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刘姥姥PK史太君

刘姥姥PK史太君

先捋一捋这位刘姥姥与贾府的关系:刘姥姥的女婿狗儿之祖,乃是一个小小的京官,因攀附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连了宗,认作侄儿。狗儿之父王成便称王夫人为姑太太,是和凤姐一辈的人,那么狗儿的丈母娘刘姥姥也是和凤姐是同辈之人。后来凤姐之女巧姐在家败之后认刘姥姥为干娘,是不差辈的。据刘姥姥自己说来,二十年前她曾领着女儿----狗儿之妻刘氏---去过王府,见到过当时还未出阁的王夫人---王家二小姐是一个着实响快之人。这里足以证明,刘姥姥既然能与小京官的王家结亲,可不是一般在家务农的乡下人,只是后来王家渐渐家业萧条,搬出城外原乡中居住,且王家人又是那种拉硬屎不肯去巴结权贵之家的主儿,虽然有这些瓜葛,但终究成了“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的芥豆之微的小农家.只靠二亩薄田度日的久经世代的老寡妇,实在看不下去她女婿只会在家跳踏的样子,便凭着一股勇气,舍着一副老脸,去“侯门深似海”的贾府走动走动,以期“果然有些好处”。

这才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序幕。

刘姥姥PK史太君

那史太君乃是荣国府荣国公长子贾代善-----贾宝玉的爷爷---王夫人的公爹之夫人,是金陵世家史侯家的千金小姐,到如今也是儿孙满堂,鬓发如银的老人啦!从小金枝玉叶,到老也只知道安富尊荣,是荣国府的当家太夫人。刘姥姥天不亮就带着外孙板儿一路赶来,目的就是想见见王家的姑太太—王夫人,并未奢想拜会史太君。

当刘姥姥娘俩一老一少风尘仆仆来到贾府大门外石头狮子前,心里如同鼓敲般的惶恐,只见簇簇的轿马,巍峨的朱红门厦,那阵势只吓得见过世面的刘姥姥掸掸衣服,慢慢蹭到角门前,陪着笑叫那些挺胸叠肚的看门奴才:太爷们纳福!不是大爷,也不是老爷,刘姥姥眼中,这些人俨然是县太爷一样的人。这些看门的太爷们见是两位乞丐般的乡下人,都不揪睬---又不是什么前来拜访的达官贵人,兴许他们还能捞到一些好处,比如得几篓子茯苓霜之类的外快。----半日方才半呵半嫌地让刘姥姥远远地在那墙角下等着。好歹一位上了岁数人良心发现,指点刘姥姥绕到后街后门去找周瑞家。

同样一个贾府大门,后来贾母于五月初一去清虚观打醮时,只见大门前车轿纷纷,人马簇簇,贾母坐的是一乘八人大轿,其他人也有四人轿子,也有翠盖朱缨八宝车,朱轮华盖车----乌压压地站了一街的车,恐怕此时这些看门的奴才会忙得像龟孙子一样滴流乱转。

刘姥姥经周瑞家的引荐,来见凤姐。王熙凤的出场向来是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先是周瑞家的对凤姐一番介绍: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任何人都大,少说些有一万个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话的男人也说不过她,就只一件,待下人未免太严了些!那刘姥姥进来凤姐家的堂屋,眼睛耳朵就不够用的啦!香味扑脸、耀眼争光的家什,遍身罗绮、插金戴银的丫鬟,还有那打箩柜筛面般的自鸣钟。又见小丫头子们一阵乱跑,说“奶奶下来了”,刘姥姥侧耳默候时,只听远远有人笑声。又见一二十个妇人进进出出,抬桌摆饭,又是半日的鸦雀无闻之后,刘姥姥方才见到端端正正坐在炕上,拨弄着手炉的王熙凤。凤姐慢慢地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啊?”真是当家奶奶的气派!但在此前不久,林黛玉进贾府时,这凤姐却又是一番景象:贾母史太君房内,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只听见后院有人笑声,“我来迟了!”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彩绣辉煌,胜若仙子的丽人飘然而入。此时在贾母面前的凤姐是何等的殷勤、麻利、仔细,善于变换的悲喜情调容颜,真觉得王熙凤是非常人可比的。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虽未见到真佛王夫人,也没有见到贾母史太君,但凭着她圆滑的语言,忍辱的心怀,老练的周旋,还是从凤姐那里得到了二十两银子外加一吊钱的路费。这是刘姥姥和王熙凤第一次惺惺相惜的会面。那周瑞家的嫌刘姥姥见了王熙凤倒不会说话了,其实刘姥姥的俚语直言,正符合王熙凤的口味,如果刘姥姥斯文拿酸,唯唯诺诺,那才是王熙凤看不上眼的呢,也不会有后来贾母大宴大观园时两人天衣无缝地配合演双簧,把贾母等一大家子乐得无以加复。

刘姥姥PK史太君

刘姥姥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虽说二十两银子对王熙凤来说,那是身上拔下的一根寒毛,但对刘姥姥来说确实腰杆立马挺得大粗的巨款。二十两银子,是大户人家的一顿饭钱,阿弥陀佛,却够庄户人家过一年的啦!所以,当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的时候,刘姥姥带着家里的土特产二进荣国府----来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鲜----也算刘姥姥的一片穷心。不想这份穷心却巧缘遇见了贾母史太君,这才演绎出一场红楼梦里最浓墨重彩的大头戏。

刘姥姥这次进荣国府,逛大观园,可谓风头出尽,精彩无限。不说刘姥姥信口开河编造出一个标致姑娘雪天抽柴的故事,引得多情公子贾宝玉牵肠挂肚;也不说刘姥姥醉卧怡红院,让人忍俊不禁的憨态,更不说刘姥姥那令人捧腹的“吃个母猪不抬头”滑稽表演,单说刘姥姥来到潇湘馆的一幕。比贾母还大五岁的刘姥姥,一不小心咕咚一声跌倒在地,不用别人搀扶,自己就爬了起来,如此硬朗的身体为后来她能挺身救巧姐埋下了伏笔。同样是岁数小于她的贾母史太君,却在这两宴大观园中被风吹病了,急忙找太医来诊治调养。贾母指着林黛玉说:这是我外孙女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林黛玉一番,正当贾母和林黛玉等着听刘姥姥像夸惜春那样来赞美林黛玉一声,刘姥姥却话头一转,这哪里像小姐的绣房啊,比那上书房还好!贾母也就没好气地说,怎么没见宝玉啊?其实刘姥姥的眼神毒着呢!她早就看出林黛玉是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是病若西子的玻璃美人,所以以她庄户人特有的观念不会对这样的病秧子多说话。不像那位胡庸医看见尤二姐时那样的失态,魂飞魄散,通身麻木。怪不得后来林黛玉说:“她是哪门子的姥姥,直接叫她个‘母蝗虫’就是了!”因为她的姥姥是雍容华贵贾母.

其实贾母史太君是一位非常有生活品味的人,她看到林黛玉房里窗上的纱旧了,立马安排人拿出叫做“软烟罗”的蝉翼纱,这种纱糊了窗屉,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一样银红的。刘姥姥觑着眼看个不了,念佛叹息道,我们想做衣服还不能,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这就是差距啊!一个是富贵的老太太,一个是贫穷的村妪,不在一个档次。贾母倒也豁达,送给了刘姥姥几批青纱。

刘姥姥PK史太君

来到妙玉的栊翠庵,矫情的妙玉更看不起这位又脏又寒酸的乡下人,倒是很体贴到位地奉承贾母史太君,奉茶端水。刘姥姥岂能看不出来,所以她啥也不说,你们品你们的体己茶,晒你们的古董茶具,才不去瞎凑热闹,倒不如跟着鸳鸯等丫鬟们离开你这小庵,去看一座大庙,果然来到大观园正门牌坊前,愣是指着“省亲别墅”说是“玉皇宝殿”!

孩子的好坏由娘带.虽说孙子外孙是奶奶姥姥的心头肉,但过分的溺爱反而荒废了他们的进取心和人生观。贾宝玉就是贾母的凤凰蛋,任其作为,贾政有点管教都不行。对贾琏犯了错误,也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小孩子年轻,馋猫似的,保不住不这么着”。对贾珍等子孙们的胡作非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贾母以享乐为主的生活观念荼毒了几辈人,使他们不求上进,腐化堕落,但凡贾母能不宠着这些子孙,那么贾府也不至于衰败的如此快也!而刘姥姥不但敢对女婿直言劝导,对外孙板儿也是处处训教,抬手就打,开口就骂,一点也不溺宠。刘姥姥有贾母的爽朗,有凤姐的狡黠,赵姨娘的泼辣,还有薛宝钗的大度,可谓是一位智慧、通达、老练、善良的村妪。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时,贾母已是作古。王熙凤也是风烛摇曳、生命垂危,凤姐深知刘姥姥是可托付之人,刘姥姥也义不容辞,挺身而出从狼舅奸兄那里把巧姐救出了虎口。刘姥姥一个农村老妪,比贾母多了一些敢作敢为,大义凛然。她知恩图报,心地善良,让那些贾雨村孙绍祖们羞愧死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