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 16年班主任生涯,我想给家长5个忠告

今天,“教育那些事儿”给大家分享一篇来自窦桂梅校长的一篇文章——

作为一个普通的老师,我曾经有16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虽然现在我当了校长,但是我并没有离开热爱的讲台。在研究的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现教育的问题太多了,我的困惑也太多了。当然,我的种种困惑也会在思变和蜕变的过程当中不断调整。首先跟各位分享以下几个故事。

一、警惕包办:不要剥夺孩子的自由休憩

第一个故事还是蛮有意思的。一位老师在听一节美术课的时候发现一个小男孩并没有在画画儿,而是在写作业。这位老师马上问他:“你怎么不画画呢?作业等到你回家再写不行吗?”这个六年级的学生说:“我回家2天,我妈妈给我报了3个班。一个是奥数,一个是作文,还有一个是单簧管。”老师又问:“那你不是还有半天时间吗?”大家猜猜他是怎么回答的?他说:“这得由我妈妈决定。”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孩子们在周末到底做了什么事情,是否有机会去做他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而这样的周末结束后,我们再看看周一孩子们的状态。大部分孩子们带着满脸的疲惫与倦怠开始新一周的校园生活。难道这都是学校单方面给的压力吗?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到底该怎么安排孩子们的周末时光呢?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 16年班主任生涯,我想给家长5个忠告

二、学会尊重:不要过分干涉孩子的选择

清华附小在主题教学方面有一个传统,每年进行一次戏剧展演,它要求全校每个班级都要参与进来,各班家长可按照个人意愿自行选择是否参与。

有这样一位忙碌的爸爸,百忙之中好不容易来到了学校,可是排练进行到一半的时候他就提前退场了——原因是他的孩子演了一块一动不动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的大石头。事后,他给班主任发了一个短信,短信的内容是凭什么让我的孩子扮演大石头?

老师回复他说:“这是您孩子自己选择的。” 听到这个答案,他突然间有一点缓和,但是仍然和班主任沟通:“虽然是自己选择的,但是难道我的孩子就只适合做一块连句台词都没有的大石头吗?”

孩子回家后也不禁被数落:“儿子你怎么那么没出息,你怎么偏偏选择一个大石头?老师既然说自愿选择,你怎么不选点好的?你爸爸当年可是班长!一直是班级最优秀的!你一个男孩选一个大石头,还拿一个剪子剪纸,这将来还有什么大出息?”

难道选择一块安静的石头,在一旁默默地观察别人演出,分享别人的精彩就如此不可接受吗?难道剪纸就不可以是一个男孩的爱好吗?

三、莫忘陪伴:不要错过孩子的成长

第三个故事起源于一首诗:

每次,听到你下班回家的脚步,

我的心就像好不容易完成了一幅拼图。

爸爸,我们这个家是一块拼图也不能少的。

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我特别感动,突然想起了我们班的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的爸爸总是不回家,于是我留了一个作业,要求每个孩子回家后都要朗读给爸爸妈妈听。而对于这个孩子,我特意要求他要给他爸爸朗读3遍,让爸爸写出听后感。

当我今天成为了校长,我们的学生又写出了类似的日记。三(2)班的一个学生这样在日记中写到:前两天的音乐课上,老师领我们唱 《爸爸去哪儿》的主题曲。唱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虽然我爸爸不是明星,但是我特别想向电视台申请一下,让我爸爸也参加 《爸爸去哪儿》这个节目。这样,我的爸爸就可以不用工作,不受任何干扰地和我一起生活一段时间,让我享受和爸爸生活的幸福时光。

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三个故事,希望我们大家一起想想,现在的家长都在忙什么?有什么事情比孩子的成长还重要呢?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 16年班主任生涯,我想给家长5个忠告

四、重视家教:不要把教育都推给学校

我要讲的第四个故事和年轻教师有关。

我们学校有一位比较年轻的一年级老师,家长早上8点左右给老师打电话,提出一些特殊需要。比如请老师照顾一下孩子上厕所的问题、给孩子安排些职务让孩子感到成就感等,甚至要求老师每天与家长电话沟通孩子当天的表现。因为老师白天不能打电话,所以她只能在晚上一一与各位家长沟通,每个电话一打起来就是一小时左右。粗略算下来,如果一个班40个学生的话,这位老师的工作量是多少呢?她至少要打四十小时的电话。

这难道不是教育的困惑吗?难道教育仅仅是老师的责任吗?家长难道可以将所有的责任都转嫁到老师身上吗?我认为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所有人的反思。

五、划清界限:不要因为爱而失去自我

下面我要讲的最后一个故事也许有点极端,但确实发生过。

故事中的老师遇到了这样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每天早上是不来上学的,因为他要睡到自然醒,也就是八点半到九点半之间。可是学校的时间安排是早上八点正式上课。无奈之下,班主任只得和家长坐下来沟通。然而家长的态度也很明确:之前的晨诵不会参加,让孩子睡觉是家长的权利,但是如果孩子落课则是老师的过失。

谈话并没有起到作用,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了一个学期。在这中间,这个小朋友还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在我们的趣味运动会上,上场以前家长拿着水瓶,让他喝口水再去。孩子因为怕耽误班里的比赛成绩,并不想这样做。在家长再三地要求下,孩子无助地哭了。因为他不知道该往前跑,还是听家长的话喝水。

以上就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发生在我身边的五个教育小故事。也许,这五个故事不能全面地代表目前教育出现的问题,从教育学上讲可能也不一定正确。但是至少可以反映出一些问题与困惑。

我们说包办婚姻都没有了,那今天我再追问一句,现在有没有包办孩子成长的家长?有没有过分强势的家长?有没有替代孩子成长的家长?有没有望子成龙心切变得急躁的家长呢?

我们这些家长到底应该做些什么?首先要把观念改变,跟着这个社会的脚步一起去转变观念,去理解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我特别希望我们的家长不是仅仅配合学校,而是共同来营造或者共同去达成一种孩子成长的基本价值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