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2017年有色金屬行業運行情況及2018年工作考慮

2017年有色金屬行業運行情況及2018年工作考慮

一、行業運行基本情況

(一)十種有色金屬產量保持穩定。2017年,十種有色金屬產量5378萬噸,同比增長3.0%。其中,銅、鋁、鉛、鋅產量分別為889萬噸、3227萬噸、472萬噸、622萬噸,同比增長7.7%、1.6%、9.7%、-0.7%。規模以上有色金屬工業增加值累計同比增長0.7%。

(二)產品價格趨穩向好。2017年,國內主要有色金屬價格同比大幅回升。2017年,銅、鋁、鉛、鋅現貨均價分別為49256元/噸、14521元/噸、18366元/噸、24089元/噸,同比分別增長29.2%、15.9%、26.0%、42.8%。

(三)企業效益顯著提升。2017年,規模以上有色金屬企業主營業務收入60444億元、利潤255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8%、27.5%。其中,採選、冶煉、加工利潤分別為527億元、953億元、107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5%、51.8%、13.2%。2017年,規模以上有色金屬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91.51元,同比降低0.27元。銷售、管理、財務三項費用合計2488億元,同比增長7.6%。其中,財務費用770億元,佔三項費用的31.0%,較同期降低1.0個百分點。

(四)進出口額平穩增長。2017年,我國有色金屬進出口貿易總額(含黃金首飾及零件貿易額)1348.3億美元,同比增長15.1%。其中:進口額973.7億美元,同比增長26.3%;出口額374.6億美元,同比下降6.4%。其中,黃金首飾及零件出口貿易額100.7億美元,同比下降16.9%。

(五)固定資產投資下降。2017年,我國有色金屬工業(包括獨立黃金企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6148億元,同比下降6.9%,降幅同比擴大0.2個百分點。其中,民間項目投資4952億元,同比下降8.2%,所佔行業投資比重為80.6%。

二、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新舊動能轉換總體緩慢。當前有色金屬工業新舊動能轉換有一些亮點,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帶動了有色金屬鈷、鋰等新材料的發展,軌道交通和汽車用鋁的產量和用量持續增長,進一步促進了高端運輸鋁材的應用。但應看到,高端材料和新材料在產業體系中所佔比例不高,新舊動能轉換總體緩慢。產業下游精深加工的基礎研究、技術支撐和高新項目儲備不足,部分有色金屬精深加工高端產品依賴進口的局面一時難以改變。

(二)嚴管嚴控電解鋁新增產能任務仍然艱鉅。清理整頓電解鋁行業違法違規項目專項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果,違法違規項目已停產停建。但電解鋁行業向好發展的基礎尚不牢固,盲目投資、無序發展、佈局不夠合理、產業集中度不高等深層次問題尚未根本解決。

(三)行業利潤率偏低、融資難等問題仍然突出。有色行業是資金密集型行業,雖然2017年以來全行業整體效益好轉,同比顯著提升,但受生產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行業總體利潤率不高,全年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約為4%。目前,金融機構對有色金屬行業的支持仍然有限,部分企業資金鍊依然緊張,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還未根本解決。

(四)國際貿易摩擦加劇。隨著我國鋁工業技術不斷突破,鋁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不斷增強,美國等西方國家出於自身利益,針對我國有色金屬產品的國際貿易摩擦愈演愈烈,出口形勢面臨較大挑戰。美國繼去年對中國鋁工業進行“332”聽證調查之後,今年又啟動對進口鋁產品的“232調查”及“301調查”。8月8日,美國初裁認定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鋁箔產品接受了16.56%-80.97%不等的補貼;10月27日,美國商務部公佈,將對原產自中國的鋁箔進口徵稅進口關稅,稅率初步定在96.81%-162.24%;11月28日,美國商務部對從中國進口的普通合金鋁板發起雙反調查,這一系列貿易保護措施對我國鋁深加工產品出口十分不利。

三、2018年工作考慮

(一)推動有色金屬新材料研發應用。堅持以需求為導向,通過材料生產企業和應用企業的上下游合作對接,完善有色金屬新材料產-學-研-用體系建設。制定民機鋁材上下游合作機制2018年度重點工作計劃,協調推進落實年度重點任務;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生產應用示範平臺,積極擴大汽車輕量化材料應用;推動輕量化材料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

(二)推動落實電解鋁產能置換工作。按照產能總量控制和存量優化的思路,鼓勵企業通過兼併重組、產能指標交易等方式實現產能置換,加快缺乏競爭力產能退出,防範產能過剩風險。

(三)促進有色金屬行業健康發展。繼續實施行業規範管理,推動智能製造,開展智能礦山新模式研究,探討有關標準,研究形成可全行業推廣的智能化模式。銅、鋁等有色金屬品種金融屬性強,為防範資本市場過度炒作,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和有色協會,加強對鋁等有色金屬的價格監測,做好信息發佈和政策引導,避免投機性炒作對市場產生過度影響。

(四)加強國際合作。舉辦首屆“中俄鈦業論壇”,促進雙方在航空航天、船舶、海洋等領域聯合開展鈦合金技術和項目合作。會同行業協會研究建立鋁工業國際貿易應對機制,發揮協同效應,組織相關企業,形成應對合力,提前做好應對預案,避免經濟問題政治化、雙邊問題多邊化。(來源: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