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经方苓甘五味姜辛汤是​温化寒痰代表方,治疗寒饮咳嗽的基础方

苓甘五味姜辛汤是温化寒痰代表方,是张仲景的经方。主治证候:寒饮咳嗽,是治疗寒饮咳嗽的一张基础方。反映了温化寒饮的一种基本结构。

那这个寒饮是怎么造成的呢?首先是阳气不足,这里主要指的脾阳不足。脾阳不足,寒从中生,这就是内生之寒了,我们称之为虚寒。虚寒形成之后不能温化水液,聚湿成痰。临床表现出来喜吐涎沫,苔白滑,脉弦滑,这都是寒饮的一种表现。寒饮犯肺造成肺失宣降,肺失宣降,气机宣降失常,肺气上逆,就要咳嗽。这种咳嗽的特点痰多清稀色白,这是寒痰的特点。

经方苓甘五味姜辛汤是​温化寒痰代表方,治疗寒饮咳嗽的基础方

五类痰的临床表现各自不同的。湿痰是量多成块,容易咳出来,一咳就一大口,容易咳出来,那是湿痰特点,湿聚成痰。热痰特点,咳痰黄稠。像贝母瓜蒌散那种燥痰特点,痰少而粘,甚至于可以干咳,咳痰起丝丝,甚至于痰中带血,咳伤血络。寒痰,那它就是痰是白色的,清稀的、量多的,咳嗽痰多清稀色白,这是寒痰寒饮的一些共同特点。

寒饮阻滞在肺,影响胸中气机可以胸闷不舒,这个苓甘五味姜辛汤证,从它这种胸膈满闷也好,胸闷不舒也好,以及咳嗽痰多清稀,舌象的苔白滑脉弦滑,一看跟同学们有点眼熟,跟前面一个方很类似,前面有个小青龙汤,在解表剂里讲到外寒内饮的小青龙汤。小青龙汤证它外来风寒束表,内有寒饮内停,那这个寒饮在部分基本上就是苓甘五味姜辛汤证。由于小青龙汤证不同在于哪里呢?它外有风寒,而且全方出发点是外感风寒表实证,那是作为主证。所以君药也是以麻桂联用,麻桂联合作君药了。那苓甘五味姜辛汤证没有表证。小青龙汤证这类病人,它身体的基础就有个寒饮内停的宿病,体质(是)寒饮体质。一旦感受外寒以后,外寒引动内饮,外寒与内饮之间的关系,外寒可以引动内饮,内饮可以招致外寒。一般天气变化了,如果有内饮的人比别的容易感冒,内饮招致外寒,同样是感冒病人有内饮的人症状发生剧烈。表里同病,外寒可以引动内饮。所以小青龙汤证的特点是在苓甘五味姜辛汤证的基础上感受了外感风寒的表实证。所以这是两个方从证候方面一种关系。所以有些人讲苓甘五味姜辛汤是用于小青龙汤证表证控制以后的一种稳定期。现在像慢性支气管炎这些,没有感冒,咳嗽可以平稳,平时可以有咳嗽,可以有痰,但是一般不会作喘。但感冒以后咳喘并作了,痰量又多了,胸闷胀满,症状剧烈,那内外相引,它可以变动不居。所以苓甘五味姜辛汤证的主治证候、病机、临床表现要和小青龙汤证的寒饮内停联系起来学习。通过上面的分析,苓甘五味姜辛汤证的主治它主要是寒饮内停,寒饮引起的咳嗽。这里我们要强调,寒饮可以引起咳嗽,可以引起喘。作为苓甘五味姜辛汤证,强调的是咳嗽。前面跟寒饮有关的你比如苏子降气汤,它也有咳嗽痰多清稀,胸膈满闷。但是苏子降气汤表现出来的呢,它咳喘,咳喘同时,它平时还有呼多吸少,它有肾亏,所以它要用肉桂来温肾纳气。而苓甘五味姜辛汤证以咳嗽为主,而所涉及的虚损的脏腑是脾,以脾为主,脾阳不足。一般来说单用这个方,它没有涉及到肾,是脾阳不足。脾阳不足,寒从中生造成中焦虚寒。寒性收引凝滞,不能温化,它才湿聚成痰成饮,这样形成的。

经方苓甘五味姜辛汤是​温化寒痰代表方,治疗寒饮咳嗽的基础方

所以我们在治疗方面要采取温化为主的方法。这个方的功用温肺化饮。应该说这个方反映了治疗寒饮一种配伍的基本结构,基本技巧。因为仲景方来说,《伤寒论》、《金匮要略》张仲景创制了大量的基础方,反映了很多基础病机,体现了基本治法,而且有大量被后世很推崇的这种基本配伍结构。比如这个方温肺化饮,他考虑的这个寒饮内停用干姜,归经,可以入脾肺经。干姜可以温化寒饮,擅长温化寒饮,既能温脾又能温肺了,作为君药。用细辛呢,细辛下可以气化肾气,上可以有宣发肺气作用,可以散水气。所以它的温散有助于增强干姜温化寒饮散水这个辛散作用。茯苓它是健脾渗湿的,脾为生痰之源,所以在干姜温化基础上有茯苓健脾体现了一个治本。脾为生痰之源,用茯苓来治本。五味子这味药在这个方里是个佐药,它主要用这个方子收敛肺气,考虑到这个方里干姜、细辛都偏于温散,肺气正常的(是)宣降适度,所以在生理状况下,肺脏的气机运动形势,肺气宣要宣而有度,降要降而有制。宣不是无限制向外宣发发散了,宣而有度,降而有制。所以在干姜、细辛的宣发基础上有五味子适当收敛肺气,避免干姜、细辛这类辛散药物散失太过,耗伤肺气。再加上这类病人是慢性病,寒饮内停不是一两天形成的,往往病程较久,长久咳嗽,肺气也能耗伤,所以有一点五味子收敛。对于治肺来说,我们现在讨论到苓甘五味姜辛汤,前面讨论到小青龙(汤),我们也讨论过像麻黄汤、桂枝汤这些。你看仲景小青龙汤发散的时候,麻黄、桂枝联用,他还是要用芍药,要考虑发散不能太过,非常的照顾到肺脏的生理功能。肺脏生理功能靠宣降,宣降的话宣发就相当于那个气球,正常的吹得可以很大,缩得可以很小,这两者是相互制约的,所以不能无限制光是辛散。我们学习中医藏象学说的时候,非常容易就是说肺之宣发、肃降,把两者孤立起来。两者宣降相因,宣降相制,相互影响了,这方面考虑得少。像这类方的用药里就体会了这个方面,体会了宣肺的同时要敛肺。所以五味子在这里,在配伍上有它特殊的意义。甘草作为使药是考虑到虚寒证候内生之寒,脾阳不足,中焦虚寒。内生之寒在治疗的时候用温化的,温必兼补,用干姜和甘草相配,就是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的甘草干姜汤。这两个相配体现了温补结合。所以甘草在这里有补中的作用,补脾胃之气,和干姜相配温补结合,这是一个作用。甘草还有调和药性(的作用),调和缓和药性使全方缓慢持久发挥作用。这是苓甘五味姜辛汤的配伍意义,也就是方解。这个里面反映了很多配伍的一个基本结构,比如干姜、茯苓相配,干姜、甘草相配。干姜、茯苓相配有助于温化,后世也常用这种结构。干姜、甘草相配,本身在张仲景的甘草干姜汤就是治疗脾肺虚寒,脾肺阳气不足的一个小的基础方。反映出这种配伍结构,反映出温补结合。细辛、五味子相配一散一敛,不但张仲景使用这种结构了,在后世医家的方里这种配伍方法运用也很多。这都是从中要体会的一些基本配伍技巧。

经方苓甘五味姜辛汤是​温化寒痰代表方,治疗寒饮咳嗽的基础方

整个这个方通过方义分析我们归纳一下,配伍的特点:温散并行的,温化和散水饮这个是结合的;开合相济,开合相济就是说你既散又敛,散符合肺脏宣发的特点,敛使得宣而有度,不至于发散太过;脾肺同治,标本兼顾,是指的这个方既针对了中焦虚寒,脾为生痰之源,又针对了咳嗽痰多清稀的这种脾肺同治;标本兼顾,既有温补的力量,又有化痰作用,所以这是种双向调节了。这是它的一个配伍特点。温散并行,开合相济,脾肺同治,标本兼顾。至于苓甘五味姜辛汤和小青龙汤比较呢,我们前面曾经提到了,一个是小青龙汤它兼外感风寒表实证,第二个小青龙汤证临床表现呢,由于外邪引动内饮,这种水饮的泛滥的饮动不居的可能性大得多。小青龙汤证反映出来饮动不居,水饮在外邪引动下不但作咳可以作喘。苓甘五味姜辛汤以咳嗽为主,这两者是不同的。在我们临床上一般用小青龙汤解表化饮,把咳喘基本控制,表证解除了,回过来平时治疗当中,在这种咳喘发作,或者发作期控制了的稳定期一般是用苓甘五味姜辛汤为主,再结合一些健脾益气的方来调理,两者的关系是这样的。对于这一寒饮咳喘,平时调理非常重要。不等于说是咳喘发作你控制不咳喘了,你治疗停止了,实际上更重要的是在稳定期,稳定期侧重治本,像苓甘五味姜辛汤可以和四君子汤类,根据病人的体质的特点,四君子之类或者五味异功散或者香砂六君子(汤),甚至于参苓白术散这些结合起来,作为这种寒饮咳喘在稳定期平时治疗的一种方法。这是苓甘五味姜辛汤的配伍特点和小青龙汤的这种关系了。

临床运用辨证要点,使用最基本的依据是因为它以咳嗽为主,咳嗽和从痰上改变,痰多清稀色白了,舌苔白滑,脉象弦滑。弦滑是反映痰饮的量大。

经方苓甘五味姜辛汤是​温化寒痰代表方,治疗寒饮咳嗽的基础方

临床随证加减:比如咳嗽痰多清稀,胸膈满闷,同时引起胃气上逆,可以加半夏,想呕吐。这在临床上很多,为什么呢?因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中痰多,肺胃气机是同向的,气机都是以和降下行为顺,相互影响。手太阴肺经是出于肺,环循胃口下络大肠,直接通于胃,所以肺气上逆往往引动胃气上逆。比如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冬天发作咳喘的时候,肺气上逆,但咳喘到最后总是以干呕几声而告终。肺气上逆往往引起胃气上逆,这是经常有的。反过来胃气上逆也可以引起肺气上逆,比如呕吐的患者,呕吐停止了,气喘还在进行,还要过一段才平息,那说明就是说胃气上逆也可以引起肺气上逆。肺胃都是和降下行为顺,逆则俱逆,相互影响。所以如果说痰多引起呕吐,恶心呕吐同时出现加半夏。如果咳嗽,我们讲这个原方是治咳嗽为主的,咳嗽严重引起气喘,那就要增加降气的力量,在这个方里加杏仁,杏仁(可以)降肺气。当然这个方里也可以加苏子,加苏子降气,作用更好了。厚朴可以宽胸,因为痰多咳喘厉害,胸膈满闷就较重了。这类病人的基础是一种脾胃阳虚,阳虚不化,那脾虚之人由于运化乏力往往可以饮食减少。饮食减少继而出现一组脾虚的气虚见症,就是我们讲到的前面四君子汤证的这一类表现。出现这种情况,这个方加人参、白术、陈皮,实际上就套了个五味异功散在里面,这个加味可以灵活了。所以这个方在临床是个常用方,又是一个治疗寒饮的基础方。

使用当中要注意它是治疗寒饮咳嗽的,所以阴虚咳嗽或者肺燥,或者引起了肺络损伤出血这些,这个方偏于温燥,故不能使用了。

根据邓中甲讲方剂学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