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每一個中國人看得一部劇——《風箏》,關於信仰背後的故事

我們之所以能享受到如今中國的和平盛世,就是無數人用“信仰”換來的。

值得每一箇中國人看得一部劇——《風箏》,關於信仰背後的故事

“我忍了十年,我不知道接下來我還要忍幾個十年。我這一輩子,還能活幾個十年啊?我什麼時候能獲得像個人?”這句話,道出了那個年代無數情報人員的心酸。

值得每一箇中國人看得一部劇——《風箏》,關於信仰背後的故事

情報人員,那個時代一群特殊的人員。潛伏敵黨,收穫大量情報,為了拯救處於水火之中的人民,為了祖國的勝利。他們忍辱負重,可能隨時犧牲,可能從沒人知道他們的付出。但這一切,都是“信仰”在支撐他們負重前行。

值得每一箇中國人看得一部劇——《風箏》,關於信仰背後的故事

《風箏》以一名重慶軍統王牌特工“鄭耀先”為主線,講述了一群有強烈信仰的情報人員的故事。鄭耀先就是“風箏”,為了確保自己的力量能像一把尖刀刺在敵人胸口,他心狠手辣步步為營,成為了軍統六哥。在三十多年的情報員生涯中,為共產黨收穫了大量敵方情報,幫助了我黨獲得最終的勝利。

值得每一箇中國人看得一部劇——《風箏》,關於信仰背後的故事

但情報員的本身就意味著犧牲,在他們踏出的那一步,就沒有回來的希望。但是,一個人能有資格為國家犧牲,就是最情報員自身價值的最好證明。

鄭耀先是一名合格的情報員,為了情報工作,長期忍受被敵人追殺,忍受妻離子散,自己的孩子由別人撫養,為了與自己撇清關係不認親生父親。在上線犧牲後,他和組織失去了聯繫,他仍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為組織提供重要情報。解放後,為了找到潛伏在我方高層的“影子”國民黨特務,還要承受“反革命嫌疑”的身份,忍辱負重與敵人鬥爭。

值得每一箇中國人看得一部劇——《風箏》,關於信仰背後的故事

一個人的使命決定了他生命的價值。那麼,鄭耀先的使命是誰賦予的呢?不是他多重的身份,也不是他失聯的組織,是他心中所堅守的信仰。他的人生態度就是,命可輕拋,義不能絕,“義”就是“信仰”!

他的信仰又到底是什麼呢?是信仰共產主義,為大義捨棄小義。所以一路再多艱難險阻,即使生命時刻處於危險之中他也堅持下來了。

值得每一箇中國人看得一部劇——《風箏》,關於信仰背後的故事

當他在看守所見到北京首長時終於說出“我是中國共產黨員,受蘇區國家政治保衛局委派,於1932年打入國民黨內部,代號風箏”。一個經歷了生離死別,甚至被自己的同志追殺,最終能堂堂正正地說出自己的身份,是多麼不易的事情啊。

在那個波瀾壯闊的大歷史背景下,每個人的命運都那麼歷歷在目。為了救鄭耀先而死的程真兒、林桃均,還有他的女兒,小小年紀母親自殺,父親坐牢,長大後趕上父親被打成反動派永遠抬不起頭。

值得每一箇中國人看得一部劇——《風箏》,關於信仰背後的故事

值得每一箇中國人看得一部劇——《風箏》,關於信仰背後的故事

還有韓冰,經歷一生苦痛的鄭耀先,在晚年想要攜手度過的人,竟是自己苦苦尋找多年,潛伏在共產黨裡的國民黨特務。

值得每一箇中國人看得一部劇——《風箏》,關於信仰背後的故事

作為這部劇的主人公,六哥正是將這一切命運串聯起來的人物。在那個動盪的年代,他們呈現出自己的人生,光輝的、糟糕的......

一個時代過去了,那些驚心動魄的故事已然離我們遠去。我們不會明白,那些人是如何揹負著那麼多的死亡活著,也不能深刻體會什麼叫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更不再,為了“信仰”二字而活......

值得每一箇中國人看得一部劇——《風箏》,關於信仰背後的故事

這部電視劇,將那個時代的一點點邊角展現給我們,除了他們的信仰,他們的負重前行,真正看到了那些在“信仰”背後的人性。歷史的車輪在滾滾前進,我們也享受到了最終的和平盛世。不知道曾經犧牲的他們,看到如今祖國的發展是否安心?

臨終前終於恢復自由的六哥,他去的第一個也是為一個地方就是——北京。他想看一次升國旗。

值得每一箇中國人看得一部劇——《風箏》,關於信仰背後的故事

值得每一箇中國人看得一部劇——《風箏》,關於信仰背後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