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大型超市靠什麼盈利?為什麼生意不好也不會關門?


大型超市是不是指的那種大型的連鎖超市呢?例如永輝超市,物美超市等等。

按照這些大型超市來分析的話。大型超市主要做的是零售渠道,對於他們來說,佔據渠道終端是目的。盈利模式很多,不僅僅拘泥於在顧客身上獲取利益

舉幾個大型超市的盈利模式:

1. 廠商交掃碼費和進場費,有點像天貓交的5000一月服務費。這個一次交的,十萬八萬很正常,一個單品。除了那些非常具有競爭力的大型品牌,一些小眾的牌子想要進入大型超市裡面,進場費大型超市想收多少都不為過,畢竟這些品牌最重要的就是品牌知名度,需要民眾面前。

大型超市,在各地的運營場地有的是買斷,有的是自建。除了超市自身用到的經營區域,圍繞超市通道周遭的品牌專櫃門店,都必須向超市進貢租金。

超市在進行大促期間,供應商還必須絕對配合,不僅自己要主動提供降價商品,還要向超市提供商品促銷的宣傳費用。

2.出租檔口加扣點:超市裡熟食區一般屬於出租給個體的,收租金還要扣每件產品流水的扣點。那些買熟食的檔口所交納的租金也不便宜,同時賣出去的食品等等超市還有提成。

不僅僅是食品檔口,化妝品專櫃,手機專櫃,到了超市裡都是這樣的。

3.主營業務價差。就是咱們想的最基本的盈利方式。一件商品廠商給超市的價格是非常之低的,但是超市往外賣肯定是要加價的。基本商品加價幅度小。有一些商品的加價幅度還是挺大的,這方面超市還是很賺錢的。

4.廠家廣告費。經常看見超市的海報和條幅上印著各種商家的廣告,不用懷疑,都是有償服務。

還有的超市,就算是短期不盈利,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佔據了廠商的供貨渠道,佔據了市場就是勝利。更不用說房子,地本身也是一種投資了。

我是李合偉:伯樂創投俱樂部創始人,創投商學院首席講師,著作《覺悟行果創業論》。幫助過300多位創業者創業成功。期待與您分享交流~~~


合偉說


我們經常看到的表面只是商品的差價,但是這些只是表面上的,像一些大型的超市,還是有很多營業外的收入,下面我就給你分析一下我可以的一些看法!

1、廣告招商

很多超市都會進行招商篩選,選擇一些優質的商家幫助他們進行廣告宣傳,一般的廣告形式有大屏幕,橫幅,宣傳單,廣告展板等多種宣傳手段。可千萬別小看這筆收入哦!具體廣告費用需要觀看超市的宣傳力度和知名度了!

2、超市租用

可以把超市的一些空位租用給廣告商或者供應商。供應商或者廣告商會僱傭一兩個人員在超市內推銷他們公司的產品,簡單來說“就是有時候你在超市裡面逛的時候,會有人想你推銷一些飲料或者酒之類的產品”,這樣可以達到一舉兩得的目的,超市老闆可以把超市的資源有效利用,供銷商或者廣告商也可以趁著人流推銷他們的產品

3、資本運作

這個涉及到資金合理利用的問題。就是商家利用市場法則,通過本身的經營和技巧進行資金上的合理分配,達到最大的資源利用,實現價值增值,效益增長的一種經營方式。簡言之就是利用資本市場,以小變大、以無生有的訣竅和手段,通過買賣企業和資產而賺錢的經營活動 。就是比如:人家超市裡面不賺錢,但是人家樓上的電影院賺錢呀!我可以在運營期間,拿著超市的錢去運轉其他的商店!比如去銀行貸款拿來資源運轉都可以.

4、黃金位置

目前普遍使用的陳列貨架高165-250釐米、長90-200釐米,這種貨架最佳的陳列段是處於上段和中段之間的段位,這種段位被稱為陳列的黃金線。以高度為165釐米的貨架為例,黃金陳列線的高度一般在85-120釐米之間,它是貨架的第二層、第三層,是眼睛最容易看到、手最容易拿到商品的陳列位置。這個位置一般用來陳列高利潤商品、自有品牌商品、獨家代理或經銷的商品。所以說,供應或者廣告商在這個位置擺放商品也是需要一些費用的。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經驗,希望可以幫到你!!


勵志青年季


一般大型超市不會關門,像易初蓮花自從進入中國有20多年了,每年虧,但還是沒有關門,超市盈利根本不靠商品的利潤,主要盈利模式:1.合同扣點,大概在進貨價的15--20%,2.倉儲費,大概在3--5%,3.每年的3個大節日,6個小節日的贊助費,一年12期海報費,開新店有新店費,進新品有條碼費,上架費,如果是新供應商進超市的還有開戶費……總的費用差不多在進貨價格的50--70%左右。就算什麼費用都收完,如果想做個特殊陳列還要另外付場地費,超市變的像做房地產了,按位置大小收費!另外一種不關門的原因就是等別人收購或者等上市。像前幾年的易初蓮花,將上海的20家店從原來的易初蓮花總公司內作為優質資產剝離,然後就在香港上市,又像幾年前的好又多超市,生意不好但硬撐著不關門,後來正好碰到沃爾瑪要進入中國市場,直接被沃爾瑪以入股的方式收購,資產也從當時的2000萬變成了20億,所以很多大型超市現在也在等著被收購,一旦被收購了,立馬就烏鴉變鳳凰了!


鄔新申55555


一、經營資金充足

經營這種大超市的老闆都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有的時候門店靠支撐,打出品牌了生意自然就好了,特別人們都有從眾心理,當人們發現該超市在所在的城市遍地開花,都有一種只有誠信經營才能把生意做大的觀點,所以逐漸認同該品牌的超市。但是一般這種超市都較大,高額的門店租金和眾多的消售人員及品種齊全的商品都需要前期投入大量的資金來維持的,所以想要經營好這種大型的連鎖超市必須有充足的資金做後盾。

二、進價低廉

進價的高低決定利潤的大小,通常小攤小販進貨都會從批發商手裡拿貨,而大的連鎖超市的貨品都是廠家或果農直接供貨,拿貨的方式不同,進貨價格就相差非常大。比如小販從批發商進貨,一件衣服拿貨價是賣價的四折,廠家給予大型服裝超市的供貨價也就是賣價的兩折或更低。水果的利潤更高,一斤桔子水果攤從批發商拿貨價三元錢一斤,而大型水果超市直接到果農種植基地批發,因為量大,果農以幾毛錢的價格批發給大型超市,加上來回運輸的油錢,最多也不超過每斤一元錢的價格。所以我們經常會看到大型連鎖超市會進行促銷活動,有的商品價格非常低廉,有些小攤小販經常弄不明白,為什麼大型超市的賣價與我進價差不多呢,就是因為進貨渠道不同的原因造成的。

三、拆東牆補西牆

因為是連鎖超市,通常一個城市有許多家,所以可能個別的超市生意經營狀況不好,卻不會影響整體經濟的運轉,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老闆會拿贏利的店面的資金貼補虧損的店面,但是總體經營是贏利的,支持一段時間再看效果,如果實在扭轉不了局面再撤店也不遲。但通常情況下通過改善虧損店面的經營策略,調整經營結構漸漸都會扭虧為贏。這也是某些連鎖超市看似光顧人員不多卻能一直經營下去的原因。

四、品種齊全和聚堆心理

大型超市都有品種齊全的特點,當人們生活需要時,可以不用東奔西跑,在一家商品裡購買到自己想要的商品。並且商家會在門窗外陳列出低於市面價格很多的商品吸引顧客,比如水果超市,靠於外邊一週的水果都非常便宜,首先將大量顧客吸引過來,人都喜歡扎堆,有足夠的客流量,就有機會使顧客購買非贏利商品的同時去選購其它贏利商品。


坤鵬論


恰好在商場和連鎖超市裡都呆過。簡要說明一下。

大型超市的收益渠道多得不敢想象。除了商品本身的利潤之外,還有——

一般的大型超市都有自營區域和對外租賃區域,自營區域的商品除了少部分是超市冠名和買斷的品牌,大部分由品牌供應商供貨。供應商要進場,要掏入場費,類似於買門票,門票的價格會因位置、展示面積大小而不同;品牌單品促銷,就要用到堆頭,堆頭放哪也有講究,同樣得給相應補貼,類似於上哪一家媒體的頭條;商品要出售,得掃碼,這個也要買。雖然現在不提倡亂收費了,可是市場競爭激烈呀,沒辦法呀。

大型超市,如大潤發在各地的運營場地有的是買斷,有的是自建。除了超市自身用到的經營區域,圍繞超市通道周遭的品牌專櫃門店,都必須向超市進貢租金。

超市在進行大促期間,供應商還必須絕對配合,不僅自己要主動提供降價商品,還要向超市提供商品促銷的宣傳費用。

至於有的門店為什麼經營不好卻又不主動關門,原因也多。主要是——

超市在進行門店選址的時候,都要做很多前期調研準備,不僅考慮現在的交通狀況、人口密度、消費水平、對手的位置分佈等,也要考慮城市未來的區域改造、建設規劃,要深度瞭解目前的狀況,也要充分地對未來有科學的展望。今天不好,萬一明天好了呢!

另外,生意不好,是單店不好,還是整個集團都不好?是自己不好,還是行業整體都不好?為什麼不好?怎麼解決?全部都要搞清楚。通常情況下,像樂天那樣遭全國人民唾棄的現象還是特別少見的,更多的情況是超市的部分連鎖門店受選址不當、區域競爭烈度太強,或自身經營不善引起的客流量稀少。可以通過改變經營策略、門店升級改造,甚至更換經營場地予以挽救。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

不是為了等死,而是為了品牌推廣。不管你來不來,它都在那。如一座屹立不倒的山頭,你不來,它不走,大家都不來,它還是不走。

哪都有它。


試駕時間


京東似乎一直虧損很多年,市值越來越高,它不就是個線上超市嘛,既然它虧的多,生存越好,線下的有什麼理由要關門?請關注:容濟點火器

現在很多商業,都不是靠盈利賺錢的,是靠供應鏈撐住它來發展的了,你盤子做到那個程度,你想下來別人都不答應的,可謂綁在一條繩子上的蚱蜢,上賊船易,下賊船難,你想退都不行,想關門都要看別人臉色呢。

大型超市是有很高的消費群體,交易量也很大,很多的商家都看好超市的經營,行進辦法要進入超市,競爭的出現也讓超市裡的採購姿態更高,於是就有了第一步,先要行賄採購,太難過了,這就是商業操作模式嗎,這就是大型連鎖企業的管理嗎,悲哀!由於是主動的找到超市要求進場,超市在選擇的時候就多了一道門檻,誰有實力誰入場,見證實力的標準就是,當在門口的高額進場費看誰拿的更爽款,討價還價的總在最後被考慮,而且是競爭對手全無的情況下,這既是超市盈利模式形成的第二步,這不是直接違反商業規定嗎,誰管呢,傷心!合同簽訂以後,保證金是少不了的,這就為你的上套和以後的無奈設下了伏筆,然後你就沒有反抗的餘地,掏錢吧,新品費,店慶費,堆頭費,管理費,促銷費,節慶費等等一大堆的帳扣讓你眼看著微薄的利潤甚至投入的本錢就這麼被弄走了,這就是第三步獲取利潤,還有更極端的手段,中秋節到了,在外邊50元一盒買到的月餅非要賣給你500元,東西要不要錢都要扣掉。這就是超市盈利模式的最高境界。我不知道超市給員工發的工資是不是太少,讓員工無法正常生活,想要正常的生活只有一種手段,向商戶伸手要錢,有時候我就懷疑這是超市的規定,每個人每月必須所要多少,然後統一上交入賬,算做超市一筆可觀的收入。另外盈利模式的一部分就是超市明明有的崗位和必須的員工統統沒有人員或者很少幾個人員,而其中所產生的工作,全部由廠家的促銷人員共同完成,可謂節約了一大筆慵懶的開支,這也是盈利呀!

出了這些之外剩下的就算是正當收入了,租賃費,扣點等,簡直是多的嚇人,有些店面的所有營業額還不夠扣租賃費用的。


容濟點火器


你好,嗨住租房來回答這個問題。

基本上每個城市都會有幾家連鎖或者是本地化的大型超市。就拿大家都比較熟悉的家樂福來說吧,一樓基本上都有賣首飾、小吃、衣物的店鋪,二樓或三樓才是超市的入口。這種佈局也很具有代表性,使超市具有了“導流”的作用。引來人流量的大小直接決定了樓下租金的多少,而這些租金自然也是超市的部分贏利。其實上,這僅是超市贏利點的一小部分,讓我們來看看還有哪些。

1、進場費。

這個進場費是隨著法國零售巨頭家樂福進入中國的。現在各個大型超市都會向供貨商收取進場費,類似於賣門票。這個進場費表現形式非常豐富。比如說超市裡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出促銷海報,你的商品要想上海報,就得出DM費;每種商品進入每家超市時都會有一個專用條碼,如果每個條碼收1000元,每個大型超市都都有上萬種商品,光這一項每個店都能收入幾千萬;還有推頭費、店慶費、節慶費、促銷人員管理費、年度扣點……這些進場費是超市贏利很重要的一部分。

2、以租養租。

大型超市很少有自持物業或者自建物業的,多是選擇合適的位置,將幾千平方的物業整體租下來,一是整租二是租用時間長,這樣承租價格會便宜很多。超市再把租下來的部分位置轉租給各個店鋪,比如化妝品、首飾等等專櫃,也可以是快餐店,通過收取租入來降低自己的支出,同時也能帶來引流的效果。


同時,超市賣場內也有自營區域和對外租賃區域。像超市裡的生鮮、熟食等區域很多都是外包的,只是超市代為管理。所以租金也是超市盈利的重要來源。

3、品牌的無形收入。

在《2017年全球最具價值品牌500強》榜單中,沃爾瑪穩坐500強榜單第8位,品牌價值622.1億美元,同比去年上漲16%。品牌價值雖然是無形的,但是在公司購併、商標使用許可與特許、合資談判、稅收交納、商標侵權訴訟索賠等許多場合都會涉及或對品牌作價。


當然,政府的就業補貼、農業補貼等政策也可以為大型超市減少支出,增加贏利點。贏利點雖多,但也不能保障超市的生意就好,而有些大型超市生意不好也不關門,又是為什麼呢?原因有很多種可能,或是因為財大氣粗,有雄厚的資金支持;或是坐等收購或者等上市,像幾年前的好又多超市,正好碰到沃爾瑪要進入中國市場,直接被沃爾瑪以入股的方式收購,資產也從當時的2000萬變成了20億。大型超市都在靠“租房”掙錢、升值,我們也可以啊!下載嗨住APP,全城房源一網打盡,讓你花更少的錢,用更少的精力,租到一個最合適的房子。


嗨住租房


暴露一點小機密吧,剛才連續看了很多大佬們的回答,都就事論事的描述超市如何賺錢,押款等等手法。老實說,這些都是表面大家看到的東西。

我來爆一下超市既經營虧損,又賺大錢的辦法好不好?真正的機密不在經營上,十家超市七家虧損那是肯定的。但是人家就是賺錢了呀。為什麼呢?

我大概描述一下吧,某超市承租了一棟大廈四層樓,於是就開始規劃了。

規劃一,一樓的臨街一線全部隔成九平米類似大的門面,一排過去幾十家。

規劃二,一樓幾個旺角找出的起錢的大品牌餐飲合作,比方麥肯等等。

規劃三,在二樓劃六成面積隔成很多格子,給二線餐飲使用,在尾部佈局超市,顧客一般通過餐飲區再去超市。

規劃四,一樓大面積策劃某產品的集中城,比方珠寶,比方鞋子化妝品等等,都弄成九平米一格。

規劃五,三樓四樓一般搞電器,服裝,影院等等項目。

從以上看來,超市虧損還是個事嗎?超市承載的不是賺取利潤的職責,而是引流的效果。超市產品越好,價格越便宜,引領來的人越多,“二房東”的收入就越高。


老龔說勢


我看個其他人的回答,都很不錯,有的分析供應商出的費用,有的說廠家出的費用,有的說店面出租的費用,又有的說各種方法,其實這些都是表象,真正的目的不是這些小買賣。

像4000平的商場,一般自用面積和外租面積維持在3比1最佳,外租金一般可維持在整店租金的一半左右,像一些聯營客戶那些租金都是九牛一毛。

其實一家大超市生意不好不破產的原因就兩個,維持運轉帶動整個商超綜合體,超市這項虧錢,我商場服裝還賺錢呢,服裝不賺錢漢堡店還賺錢呢,漢堡店不賺錢,電影院還賺錢呢!商場,越大的商場在乎的不是一個超市賺不賺錢,它在乎的是整個商場賺不賺錢。更有的會忽略一個商場的利潤。

另一個原因,可能大家都忽略了,先不說這個大超市是否盈利,但是它在營業,在運營,我可以拿它去貸款,大量貸款,然後用貸款去幹別的,這也是當今流行的一種模式,像山東魯能在東北某地投資煤電化,就是在我們當地農行抵押貸款2.8億,在比如王健林的萬達,你以為他負債的2000億是怎麼來的?涉及資本運作什麼都不是那麼簡單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給您一些啟迪,分享一個我從頭跟到尾的超市圖片,如下:



這是開業當天的人氣。

20組收銀臺全開

這是我們員工理貨的一角。

這是貨架到貨通宵趕工組裝的成果。


實體店老王


很多人都寫了答案,但是都忽略了一個重點,那就是到超市也會關門!

不知道為什麼大家會覺得大超市就不會關門,大超市也會關門。

現實中很多人都有遇到過自己家旁邊某個超市關門了、某個超市換掉了等,這就是說明超市是會關門的,他們會把效益不好的門店給關掉,然後去尋找新的開門店,也就是留著盈利的門店、關掉虧損的門店、增開新的門店,慢慢的,盈利的門店逐漸增加。

關於進場費

確實商品進超市要收進場費,但那也只是一筆進賬,超市開個5年、10年,靠這一筆進賬怎麼辦?

所以超市的商品管理也在不停的清退無盈利能力的產品、尋找有盈利能力的產品。當然有些商品也是屬於專供商品,比如在A超市有賣但是在B超市就沒有賣。

所以進場費對於單一產品而言沒有意義,但是對於多產品而言有意義,而這的前提是你的超市要有量,如果沒人流,商家也不會入駐,這是個相互選擇的存在,一些商品超市要讓利,一些商品超市會有設門檻。

關於慶典等活動費

所有活動都不是超市獨自搞的,不論是超市還是天貓或是銀泰等,都是在銷售平臺發起下,商品方自願或被要求加入活動,以此帶動銷量與人流,這是長期收入。

關於政府補貼

這是一個大頭,一些超市與政府合作,比如一些農產品,以進價或虧本價銷售,然後政府按照規定進行補貼,以此盈利,這是長期收入。

關於區域承包

超市裡的一些區域其實是超市承包給商家的,因此,超市的租金壓力也比我們想象的要低一些,因為一些閒置的、收益不高的、麻煩的,超市就把相關區域承包出去,由他人來承擔基礎成本,由此降低自身成本、減少管理難度、增加硬性收入。

關於資金流的重要性

很多人說拆東牆補西牆、拿京東舉例,其實前者只是一時之際,當然玩的好時間會久一點,後者是商業模式的問題。

京東雖然一直虧,但是它是有足夠藍圖存在,這在早些年不可思議,但是在這幾年風投被大家熟知後,難道還覺得這個很不可思議嗎?

京東虧損但資金不斷的原因是背後投資人的看好,即使是現在,網上購物想到的前三個也就是淘寶、天貓、京東,其中淘寶、天貓是一家,這才是京東的核心優勢。

因此京東與騰訊合作,因此騰訊放棄自建電商平臺,這是京東的優勢,其他大型電商平臺比如百度有啊、騰訊拍拍,現在可以說已經沒了,而這種放棄不就是關門?破產?倒閉?只是他們只是倒了這麼個項目,而不是企業。

像沃爾瑪、國美這些電商項目不也沒搞起來?

蘇寧也是在和淘寶合作後才有了好起色。

所以不要覺得大超市不會關門,其實他們是會的,只是相對來說他們擁有更多資源、更多渠道、更多話語權、更多資金來源……所以比較難道,僅此而已。

再多的明細,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沒有意義的,超市的盈利絕對不是因為一些明細項目而決定的,而是它的運營模式,關於明細,不如關注模式。

感謝點贊,同時歡迎訂閱頭條號:虎說財經,在這裡你可以看到不一樣、學到不一樣、問到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