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從細節看諜戰劇《風箏》,不火都不行

嚴格意義上說,《風箏》不是一部諜戰劇,他只是披著諜戰的外衣,講述了一個關於信仰的故事。劇中我黨潛伏特工鄭耀先因各種原因在完成任務的同時,遭到共產黨、軍統、中統三方追殺,而解放後因組織需要繼續潛伏,期間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苦難,審查、勞改、批鬥….為了心中的信仰,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黨。風箏情節設置不落俗套,立意之高前所未有,因此一經播出就火爆銀屏。當然,一部劇能夠如此受歡迎,劇本只是其重要因素之一,《風箏》之所以大火,我們從細節就可以窺見一斑。

通過服化真實還原歷史。《風箏》中,國民黨軍裝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考究的,至少沒有破洞。在延安期間,我黨的幹部群眾衣服就不一樣了,補丁摞補丁不說,領口和袖口還出現了毛邊,做舊非常明顯,真實還原了那個年代的貧窮和艱苦。而到了鄭耀先和韓冰被勞改下放期間,衣服無論從材質還是破舊程度已經“慘不忍睹”,完全符合當時的生活背景,代入感非常強。
從細節看諜戰劇《風箏》,不火都不行​再看化妝,劇中演員基本素顏出鏡,尤其是韓冰,臉頰上特意補了 兩塊 “高原紅”,可以說“非常陝北”,外加喜感十足。


從細節看諜戰劇《風箏》,不火都不行​經典臺詞比比皆是臺,大量獨白直擊人心,引人深思。比如,送你上路的,是你的同志,求你不要恨他。可是總是這麼下去,我會發瘋的,即使我的身份不暴露,那有一天,可能就被被自己人幹掉了。

從細節看諜戰劇《風箏》,不火都不行​有一種人,我很不喜歡,當鹽不鹹,當醋不酸。情報員本身就意味著犧牲,而一個人能有資格為國家犧牲,就是對自身價值的最好證明。你以為我們和國民黨一樣嗎?案上一點墨,民間千點血?共產黨絕不會草菅人命。信仰至高無上,到底至高無上到什麼程度?到底要高到什麼層次?才能夠讓你有一個決心,能夠犧牲到你最純樸人性中的那種基本關係。這些經典臺詞,是不現在聽來仍然內心澎湃呢?

小角色個個精彩。《風箏》劇中,不但主角、配角演繹的非常精彩,就連一些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也是驚豔了觀眾的眼睛。讓人恨的牙根癢癢的徐冬秀、郭文志


從細節看諜戰劇《風箏》,不火都不行​追的鄭耀先滿街跑的潘主任,絕對都是劇中的大彩蛋。
從細節看諜戰劇《風箏》,不火都不行​人物一出場,即便不說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觀眾就已經被帶入了。甚至有影迷問過導演柳雲龍,這些演員你是從哪裡挖出來的,簡直就是神還原?!

慢工出細活。拍攝製作完一部《風箏》,劇本兩年,拍攝歷時200多天,期間遇到的困難遭受的辛苦,是常人無法想象的。後期製作外加因審核,需要不斷剪輯又耗費5年,也就是歷經8年時間《風箏》才飛起,應該說創造了影視劇的一個記錄。 所以從以上細節來分析,《風箏》不火都不行!
從細節看諜戰劇《風箏》,不火都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