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就憑兩位女神的臉,這部中年焦慮的意淫之作就值得一看

捉摸羅曼·波蘭斯基又帶著自己風情萬種的妻子艾瑪紐爾·塞尼耶拍片了,而且這次還帶上另一位妖冶女神伊娃·格林。

看過《苦月亮》的男人,一定忘不了那段勾魂攝魄的踢踏舞,帶點哥特味道的挑逗舞服,吊洞絲襪,匍匐向你,發出強烈愛慾信號的艾瑪紐爾·塞尼耶,足以征服每一個男人。

就憑兩位女神的臉,這部中年焦慮的意淫之作就值得一看

伊娃·格林著名的斷臂維納斯出場,讓全世界感嘆她的天使面龐與婀娜多姿。伊娃·格林精緻的容貌下藏有闇火,那種神秘感讓她有想讓人一探究竟的未知魅力。

就憑兩位女神的臉,這部中年焦慮的意淫之作就值得一看

光是看兩位女神的臉,我就消耗掉了100分鐘的片長。

《真事改編》,

就憑兩位女神的臉,這部中年焦慮的意淫之作就值得一看

靠著女神光環的對撞就摩擦出令人炫目的吸引力,

另外,大師羅曼·波蘭斯基非凡的敘事能力也讓影片在上映前就勾起了很多影迷的胃口。

《真事改編》有著驚悚懸疑片的類型元素。

它講述一位正飽受創作瓶頸困擾的女作家岱芬(艾瑪紐爾·塞尼耶 飾)偶遇神秘女粉絲艾拉(伊娃·格林 飾)之後的恐怖經歷。

神秘莫測,來歷不明的艾拉步步為營,逐漸與焦慮、孤獨的岱芬拉近距離。

就憑兩位女神的臉,這部中年焦慮的意淫之作就值得一看

成為岱芬最好的聽客,

然後講出自己最私密的困擾,

就憑兩位女神的臉,這部中年焦慮的意淫之作就值得一看

兩人的關係快速升溫,如膠似漆,艾拉甚至還直接搬到了岱芬的家中。

岱芬的新作品久久無法動筆,她不想再花費多餘的時間去人際交流或者去高校講學,艾拉貼心的決定假扮岱芬去高校講課,替她分憂。

就在兩人的關係抵達最高點時,岱芬邀請艾拉去她位於郊區的私人宅邸,安心創作。

就憑兩位女神的臉,這部中年焦慮的意淫之作就值得一看

岱芬的一切飲食起居全有艾拉負責,突然起來的疾病讓岱芬無法離開床笫,她恐懼的發現,艾拉有可能在自己的飲水和食物中下毒,她正鑽研著自己的創作手稿,艾拉似乎一步步在“變”成她,準備奪走她的一切。

羅曼·波蘭斯基非常善於在室內空間擠壓出角色之間的情感張力,岱芬和艾拉的關係經歷了從冷到熱,最後又來了一個類似《危情十日》的驚悚轉折,製造了意想不到的詭秘高潮。

就憑兩位女神的臉,這部中年焦慮的意淫之作就值得一看

不過《危情十日》是粉絲和作家之間的心理糾葛,是讀者和作者,在身體與創作權上的一場博弈表徵;

而《真事改編》其實通片都是岱芬精神世界震動之後的一次內心衝突

外界的壓力不斷加大,人們對她的期待越高,她就越不敢停下手中的筆,她其實非常在意外界對她作品的質疑。

她遇到創作障礙,靈感的枯竭是因為她已經掏空了她的個人經歷,對於把自己母親的私密過往加入故事中,讓她的小說帶有自專類型的撰寫方式一直備受質疑。

就憑兩位女神的臉,這部中年焦慮的意淫之作就值得一看

家族中人對此意見頗大,認為岱芬對自己的母親不敬,給家族蒙羞,暴露了個人隱私。

片中也幾次出現岱芬被母親自殺的夢境困擾的場景,那是潛意識下流露出的愧疚之情。

就憑兩位女神的臉,這部中年焦慮的意淫之作就值得一看

為了轉移壓力,進行心理投射,甚至製造衝突,岱芬在自我的主體身份上分裂出了另一個高度同她性的另一個“她”,ella,艾拉。

就憑兩位女神的臉,這部中年焦慮的意淫之作就值得一看

根據影片娓娓道來的敘事,其實我們可以發現艾拉的性格一直在發生轉變,神秘感是因為不瞭解,但常人的性格絕對不可能千變萬化,所以這個“她”,艾拉其實一直是由岱芬的期待和想象來進行書寫的。

岱芬太希望在乏味的生活中遭遇美妙的“意外”以此刺激出新的創作靈感,當她發現艾拉與眾不同、具有故事性的生活經歷時,她欣喜若狂,不斷接近艾拉,期望套取她的“過去”。

可隨著故事的發展,我們根本很難真正瞭解到艾拉的生平由來,反而只是更多的知道了岱芬的過往,

她的創作方式,

作為回憶記錄的幾十本日記,那是她小說的活水源泉,

還有她與丈夫的獨居式關係等等,

由此可以判斷,其實空洞的艾拉只能等待岱芬去填補,但靈感枯竭的岱芬無法創造出內心世界豐富的人物艾拉,只能以從新解刨自我的方式給自己的小說找到新的切入口。

就憑兩位女神的臉,這部中年焦慮的意淫之作就值得一看

這個聳人聽聞的切入口就是她主體身份的危機,第三幕高潮的封閉、囚禁、逃生變成了她小說最為核心和可讀性最強的一部分。

艾拉始終是難以觸摸的,碎片化的,模糊不清的,

而岱芬確是真實的,可接近的,完整的,

岱芬就這樣,用一次主體身份的度讓,為自己的小說找到了全新的切入口,

一個陌生的神秘女人想要奪取你的身份,這樣驚奇的故事實在叫人慾罷不能。

就憑兩位女神的臉,這部中年焦慮的意淫之作就值得一看

在著名的作者創作論中,有非常多的偉大作家在創作小說人物的過程中都會出現失去控制權的遭遇,

作家自己構建出來的角色,最後可能完全擺脫作家一開始的設想,成為一個不受他控制的人物,發展出令作者自己都感到驚訝的人格體。

複雜的,層次豐富的,立體的角色無疑更能打動讀者的心,因為人性原本就是捉摸不透的,永遠都處於變動中,

那些靜止的,單薄的,臉譜化的角色只能提供生硬的觸感,令人出戏,很快覺察到建構的痕跡。

就憑兩位女神的臉,這部中年焦慮的意淫之作就值得一看

也只有像岱芬這樣,讓自己的精神陷入分裂搏鬥式的內鬥,在現實中創作一個自我的擬態真實,去體驗,去感受之後,才能創造出艾拉這樣即真實又具故事性的人物,而第三幕的恐怖書寫,也是來自她想象式體驗後,憑藉感受真情流露出的恐懼之感。

就憑兩位女神的臉,這部中年焦慮的意淫之作就值得一看

所謂不瘋魔不成活,把小說過成生活,把生活變成小說,

《真事改編》為我們虛構呈現出了一位作家在創作時,激盪著的內心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