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有些人看電影可以容忍英語原音卻不能容忍粵語原音?

無名007


大多數人對粵語電影不能忍受的不是原音,而是字幕好嗎?字幕,字幕,字幕,重要的玩意說三遍。

如果你看好萊塢原聲電影,下面字幕也是英文你會不會跳腳?看毛子原聲電影下面字幕是俄文你會不會罵娘?總之,字幕是為了給聽不懂原聲的人看的沒意見吧?

可粵語片呢?原聲電影加粵語字幕是什麼鬼?讓不懂粵語的人只能通過表情猜內容嗎?有圖有真相。


這是神馬啊?火星文我好歹能猜,這個要怎麼猜?

古惑仔也得猜。



這個簡直打擊自信啊,雨下面寫個妾是什麼鬼字?又是什麼意思?

字幕才是粵語原聲片不被人接受的主要原因啊


老貝


首先是語言熟悉度的問題。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英語水平都是要好於粵語水平的。


畢竟,現代中國人,大部分從小學,甚至從幼兒園就開始學習英語了,就算英文學得再差,沒吃過豬肉至少還見過豬跑不是,平時在課堂上,或者在生活中,都能聽到英語。最不濟的,也是個熟悉的陌生人的程度,還是有所瞭解的。


而粵語相對來說就小眾多了。如果你不是粵語區的人,或者從小習慣聽粵語歌,你對於粵語的熟悉程度不會高於英語的。雖然粵語屬於中國方言的一種,但是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難懂程度不亞於一門外語。


大部分人聽的最多的粵語,應該還是這句↓↓↓


除此之外,大家的觀影習慣也對這點有所影響。現在市面上,英文電影本就多於粵語電影很多倍,隨著香港電影的衰落,這種現象將會更加嚴重。


大家平時看英文電影的時候,聽英文原音聽的習慣了,如果配上國語,由於口型對不上的關係,反而會覺得非常不適應。


而粵語電影,大家想想,有多久沒有在大銀幕上看過粵語電影了?即使我們從小看到大的香港電影,大多數也都是經過過於配音的。比如說我們熟悉的星爺,相信大家這麼多年沒少看他的片,不過他的電影能夠在大陸被觀眾們所銘記,絕對離不開一個叫石班瑜的人。



石班瑜這個人,相信大家可能都不知道他是誰,但是他的聲音絕對每!個!人!都聽過,因為 他是負責給周星馳的電影配音的,周星馳的許多經典電影,比如《賭俠》《逃學威龍》《功夫》等。石班瑜的聲音本身就充滿無厘頭的感覺,配上週星馳誇張的演技,可以說是相得益彰,增色不少。


用國語給香港電影配音還有個好處,那就是粵語雖然發音和國語略有區別,但是說的還是同一個字,整體上字數、語序沒有太大的變化,就不大會產生嘴型和聲音對不上的違和情況,觀影體驗提高了,觀眾的接受度也就高不少。



久而久之,大家也就形成了一種默認的觀影習慣:英文電影聽原音,香港電影聽國語配音。這種習慣如此頑固,以至於我們現在聽粵語原聲,還是會有不適應的感覺。


不過兔哥自從接觸到粵語原聲之後,發現粵語原聲裡面真的是奧藏玄機啊,尤其是各種當地的俚語、黃段子。比如《國產凌凌漆》裡面的達文西,這個名字就非常的汙……



你要是隻聽國語配音的話,那簡直損失了一大部分的精華,有的時候,甚至你連電影名都看不懂!不相信?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


《一路向西》這部電影,如果你只知道國語發音的話,你的第一印象會覺得,這是部公路旅行片,然後會覺得,電影的內容和這個名字完全不搭。



而如果你用粵語來讀這個名字的話,一讀出口,就會知曉,這肯定是部非常鹹溼的三級片,至於原因是什麼,嘿嘿,我這裡賣個關子,大家自行去百度一下就知道啦!


赤兔電影


我能容忍英語原音的原因是因為中文配音實在是太爛了!

麻辣小電影從電影技術方面來解釋這個問題!

一、配音方法和中英文語法

電影裡原聲是用現場實錄+後期配音的方法進行合成。簡單點說就是在拍攝電影時採集聲音,確定時間線,再通過後期錄音棚進行錄音然後合成到電影裡。

現代數字影視後期非線編在後期合成裡,音頻與視頻是分開的,在計算機裡操作方便。但是早期電影是沒有的,所以國外電影中文配音是很麻煩的!要把英語說話的一段音頻剪輯去掉,再插入中文配音,新插入的配音是在錄音棚錄製,所以經常出現中文配音時沒了背景音樂。再加上英語語法和中文的不同,於是有了乾巴巴的中文旁白,沒了背景聲效,觀影質量直接下降。

久而久之,人們寧願看字幕也不願意聽中文配音!

二、粵語原聲

粵語作為中國南方地方語,使用人數眾多,口音較重,在發音上與普通話有很大的區別,再加上語速較快,不懂粵語的人完全聽不懂,字幕文件一般使用口音直譯,讓觀眾聽不懂也看不懂,讓觀眾忍無可忍!

所以人們聽不懂了看字幕,如果聽不懂也看不懂,那麼這電影就沒法快樂的玩耍了!

麻辣小電影新視角解答!


麻辣小電影


習慣了。

我看日本動漫,《機器貓》和《蠟筆小新》還有《柯南》只看配音版,看日語的就會覺得很彆扭。

同樣的,港片也是,常看的明星也就那幾位,已經習慣了他們的配音演員的聲音,換港版,很彆扭。

另外,電影頻道的配音真的慘不忍聽。。。

另外,現在看港版原聲基本都是在網上,所以老是能看見那種蜜汁秀優越的。恨屋及烏。

唐朝算什麼,有種學猴子叫,刻烏龜殼啊。


RM2333


我不明白為什麼總是有人拿粵語來說事?粵語得罪誰了?

話說看粵語電影,誰要你容忍了?本來粵語電影就是專門為懂得粵語的人而拍的,你聽不懂粵語卻偏偏要看,你腦子正常麼?

有的所謂問答達人,啥也不懂在這裡嚷嚷,粵語字幕也是為了懂得粵語的人配的,你不懂得粵語,看不懂粵語字幕,卻來怪人家?腦殘了吧?

中華語言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語言特色,粵語與別的方言稍有不同的是,粵語有自己的特色文字,這也是罪過?


碧雲天客


有這個問題的人說到底是心態作祟,粵語原聲電影(多為香港)主要是發行於港澳粵語區域,中國內地引進的大部分也是粵語區域。其實內地引進香港的影視作品大部分都有雙語板本(國,粵),不懂粵語的大可以看國語板本呀,用不著罵娘。放寬心態,尊重地方本土文化吧。記得敬愛的毛主席曾對文化領域有一句名言;一支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圓。


紫色的煙和霞


因為這個和很多寵物一樣,明明是一隻貓,非要長成我養不起的樣子🙄
影視劇也一樣,明明是國語,卻非要說成了我聽不懂的樣子,心塞塞😩
盜圖了😌


遊戲皮皮怪


主要這些人崇洋媚外非常厲害,說粵語不用高考,不重要沒動力學,所以看美國大片必須英語原音,這沒問題,可這樣人看日本動漫、韓劇還他麼要日語韓語原音,對外語各種聖母,對自己國家的粵語各種打壓、鄙視。


NIS2


我覺得沒那麼多大道理,這個問題的原因很簡單:

因為大量的粵語電影使用了只有粵語講出來才帶勁的梗,使用了只有粵語圈才懂的段子。這讓不懂的人看的一臉懵逼,不光聽不懂,看字幕也費勁,只有通過可能不靠譜的配音來了解。

但是我們經常看到的(引進的)英語電影並沒有那麼多電影製作地專屬的梗,就算有,也很少出現別人看得懂自己看的懵逼的事。

對比一下《斯巴達300》和《這不是斯巴達》。


一縷荒魂在夢間


外語原聲片子帶原文字幕的多了去了。“百貨中百客”,不同層次的觀眾有不同的選擇。錯了位的感到不適應那是因為你錯了位。就我自己而言,有原文字幕,儘管常常趕不上速度,已經可以基本看懂了,因為單聽聲音有語速問題還有演員的口音和主持人的差別很大,跟起來更不容易。粵語片也一樣,直接聽粵語,跟不大上,有個字幕,即使有廣東字,參考一下夠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