:光泽柔润的样子;这样“永贞吉”:永远守持正道,是吉利的。九三爻是阳爻居在阳位上,又是下卦的最高位,太过阳刚,所以要修饰得光泽柔润。

《象传》的解释: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莫之陵”即“莫陵之”,“陵”通“凌”,欺侮,九三爻始终不欺侮下面的六二爻。因为九三爻是阳爻骑在六二爻这根阴爻上面,所以不能欺侮它,要互相修饰,这样才能大吉。

易经智慧:人到极致,一定是素与简!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贲如皤如”:“贲如”是装饰的样子,“皤如”是洁白素净的样子,修饰得洁白素净;“白马翰如”就像一匹白马翩翩而来,潇洒自如;“匪寇婚媾”:不是来抢掠而是来求婚的,在第三卦屯卦中也出现过“匪寇婚媾”。之前下卦只说修饰而没有说修饰成什么颜色,而从上卦六四爻这里开始,就说了要修饰成白色,洁白素净的样子。为什么呢?

《象传》的解释: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六四,当位疑也”:六四爻是柔爻居在柔位上,当位;但是因为六四爻求于初九爻(第四爻跟第一爻相呼应),是上求下,而且柔爻做事不果断,犹犹豫豫,事先没有打招呼就骑着马来了,所以别人会怀疑他来抢东西。“匪寇婚媾,终无尤也”:但他其实不是抢东西而是来求婚的,六四爻和初九爻阴阳相和就可以成婚,最终不会有怨恨。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贲于丘园”:在山丘园林里装饰。说明修饰范围越来越广了,前面修饰脚趾、胡子、身体都是讲自己,到六五爻这里就要修饰山丘和园林了。“束帛戋戋,吝,终吉”:拿着一束小小的丝帛,有一点小小遗憾,但结果是吉祥的。为什么呢?

《象传》的解释: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因为有喜。为什么六五爻有喜呢?因为六五是柔爻居于最尊贵的位置,而且走中道,所以文饰一定是偏于简朴的,是守中的、合适的,这种修饰终究是值得庆贺的,是有喜的。

上九:白贲,无咎。

我认为这是做人的最高境界。“白贲”是素白无华地装饰,也就是不用装饰了,这样就“无咎”,没有害处,也就是说上九爻是一种返朴归真、不用装饰的状态。老子说了三个复归: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复归于无极,最后就是回到朴素的自然之美。

正如老子所言“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我套用一句叫“大贲若白”,最好的装饰就是白色的,白色就是不装饰、朴素的。其实白光是光谱中所有色光的混合,所以这是达到了人的最高境界,也是最美的境界,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因为朴素、返朴归真了,你就是最美的了。

贲卦是讲文化,文化最终的目的就是回归自然与初心,回归人善良而美好的本性;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至简至易:极为简朴、返朴归真,不修饰、不文饰,这才是大智慧,也是彻底放下,回归天然纯真,就自在了。什么叫自由和自在?自由是想做就做,当然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的;自在是想不做就不做。这就是人的最高境界“白贲,无咎”。

《象传》的解释: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得志”是得到了最高的智慧,志得意满。

贲卦的启示

我们来总结一下贲卦:贲卦是讲文明,它的上下卦构成了一种辩证关系,下卦为光明,上卦为停止,叫“文明以止”,这就是文化的本质。贲卦从初九爻到上九爻讲了一个文饰的过程:从下到上、从低到高,每一个时空点文饰的程度和对象不同,这就告诉我们文饰是不能脱离实质的。

贲卦还讲了“文”和“质”的辩证关系:“质”是质朴、朴素,“文”是文饰、修饰,这两者好比现象与本质、外在仪表与内在精神的辩证关系。外表的华美固然表现了一种文明,但如果无限追求文饰、过于浮华,就会越来越远离自然质朴的美,奢靡腐败的风气就会泛滥成灾。再进一步发展,由物质文明的繁荣和精神文明的衰退造成的巨大反差,会危害到人类最终的发展。

贲卦最后告诉我们要“白贲无咎”,返朴归真,回归自然简朴的初心本性,既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也是文化的最终目的。如果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和奢靡的生活、过度装饰,就会导致后面的剥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