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5 二十四節氣立夏的傳統習俗與養生方法

每年的公曆5月5、6或7日,太陽位於黃經45°時是夏季的開始,在傳統的二十四節氣裡被稱為“立夏”。立夏的“立”有建立、開始、奠定的意義,而“夏”有大的意思,代表植物與萬物茁壯成長。立夏這一天對農民來說是很重要,因為植物將近入生長、開花結果的旺季。有句話說“立夏不下,犁耙高掛;立下無雨,碓頭無米。”,可見這時雨水是農夫最煩惱的問題,所幸的是,通常這時還會有一股冷空氣到來,因此會產生雨下不停的情形,這就是梅雨季。還有古云“立夏之日螻蟈不鳴,水潦漫。”,意思就是說立夏當天如果青蛙不啼叫,那麼這個夏季將會多雨。

二十四節氣立夏的傳統習俗與養生方法

立夏這天,對於現代人來說不過是個節氣,代表夏季的開始而已。但是,對於古代人來說立夏是個重要的日子,所以古時候人們把立夏當作傳統民間節日,稱為“立夏節”。立夏這一天在浙東的舟山、寧波地區,有吃“立夏蛋”等傳統習俗,大人會將蛋裝入彩色線編織的網袋裡掛於兒童胸前,並舉行“拄蛋”的活動,既是大家互相比拼誰的蛋比較硬。在吃的方面,立夏這天會吃“牡蠣煮蛋”,因為在寧波話裡“牡蠣”是“立夏”的諧音。民間在這一天還會舉行稱體重的活動。在古代立夏這一天,帝王會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南郊舉行迎夏儀式,並會舉行祭祀祝融、炎帝的儀式。當天君臣會穿著硃紅色禮服,佩戴硃紅色玉佩,軍旗和隨行馬匹都要求硃紅色的,意義是表達對來年豐收的祈求和美好的願望。

二十四節氣立夏的傳統習俗與養生方法

立夏一般在農曆四月前後,稱之為“孟夏”(初夏的意思),植物繁盛、天氣也漸漸熱起來,這個季節有利於心臟的生理活動,因此,人們在這個節氣相交時,應該要順應自然,而夏季養生,則要注重心臟的養護。傳統中醫認為心主血脈,主神志,心與夏氣相通應。立夏之季,情宜開懷,安閒自樂,切忌暴喜傷心。因為夏天的溫度漸漸升高,因此不建議從事劇烈的活動和運動。現代年輕人喜歡的瑜伽和老年人愛好的太極等比較舒緩的運動都是不錯的“慢運動”選擇。在此節氣開始時,天氣熱且溼氣重,所以飲食應以清淡袪溼、營養均衡為原則,避免油炸、甜膩、辛辣刺激、重口味的食物。在這裡推薦“胡蘿蔔鳳梨汁”以及“木棉花赤小豆湯”,胡蘿蔔鳳梨汁就是胡蘿蔔和鳳梨榨取的汁液飲料,木棉花赤小豆湯可以自己搭配排骨、瘦肉等,還有冬瓜也是適合這個季節的食品。

二十四節氣立夏的傳統習俗與養生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